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文/王濤,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一個健全、完善、公平的社會,應該同時關注和關心多數和少數人的故事和聲音。自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以來,各地方和線上平臺已經開始運行了一段時間。我想從學生群體的多樣化、教育公平和社會正義的角度,結合課程和教學,反思“停課不停學”中的一些可能較少關注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群體。


常規之外,還可以學習什麼?

疫情擴散,窗外風聲雨聲不斷,是不是一定要按照常規實施課程內容和教學?在以往的經歷裡,學生的學習多半是跟學校這一正式學習環境聯繫的。疫情之下,學生們第一次全天候在家學習,在非正式的學習環境裡,是不是一定要照搬學校的學習安排?除了常規學習內容,還可以學什麼?


從真實事件和體驗著手,把握教學契機(teachable moment):

基於大觀念、大概念、大問題和項目化學習等,利用新聞報道、當事人採訪、公告通知,詩歌日記,科普知識等開發學習材料,設計一些主題單元,由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事件中去思考和學習。如從疫情防護建立健康常識和意識、從國家管控和居家隔離感受家國關係、從判斷謠言中習得科學精神、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及全球疫情蔓延體認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病毒的起源和自然宿主反思可持續發展等。


著眼學生的親身和身邊經歷,關注家庭和社區的歷史、關係和資源:以居家學習當做教學契機,利用難得的家庭共處時光,共同探索家庭和社區議題, 在書本和學術知識之外,豐富學生的個體知識和文化知識。如製作“家庭樹”,通過脈絡梳理探索家庭的歷代變遷,通過家庭訪談了解親人的故事和生活,通過整理和反思理解家庭作為知識的源泉和財富。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心懷正義,關注弱勢和少數群體:引導學生關注疫情中被忽略、忽視後甚至是被歧視的少數群體,啟發學生的公平和正義意識,倡導公民參與,並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關心女性醫護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關心疫情中老人的生活狀況,關注偏遠地區的生活及學習困難,理解復工人員的流動緣由和生活需求,反思疫情有可能帶來的社會不公,理解什麼是歧視以及如何避免歧視等。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缺少看護的學生如何學習?

在多數“停課不停學”的設計和實施中,大多需要家人或看護人陪伴和輔助。在我國的家庭中,已有半數復工,未來一段時間各地也將逐步復工,但學生仍然在家學習。對於雙職工家庭,家中無人看護;對於廣大農村地區,還有不少留守兒童是隔代撫養,老年看護人多數無法輔助技術教學。在無人和少人輔助的情況下,如何學習?


簡化學習任務技術難度,減輕家長和教師負擔。在課前預習、授課、評價等任務的設計上,儘量簡化和減少技術難度,通過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適當減少家長的技術參與。例如,通過作業平臺,允許學生在線完成部分操練性的作業(如單詞默寫、填空),利用平臺在線自動批改(推薦教師使用Quizlet軟件),省去作業提交和批改等環節,從而減輕家長和教師的負擔。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引導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方案,培養學生“會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方案設定、學習日誌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控制學習節奏,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策略,提升專注力、控制力和反思力。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組建網絡學習小組,差異化編排小組,推動同伴學習和互助。對於無人或少人輔助的家庭,發揮同伴學習的功能,在佈置任務後,同伴之間相互監督和交流。差異化小組編排,推動同伴互助。合理安排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就共同學習任務相互幫助和輔導。也可以安排高年級的同學,擔任小老師,輔導低年級學生。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缺少技術手段的學生如何學習?

課堂上的技術設備的普及。但是在家在線上學上課,多數學生能依賴的設備可能就只有一部手機了(甚至是沒有),一些地區缺少數據流量和網絡,不少教師也缺乏相應的教學設備和技術準備。在教學常規被打破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上做一些突破和新的嘗試呢?


簡化和減少技術手段。減少視頻直播,通過預先錄製好的視頻,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對於部分學科,通過錄製音頻,講解課程內容中的關鍵部分。合理設計和增加學生自學、自考和自我反思的比例。這樣學生可以一次性下載,在家學習,避免“借網學習”的困境。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合理安排已有學習資源與可替代學習資源。如果學習新內容的難度較大,不妨引導學生對已學習的內容和資料進行整理和反思,為疫情之後的正式學習做準備。提供可替代學習資源。減少低效的教學重複,整理、編輯和提供已有的,可供學生自主觀看和學習的教學視頻和內容,如中國教育電視臺相關課程、國家網絡雲課堂 (www.eduyun.cn)、人教點讀等。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合理安排非文本和零信息技術學習。重新編排課程實踐,設置部分長課,通過項目、課題等形式,安排家庭勞動、家庭手工、居家體育鍛煉等個性化學習。


王濤:疫情中的教學契機、少數群體與他們的學習


這裡列舉出的大多是一些不成體系的片段思考,這些基於理論的建議需要充分結合教學實踐中具體的目的、場景和對象等進行調整。由於經驗尚淺,這裡與其說是建議,不如說是一種呼籲和倡議,呼籲大家在預設和思考教育對象時,要充分考慮教育圖景的多樣性,考慮到那些有可能被忽視的少數和弱者(當然,他們並非純粹的弱者;在部分領域,他們比多數人都要強大的多),呼籲大家給予他們多一些關注、關心和幫助。


疫情終將成為一整代人的記憶,希望在未來的回憶中,也有弱者和少數群體的故事和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