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入侵我平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北平和天津是中国教育重镇,面对此国破家亡之境,平津高校决定内迁。在那个狼烟四起的时代,高校是中国文化之集萃地,日军攻入天津,南开大学被日军飞机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南开大学张伯苓先生痛心疾首,张伯苓的助手黄钰生最后一个绝望地离开南开,带出来的只是一串学校的钥匙。此情此景,这是何等的悲哀,为了保留文脉,中国一些高校走上了漫漫南迁路。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南开大学创立者张伯苓先生

全面抗战前夕,北京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可谓未雨绸缪。七七事变后,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这三位校长,都为中国教育史上赫赫有名之人物。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他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梅贻琦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并任校长。梅校长被清华大学称作永远的校长,他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为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认为好的大学应该要大师云集,而不是单纯由高楼大厦。从这一点来看,现在的高校高楼矗立,但不见大师,岂不悲哀。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清秀的梅贻琦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 ,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北大校长蒋梦麟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三人可谓一时人杰。其中张伯苓年纪最长,梅贻琦和蒋梦麟都要比梅贻琦小十岁,梅贻琦还就读于南开中学,算得上张伯苓先生的学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北大和清华为国立大学,南开为私立大学。一时风云际会,值此危难之际,三校走上守望相助的道路。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临时大学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17个学系。截至到11月20日,在校学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华学生631人、北大学生342人、南开学生147人,新招学生114人、借读生218人;教职员共有148人,其中清华73人。可知三校中清华学生和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后来的西南联大中清华也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主要的工作也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主持。


1938年,局势逐渐恶化,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忻口、太原、南京、淞沪、徐州等会战中接连失败,国土沦丧,日军逼近华中,长沙已经不再安全。三所高校将目光投向西南边陲——昆明。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1938年初战场形势

1938年1月20日,长沙临时大学常委会做出下学期在昆明上课的决议,并且规定师生3月 15日前在昆明报到。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大开始迁徙昆明。2月19日,师生在长沙韭菜园的圣经学院(为临大所租借的教学楼)召开誓师大会,开始搬迁过程,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有男同学200余人则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湘黔滇旅行团

所谓的旅行团,并不是一路游山玩水,而是师生一路考察当地民俗文化,旅途艰辛,三校学生在几千里三路中逐渐脱去稚嫩,经过风霜雨露,逐渐成长。每人出发前,发给黄色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纸伞一把。闻一多等教师也加入其中,临时大学师生一路上考察民俗风土、采集标本、锻炼体魄。直到1938年4月,旅行团一行抵达了昆明。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设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现为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章——西南联合大学逐渐拉开了帷幕。。。。。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旧址——今云南师范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