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13世紀,蒙古帝國的鐵蹄在歐亞各地不可阻擋。不少戰敗者或微弱勢力,都會在殘酷的現實面面前低頭,轉而為新宗主服務。


作為古典遊牧勢力殘餘的阿蘭人,就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支。雖然人數不多且領地狹小,卻依然靠著勇武和軍功贏得尊重。尤其是在遠東,阿蘭人的相貌與文化特色都格外顯眼。他們的重要地位,也被歷史記錄者以阿速軍之名保存下來。儘管美好的時光終究短暫,但他們卻能以其他方式活躍了很長時間。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古典時代 阿蘭人就分佈在高加索山麓的兩頭



古典時代的阿蘭人,在公元2世紀後就屢屢向南發展。他們曾大舉侵入羅馬帝國的卡帕多西亞省,並被撰寫《亞歷山大遠征記》的阿里安率軍擊敗。也在稍後攻入帕提亞帝國北部,將國王引誘至山谷內進行勒索。


但在匈人勢力崛起後,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還是隨民族遷徙狂潮,湧入歐洲和北非各地。無論是為阿提拉作為開路先鋒,還是替羅馬帝國守衛邊疆,他們的戰鬥力都得到宗主認可。許多在移動中成型的日耳曼集團,也會吸納阿蘭人來加強自己的騎兵力量。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中世紀前期 部分阿蘭人還堅持生活在高加索山麓




不過,還是有少量阿蘭人選擇留在原地,繼續在高加索山脈的保護下生存。經過500多年的曲折發展,他們先後臣服多個後方遊牧集權,但始終保存著伊朗系語言和強悍戰力。


在1221年的蒙古西征中,他們也同庫曼、保加爾等突厥勢力並肩作戰。以至於到1239年的窩闊臺再臨,才舉國倒向哈拉和林的宮廷。這個階段的他們,已選擇皈依東正教信仰,並因此贏得那些親聶斯托利教派的蒙古上層好感。國王杭忽思更是讓兒子阿塔赤作為人質,參加帝國的怯薛近衛軍。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蒙古西征時 高加索的阿蘭人還保有獨立王國



至此,大量的阿蘭士兵被不定期抽調,參加帝國在多個方向上的持續征伐。那些侵入波蘭和匈牙利的軍隊,就有阿蘭騎兵和歸順的庫曼人作為嚮導。慘敗於馬穆魯克的艾魯賈之戰,同樣有阿蘭人活躍在蒙古陣中。乃至後來的金帳汗國,同樣會徵調他們入伍,先後與幾乎所有的東歐勢力交戰。


但因為人數有限,且習俗與蒙古-突厥系的其他族群接近,經常會被敵人忽略其存在。即便在字裡行間留下線索,也不會是記錄者要大書特書的主角。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當時的阿蘭人受拜占庭影響 已皈依東正教



因此,真正讓阿蘭人聲名鵲起的案例,往往還是出現在遠東各地。貴為王子的阿塔赤,就在近衛軍中混的風生水起。在窩闊臺汗死後,他又追隨蒙哥汗進攻南宋,並因出色表現而屢獲嘉獎。另一位阿蘭貴族阿斯蘭,則成為本族部隊的指揮官,專門為蒙古大軍進攻最難啃的山地要塞。


雖然阿蘭人總體上是遊牧出生,但也有在高加索山區的長期生活經驗,所以很擅長在步行攻堅戰中發揮特長。忽必烈領銜攻滅大理王國時,麾下就帶著不少阿速騎兵。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忽必烈進攻大理和吐蕃時 就帶著阿蘭士兵



等到酗酒成性的蒙哥汗在釣魚城下死於瘟疫,所有的阿蘭士兵又立刻隨阿斯蘭等長官向忽必烈效忠。這為他們在日後的蒙古帝國架構中,贏得了舉足輕重地位。由於忽必烈的繼位合法性存疑,就遭到阿里不哥和海都等傳統派貴族起來反抗。他們經以西域作為基地,伺機反攻蒙古本土。忽必烈則以征服的漢地資源為依託,不斷派兵與之交戰。至於數量有限的阿蘭軍團,也是用來抗衡西域鐵騎的重要資本。


哪怕是在元世祖死後,阿蘭士兵也依然為蒙元的穩定做出巨大貢獻。例如在1301年的漠北決戰中,正是這些高加索勇士的頑強作風,幫助元軍逆轉局勢,從而徹底挫敗海都等人的戰略佈局。汗八里的宮廷也得以實現夢想,開始以宗主姿態統御全部的蒙古勢力。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阿速軍幾乎成為蒙元帝國建立時的最強部隊



到了武宗時期,元朝的帝國框架正式成型。除了財政改革與漕運制度建立,也不忘加強帝國中央的可控制武力。新一批阿蘭人被從高加索山區抽調出來,分別派往古北口與大同,成為鎮守農牧經濟交界處的帝國門神。

指揮官除了身居高位和手握兵權,還能調撥周遭區域的資源用於軍需。一旦蒙古本部出現新的狀況,他們可以作為快速反應部隊北上平叛。若是帝國的南方各省有了反意,也能順著大運河趕往壓陣。


在文化方面,這些阿速軍成員也將東正教信仰帶入東亞。由於元朝統治者施行寬鬆的宗教政策,他們可以在駐地建立自己的教堂。因此,後世的俄羅斯族還會將自身起源追述到他們身上。但在不斷前來的歐洲神父勸說下,不少成員也在稍後皈依天主教,並向西方的教廷寄送過相關書信。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元大都的優渥生活 讓阿速軍成員迅速失去了戰鬥力



但也因為這些過於優渥的供養制度,讓阿速軍成員在兩代人內就失去了勇武作風。尤其是生活在大都附近的士兵,被天花亂墜的城市生活所腐化,完全失去了自己賴以為生的戰鬥技能。這也為他們日後的出醜表現埋下伏筆。當紅巾軍勢力在江淮流域迅速躥起,人數已擴增數倍的阿速人卻不能拿出半點戰鬥力。結果,除了搶劫鄉村和望風披靡,基本沒有為宗主再做出過任何實質性的貢獻。


1368年後,元朝的殘部要麼投誠明朝,要麼選擇退回草原的龍興之地。大量失去戰鬥力的阿速軍後裔,在大都破城時被屠戮,剩下少部分人也繼續堅定的站到元順帝那邊。而那些駐守在大同的遠親,也在加入王保保集團失敗後就選擇北逃。因此,阿速軍本部的歷史也經常被認為已宣告完結。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面對紅巾軍的晚期阿速人 已不復先祖的勇武



然而,由於北元勢力無法在草原重建帝國體系,原先的各軍政部門也迅速演變為獨立部落。往日的阿速軍舊部後裔,就和北逃的畏兀兒人一樣,在草原上尋求獨立發展。

他們的首領一度很有實力,並經常以太師的名號出現在歷史上,大有將黃金家族後裔取代的架勢。


隸屬韃靼部的阿魯臺,就是15世紀前期的阿速人領袖。他對內以元朝太師的名義四處干涉,對外則逐漸與親明朝達成和平協議,期望繼續保持物流通暢。但因中原帝國的總體性封閉政策,他的有限物資很難積累,也逐漸在漠北的爭霸中落入下風。到1434年3月,這位出生阿速人的太師就被瓦剌蒙古擊殺,殘部被迫再次遷徙到草原西部。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殘存的阿速後裔 在16世紀被併入土默特蒙古



15世紀後期,最後的阿速人又隨著眾多草原集團南下,在今天的河套北部放牧生活。面對由他們組成的蒙古右翼,當時的明朝邊軍已無力驅逐。但元末明初戰爭的巨大破壞,還是讓河套及周邊地區的環境和經濟都遭到長期破壞。近衛軍後裔們只能繼續以放牧為主要經濟手段,無力在短時間內恢復屯田等定居生活模式。倒是控制東面領地的土默特蒙古,可以保有相當的農業生產,並通過走私維持貿易經濟。


1509年,擁有黃金家族血脈的阿勒坦汗出兵西征,在達蘭特哩衰之戰中大獲全勝。阿速人也就成為其麾下部眾,並在後來參與了當明朝皇帝非常難堪的庚戍之變。


阿速軍:來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國近衛軍 元朝滅亡後才參加對明作戰

少數阿速後裔 也參與了幾乎所有的明蒙衝突



但到最後,能獲得隆慶開關特權的還是阿勒坦汗的本部後裔。阿速後裔們等於是什麼沒沒有撈到。持續惡化的經濟,讓他們在草原的汪洋大海中是愈發衰落。到17世紀30年代,終於被保有相當實力的左翼察哈爾部給徹底吞沒。此後,他們就很難再以獨立群體的身份,出現在所有觀察家的視野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