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阿來最近痴迷於工作,所以好久沒寫長文章了。不得不說,年底了,工作太認(ci)真(ji)了,積累了不少職場心♂得♂體♂會♂,對職(宮)場(鬥)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毛爺爺曾經說過:“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宮鬥劇和職場劇都是圍繞著人與人之間“其樂無窮”的鬥爭進行的,後宮中一個皇帝和一群妃子的設定會不自覺地讓人聯想到老闆和底下的員工,因而宮鬥劇成為了滿足人們職場想象的場所。宮鬥劇的巔峰《甄嬛傳》,就被人當做職場小白升職的經典案例,皇后是表面無害的主管、華妃是心胸狹窄的關係戶,安陵容是當面姐妹背後捅刀的同事。甚至於還有不少營銷號拿著《延禧宮略》的魏瓔珞上位成為令貴妃寫了不少職場指導文。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這兩個劇種實在是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那麼今天就來說說標題的這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傲骨賢妻、實習醫生格雷】

先說說宮鬥劇在全球的情況,宮鬥劇這個劇種,在像美國這樣一夫一妻且沒啥歷史的國家是沒什麼觀眾基礎的。美國老頭老太反倒是職場劇的熱衷觀眾, 典型案例,阿來最愛看的美劇《傲骨賢妻》《傲骨之戰》就是老年臺CBS出品的,主要觀眾是左翼中老年人的職場電視劇。而在歷史包袱沉重、且曾經有幾千年一夫多妻婚姻制度根基的土地上,比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中東地區、中國(包括香港、臺灣)、日本、韓國、泰國,那宮鬥劇可就大行其道了。土耳其、泰國我是不瞭解的,只知道土耳其拍奧斯曼帝國的宮鬥劇在中東地區很流行,至於泰國,現在的人家王室鬧騰的也不比電視劇弱了。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泰國王室封妃現場】

東亞三國的電視劇,尤其是韓國、日本那種短一些的電視劇,我以前是看得挺多的,這幾年看得少了。東亞三國,似乎只有大中華區的觀眾,是偏愛宮鬥劇大過職場劇的。估計是電視產業發展不如十幾二十年前景氣,日本、韓國最近兩年宮鬥劇變少了,之前的經典作品很多,日本的《大奧》系列,甚至還有腦洞大開的漫改電視劇電影《性轉版大奧》,韓國的《女人天下》《明成皇后》。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大奧、明成皇后圖】

日本的職場劇出名的很多,譬如《半澤直樹》《白色巨塔》,而韓國的職場劇在中國雖然不如偶像劇那麼顯眼,但製作水平也挺高的,《迷霧》就非常好看。而在華人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的香港,電視劇行業的製片水平和觀眾的觀影習慣也和大陸有著顯著的區別,從九十年代至今,無論是宮鬥片/宮廷片的產出還是收視率,都和職場片保持著基本一致的步調,這從近幾年的臺慶劇《再創世紀》、《白色強人》、《深宮計》、《溏心風暴》等劇的分佈就可以看出。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半澤直樹、白色強人】


宮鬥劇的發展史和幾大要素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既然說到港劇,那就不得不提宮鬥劇的開山之作《金枝欲孽》。在《金枝欲孽》之前,華語影視劇產業只有宮廷片/清宮片的說法,沒有宮鬥片這個概念。90年代的不少宮廷劇中,都有後宮爭鬥的戲碼,大概都延續了李翰祥在邵氏國聯挖掘的題材,武則天、楊貴妃、大玉兒、還有出鏡率最高的慈禧。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劉曉慶飾演的慈禧和慈禧秘密生活】

慈禧的清宮題材電影《傾國傾城》《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后》幫李翰祥上了好多次本港票房榜,王晶和TVB都跟風拍過慈禧,還都挺好看的,王晶拍的是《慈禧秘密生活》,TVB是《清宮氣數錄》。

TVB90年代拍的宅鬥片《恨鎖金瓶》(後來還被於正抄過的)似乎為《金枝欲孽》和《甄嬛傳》的編劇提供了不少經典宮鬥片的各種套路。《恨鎖金瓶》是TVB根據《金瓶梅》改編的宅鬥劇,雖然把金瓶梅這種托爾斯泰級別的曠世奇書改成了TVB式的俗套劇情,但還蠻好看的,金蓮、瓶兒、春梅三女的故事始於寺廟,宅鬥了十幾集,你死我活,無一勝出,無一善終,最後西門慶死了,家散了,故事終於寺廟。後來《金枝欲孽》結局宮門被天理教衝破,可不是像極了《恨鎖金瓶》的套路麼。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TVB的恨鎖金瓶和金枝欲孽】

總之90年代的宮廷劇已經大體有了宮斗的雛形,但還沒有脫離特定的宮廷環境和歷史背景,固定成為一個片種。宮鬥劇真正成為片種,還是靠《金枝欲孽》,此劇相對弱化歷史背景,強調後宮鬥爭。後來的《宮心計》《甄嬛傳》都如出一轍,像《宮心計》的故事放漢魏晉南北朝都沒問題,我不說你想得起來他是唐朝背景的麼?《甄嬛傳》不用提了,小說就是一個架空的朝代,改到清朝是為了過審。“宮鬥”成為了一個片種,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是指“宮鬥”,和“武俠”、“科幻”並列,出現了特定場景和概念,譬如武俠世界可以放在唐宋元明清任何一個朝代,大俠們不用考慮油鹽醬醋茶和收入KPI,每天討論的都是什麼內功、輕功、點穴;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科幻世界有蟲洞、星際旅行、二向箔,那時間更不受束縛了,像神秘博士,想去哪兒去哪兒,只需要一個電話亭;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宮鬥片”中的很多內容與宮廷片相比,是有特定場景的,例如,比送子觀音還要靈光的備孕藥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比國足前鋒還要精準的墮胎藥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比所有皇帝都要忠犬的助攻太醫……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一定會跳反的女主身邊的塑料姐妹花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頭頂青青草原的大豬蹄子皇帝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宮廷,一個特殊命運體的世界

如果說皇上是決定嬪妃們宮廷命運的人,那領導就是決定職員職場命運的人!

宮鬥片中的後宮體系,直接類比為職場實在是有些不妥。大多數的行業,並不侷限於互聯網等新興行業,這套體系是基本不成立的。A公司幹得不爽,領導同事給穿小鞋,受不了就跳槽唄,誰願意伺候誰伺候,老孃拍拍屁股就去B公司了。所以宮鬥中的皇宮體系,類比為一個有著封閉的升職體系的成熟行業,或是人員不流通地區的大型企業更加合適,進去一干一輩子,跳槽都不知道往哪兒跳的那種。一般來講,成熟行業是相對穩定的,不會有太多由行業發展壯大而帶來的成長和升職的空間,所以升職沒法單純靠完成手上的工作,更多要靠領導賞識,這也是阿來經常說的求職心得,年輕人要去新興行業,這個話題很大,以後可以詳細說說。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後宮甄嬛傳,孫儷飾演甄嬛】

說迴文章主題,正如古人云,深宮二十年,宮眷三五千,但又有多少女子能夠一朝選在君王側?嬛嬛算是宮鬥片中的勝利者,她從普通嬪妃,當上了貴妃,最後還當上了太后,總算是完成了宮鬥劇的完整升職路徑,從少不經事到受君寵幸、從隔岸觀火到捲入後宮、從爭寵到爭權、最後是到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境界,但這一切的主導,都是雍正,嬛嬛走的每一步(除了最後把雍正幹掉了),都是靠雍正完成的。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即使是《延禧宮略》中的魏瓔珞,牛逼到能通雷公電母斃了太妃,也還是要靠搞定乾隆才能完成從大宮女到貴人、普通嬪妃、貴妃的升級……不過魏瓔珞比嬛嬛還算是略輸一籌,為什麼?因為令妃娘娘說到底也沒有當上後宮體系的頂端——太后,令妃身體不如嬛嬛的歷史原型崇慶皇太后硬朗,乾隆四十年就掛了,崇慶輩分比她大兩輪都活到了乾隆四十二年。咳咳,只能說健康在哪兒都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啊……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崇慶皇太后和令妃畫像】

正所謂中年女人三大幸,升官發財死老公,對於後宮的嬪妃而言,把兒子拱上太子之位之後再把老公熬死的重要程度簡直不亞於靠著一口仙氣吊著,996累死累活幹到公司上市股票變現才能順利實現財富自由……


“撕逼”和“境界”


後宮嬪妃這種崗位,理論上來講,是皇帝的妾,不過鑑於中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並不像朝鮮的兩班制一樣,能夠強有力地保障嫡出子女的社會地位,妾和庶出子女在傳統中國的社會中,甚至是皇家,並不是絕對沒有翻身的機會的,所謂的母憑子貴就是這種翻身的結果。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武則天全家桶】

對於後宮嬪妃而言,最絕對的KPI,就是兒子的數量和質量,這是非常好理解的。歷史上非常多的出身普通的妃嬪,都是靠生兒子翻身最終當上太后的,譬如萬曆的老媽李綵鳳女士,“我全家都是皇帝”的武則天女士,包括延禧宮略的主角魏瓔珞。阿來以前寫延禧攻略的一篇文章,就分析過乾隆後宮嬪妃的官階構成,基本上可以理解為,生兒子越多的等級越高,只生一個最差也是妃子,乾隆朝唯一沒生兒子就當上貴妃的是慧賢皇貴妃,乾隆還為其寫了祭奠的詩詞,算是一個例外。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的高貴妃】

但是到了職場,這KPI就難講了,光阿來聽說過的KPI就有各種各樣的指標,F1值、連接數、H-index、專利數、GMV、UV/PV、合同數、合同額、淨利潤、毛利率、推廣類產品合同指標、創新類產品合同指標……怎麼樣,和後宮那點事相比,刺激不刺激,精彩不精彩——所以說,宮鬥劇的觀影門檻與職場劇相比實在是低太多了,對於編劇而言,宮鬥劇的吸引觀眾的核心要素就是“撕逼”。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而對以上技術類、經營類指標比較熟悉的人群,一般也沒時間看動輒80集的電視劇。那麼對於編劇而言,與其花心思瞭解一個專業程度較高,如醫療、法律職業場景,構建基於職業場景的戲劇矛盾,寫這些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需要一定理解門檻的劇情內容,還不如寫一個簡單的場景來的划算,反正所有職業的人都需要談戀愛,那麼寫他們談戀愛也就算是一個職場劇了。這也就造成了華語娛樂圈宮鬥劇越來越多,職場劇越來越爛的現狀了。大概這也是為什麼,職場劇到了中國編劇手裡,變得既沒有職場的feel,也沒有精英的feel,有的只是卿卿我我,一地雞毛……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最近被吐槽的,精英律師】

不過我覺得中國的職場劇最缺的其實是境界,對於現在寫職場劇的編劇而言,“境界”似乎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存在意義,從理想的角度來講,餐飲業是為解人口腹之慾,娛樂業是為人提供茶餘飯後的消遣,互聯網行業則是新時代的online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業是給人、企業、或整個資本市場提供融資服務的,醫療行業是救死扶傷、醫世濟民。對於行業從業者而言,對行業的存在意義有著基礎的認知,才能真正在該行業為自己創造財富。譬如,我如果要開個飯館,那我一定要想清楚我的飯館的定位是什麼。我要開五星級大酒店,那我為這個檔次的客戶提供的餐飲服務是怎樣的,我要開海鮮店,那我需要提供的餐飲服務的核心要素是怎樣的。即對於每個行業而言,業務開展的所有要素都是針對這個行業的需求or利潤的驅動點展開。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而不是職場劇?

【金枝欲孽如妃圖】

不過好在,宮鬥劇中並沒有所謂職場這種創造財富的概念,有的只是囚徒一般的爭權奪利,所以宮鬥劇的世界並不需要所謂的“境界”,所有妃子都是圍著升級當太后這個終極目標在奮鬥的,正如金枝欲孽裡的如妃說她自己:“我十六歲進宮,到現在只學會了鬥,除此之外,我一無所長。”,是啊,一無所長的人生,又是多麼的空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