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01

很多小學生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

孩子寫個作業,一小時能完成的,拖拖拉拉得寫兩三個小時

每天放學後的時間,只是完成老師的作業都要幾個小時,根本沒時間課外閱讀

孩子做事毫無計劃,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不是忘了這個就是落了那個

明明感覺孩子的事情也沒那麼多,可總是搞的很忙,很累,還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同樣的作業,同樣的學習,還能有那麼多時間去閱讀,去發展興趣愛好,去玩。可自己家的孩子成天看上去都在學習,寫作業,累的很,學習效果還不好?

昨天還有位媽媽找我諮詢,說是這個超長寒假成天看著孩子都快崩潰了。早上起床,刷牙,洗臉拖拖拉拉恨不得1個小時。吃完早飯練字,就一頁字帖,拖拖拉拉得1個小時。老師佈置的寒假作業並不多,可拖到現在都沒做完。心裡就想著玩玩玩,根本不想學習的事兒,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還有什麼任務沒完成。媽媽著急,只好陪著,吼著,逼著,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安排好提醒孩子去做。結果還惹得孩子各種煩,各種討厭。平日裡的學習,做事情也是這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02

孩子拖拉磨蹭,效率低,沒計劃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天生壞毛病,而是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拖拉磨蹭,做事情浪費時間,做的太慢。可孩子並不覺得,他們不覺得自己做的慢,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自己有什麼問題。為什麼?

因為,他們對時間沒有概念;他們不知道還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讓自己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也沒人教過他們做事情要分輕重緩急;他們不知道事情很多的時候可以排列計劃,合理分配時間;他們也並未體會到時間管理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可以更快的完成作業,更多的時間去玩……

沒有掌握這樣的技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沒有體會到更好的方法會帶來的好處,當然不會有更好的行為。

所以,我們的吼叫和盯催總是沒用。因為孩子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他們不是不想快,不想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兒。而吼叫和盯催不是具體的方法,解決不了能力的問題。

孩子缺乏的是時間管理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去教會孩子管理時間、管理事件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不斷的去提供練習的機會。當孩子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養成了好的習慣,不良的行為自然就會改善。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03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從小開始,從日常生活開始,分享3個具體的方法

1、藉助實物,從小就教孩子認識時間,建立時間的概念。

我們覺得孩子拖拉磨蹭的時候,總是會說,你怎麼做的這麼慢啊,不能快點嗎?都這麼半天了,怎麼還沒弄完?都一個小時過了還沒寫完?我們以為孩子理解了,聽懂了,其實未必。

慢,快,半天了,1小時了,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理解這代表了什麼。在12歲之前,孩子們對事物的理解,對概念的理解更多的需要藉助實物來學習,很多抽象的詞彙他們是沒有概念的。要想教會孩子管理時間,先得讓孩子認識時間,理解時間,理解時間是不停的在走的,理解1個小時和半個小時是什麼概念,落實到具體的事情上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快慢。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利用鐘錶教孩子認識時間

(2)利用沙漏計時器,讓孩子清楚的看到時間的流逝。用不同時間的沙漏,讓孩子親眼看到1小時,半小時的差異

(3)可以給孩子閱讀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繪本故事、書籍。孩子們都比較喜歡故事,可以在故事中學習時間管理的方法,培養時間管理的意識。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2、計時沙漏用起來,天天用,經常用,讓沙漏變成孩子的朋友,變成孩子主動使用的計時工具。沙漏,就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法寶。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家裡準備不同時間的沙漏,用於不同的事情。建議準備4個:60分鐘、45分鐘,30分鐘,15分鐘。用不同顏色的,方便孩子記住代表不同的時間。

(2)在日常生活中用沙漏記錄時間。比如說吃飯時,擺個30分鐘或者15分鐘的沙漏,告訴孩子這就是我們吃飯的時間。晚上睡前讀故事,約定好半小時,我們就用30分鐘的沙漏計時,告訴孩子沙漏漏完了,讀故事就結束。再比如說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等等都可以用沙漏來計時間。我們雙方約定好的時間到了,就要停止。

(3)在學習中用沙漏計時。我們大人肯定都有這樣的體會,意見事情如果沒有時間限制,我們就會很容易拖拉。但一開始就有時間的限制,效率就不一樣了。孩子也是這樣,當做一件事情有了明確的時間限制,而且他能夠看到時間在不停的過去,就會不自覺的有緊張感,就會加快速度。無形之中提高了效率。

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事情上也用上沙漏。只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具體使用多長時間我們可以跟孩子溝通,而且寧願時間充足一點。比如說,按照正常的速度,不要耽擱,1個小時就能寫完,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擔心寫不完,多要點時間。沒關係,我們就按照孩子的意見,給他1個半小時。最後,往往會提前完成,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多出來,自己比要求的做的更好,會有各種好處。不僅在寫作業這事兒上得到了積極的反饋,而且體會到了管理時間、專注完成一件事的好處,會激勵他繼續保持高效的行為。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4)堅持並善於總結、覆盤。和孩子一起探討管理時間的意義,好處,以及發現的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方法,養成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所以,使用沙漏管理時間,可以變成日常。

同時,要善於覆盤,及時引導。比如說,孩子用了沙漏,中間沒有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喝水,而是專注的完成了作業,比之前花費的時間都少。我們要及時的肯定。可以問他你覺得你今天為什麼寫的這麼快,作業還是跟之前一樣多啊。讓他把其中的原因說出來,其實就是總結分析的過程。同樣,如果做的不好,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的玩的時間,也要這樣引導,總結分析。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計劃思維,和孩子一起做計劃;教會孩子做計劃,通過計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事件。

如果孩子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那是不需要計劃的。但事實上孩子每天有很多事需要做。放學後,要寫作業,要寫各種作業,還要預習,複習,還要上興趣班,還要閱讀,還要洗澡,還要玩,還要運動。事情很多,而時間有限,就需要我們合理的安排。如果事情很多,沒有計劃,沒有預先的安排,很容易亂,而且效率低下。

我們可以樣做:

(1)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和孩子一起做計劃,培養孩子的計劃思維,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計劃,以及提前安排的好處。比如說,和孩子一起做週末計劃。讓孩子把自己週末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出來,然後我們引導,先做什麼在做什麼,做什麼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剛開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起去想最節省時間又不耽誤事情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假期計劃,出行計劃等等。這些都是很簡單,很容易做的事兒,但很有意義。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2)計劃一定要有時間。如果我們做的是日計劃,那就是當日必要要完成的,也可以具體到上午要完成,下午要完成的,幾點鐘要完成的。如果我們做的是整個假期的計劃,那就是具體的日期。每件事情一定要有時間限制,否則計劃沒有意義。

(3)計劃要覆盤,而且是及時覆盤。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覆盤的好處就是總結分析。好的行為繼續保持,遇到的問題找到後續改善的方法。這樣就會有不斷的進步,做的越來越好。

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在《成功心理學》一書中這樣寫到:

拖延會對成功產生巨大影響,真正拉開優等生和差生之間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力,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效率,是拖延。

孩子越長大,年級越高,事情越多,越複雜,我們就會越發現高效的重要性,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但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最好的時間是小時候,是在童年,是在小學,是在幼兒園。所以,我們不要只會吼叫和盯催,更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去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我是晗晗媽,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職場達人。歡迎關注@小晗晗愛閱讀,與你分享我的育兒故事,我的成長經歷,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優質父母,遇見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