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元精簡述


中醫元精簡述

精為形之基,是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察受於先人而充喬十後天,故就其來源可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元精”,即揩先天之精而言。元者,始也,元精是生命的捏源物質,並具有調節與主宰生殖、生民發育的作用。《內經》中雖無“元精”一詞,但《靈樞·本神》“生之米,謂之精”、《靈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以及《靈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之“精”,皆是指元精而言。

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在早期的有關“精氣神”論述中,並沒有嚴格區分開來,全內丹學興起,才有明顯的分別,“元精”一名始見幹丹書。《古文參同契》說:“元氣之積厚而精英者,稱為元精”。此謂元精乃元氣之精華,實指先天無形之精氣,是產生後天形質之精的母氣。因此,元精雖是生命的起源物質,但又不等同於男女交媾的生殖之精。故《壽世傳真》說:“元精乃先天之精,非交媾之精”,《紫清指玄集》中也說:“其精不是交感精”,而是“根於父母未生前”。《老子》所說“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指元精而言,因此元精又名“太極之精”、“天真”等。楊繼州指出:“人稟天地之氣以有生,而太極之精寓焉,此吾之所固有,而充塞於西間者也”(《針灸大成·腎臟圖》)。《周易參同契》說:“元精眇難睹。”此精為先天無形之精氣,“摶之不得,視之不見,而能潛隨化機,生成萬物”(《周易參同契》彭曉注),但必須含於形質之精中乃能存。正如《玉清金笥寶錄》所說:“精雖元精,然無日用之精則元精不見。又如不信,譬如有水則潮生白氣,未聞白氣生於地也。水乃精也,白氣乃華也,“元精稟於先天,受之於父母而與生俱來。當父母陰陽之精結合,在母體內形成胚胎、構成身形後,元精亦已藏之於腎,成為維持生命活動的生要物質。生命誕生以後,此精又必須依賴後天水谷之精的充養,才能發揮生長、發育的作用。元精只有不斷得到後人之精的供養,才能逐漸充盈,當充盈至一定程度,才能具有繁衍後代、保持種族和個體恃持的能力。先天元精與後天水谷之精相互資生,密切相關。人在出生前,先天元精已為後天之精的加工、吸收、利用等準備了機能的物質基礎;出生之後,脾胃所化生的後天水谷之精,不斷輸送至五臟六腑,轉化為臟腑之精,臟腑之精充盛時,又輸歸於腎,以充養先天之精。此即《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無先天之元精則尤以生身;無後天水谷之精則無以養身。有精才有生命,無精則無生命;精足則生命力強,精虧則生命力弱。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