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為快遞員“開門”的速度還可以更快些|澎湃社論

小區為快遞員“開門”的速度還可以更快些|澎湃社論

評論君說

快遞投遞“最後100米”的難題,是基礎設施領域亟待補齊的一個短板。

小区为快递员“开门”的速度还可以更快些|澎湃社论

2月27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科育社區內,快遞員將快遞放入智能快遞櫃。新華社 圖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禁止快遞員進入,但人們的網購需求仍在,這導致快遞員在小區門口“擺地攤”。如何化解這一尷尬?

3月6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表示,這個問題已在逐步解決,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出臺政策,允許快遞員在測量體溫正常後進入小區投遞。已部署各地管理部門努力排除最後100米的障礙和堵點,解決好進小區的現實問題。

在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勢頭繼續鞏固和拓展的大背景下,“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成為新任務、新目標。有條件的地區允許符合要求的快遞員進小區,是因“疫”而變,既能保障居民生活,推動快遞物流企業復工復產,也能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意義重大。

但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小區乃至各類社會機構為快遞員打開大門的速度還應更快點。

小区为快递员“开门”的速度还可以更快些|澎湃社论

上海首張小區快遞出入證 企業供圖

實際上,早有專家提醒,病毒通過郵件快件傳播的風險比較低,禁止快遞員進小區未必科學。相反,禁入令下,快遞員只能在小區門口“擺地攤”,居民有可能因扎堆取件而增加感染風險。在疫情防控的嚴峻期,出於安全考慮,企業和民眾多能理解。眼下,很多地方的防控形勢,已為快遞員進小區創造了條件——該考慮最大限度地方便民眾了。

另外,當前多數行業正有序復工復產,郵政快遞業復工率已達到90.2%、復產率在80%以上。在這種進度下,對快遞服務的相關臨時限制,需要作出調整。解決好快遞投遞“最後100米”的問題,提升快遞服務效率,對快遞行業的全面恢復至關重要。

即便居民對快遞員進小區依然有顧慮,相關部門也應有所作為,儘量減少疑慮、消除不便。這方面,不少地方已有實踐。比如,在上海,快遞員在做好防護措施後,可以憑“隨申碼”健康碼中安全級別最高的“綠碼”進部分小區;或者通過物業和社區合作,在小區門口擺放貨架等臨時快遞寄存點,避免快遞小哥“擺地攤”。在呼和浩特,一些企業通過智能配送機器人代替人工送快遞。

這些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是很好的嘗試。不過,快遞投遞“最後100米”的難題,平時也存在。根本上說,它是基礎設施領域亟待補齊的一個短板。

3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在疫情期間所受影響提出了多項紓困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明確了將智能投遞設施等納入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範疇。截至2018年,中國已有32萬組智能快件箱投入運營,箱遞率提升至11.3%,未來還需加大普及步伐。

近幾年,中國物流基礎設施的大網絡不斷完善。推進智能投遞設施建設,正當其時。讓快遞投遞的“最後100米”不再是難題,是便民生、促經濟的需要,也是中國早日從“快遞大國”向“快遞強國”晉級的必然要求。

平凡之光,向行動者致敬|澎湃社論

財稅政策紓困:好政策,要抓緊!|澎湃社論

外防輸入要精細,攜手抗疫同擔當|澎湃社論

房租的損失,只能由各方一起扛|澎湃社論

接下來兩個月,每一秒都很寶貴|澎湃社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