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一輩子別看中醫!好的,先生

有本事一輩子別看中醫!好的,先生

​這幾天跟一個三清博士(本碩博均畢業於清華大學)辯論中西醫的好壞,氣的一塌糊塗,愈發讓我反感中醫。

這個三清博士(後文簡稱‘博士’)在支持中醫這事上,基本上把“中醫粉”所有不講邏輯、不講科學的錯誤都涵蓋了,為此今天專門撰文反駁。

01 中醫不科學

在辯論“中醫是否科學”這個點上,我幾乎敗下陣來,因為我發現中醫粉在這一點上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抓住了“未知”這個概念。

比如我給博士說“中醫沒有科學手段,講的五行、陰陽、正邪、穴位甚至寒熱,都不是科學上證實的事情,尤其是金木水火土,世界跟人體怎麼是這五種元素組成的呢,世界是由120種元素組成的。”

博士則說,“五行陰陽正邪只是沒有證實,不能叫不科學,只能叫未知,而人體寒熱之分,是有文章論證的(有嗎,有查證的小夥伴給推薦一下)。科學也有未知啊,你看雙縫干涉試驗,在有人觀測的情況下兩道光不會干涉,在無人觀測時就會干涉,不也挺神奇的,你能說這不是科學嗎?中醫跟這個一個原理,科學不能解釋,不能說不叫科學。”

實話實話,“中醫粉”確實比較佔優勢,因為科學原理講的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精神,不能說因為沒有證明“五行陰陽正邪”,不存在就否定它們的存在。

於是我換了個角度,說“如果一個東西是叫科學,那一定得有科學手段去研究去證實,比如要有臨床數據支持,中醫對1000個病人治癒率是多少,西醫是多少,有沒有對比試驗,是不是控制變量法研究得到的?”

沒有臨床數據,沒有對比試驗,就不能分析科學原理,所以中醫不是科學。

博士又祭出“未知”這一武器,“有啊”他說道,“我們3000多年古籍中記載這麼多中醫看病的案例,怎麼不是臨床案例?”

“可沒有對比,沒有控制變量法,沒有具體數據、百分比。”我反駁。

“只是沒人統計而已,如果都把古書中記載的案例統計出來,肯定超過1000,這就是數據。”

“。。。”我無話可說,我才懶得去統計這些案例,他說有就真的有吧,我懶得驗證。

“那為什麼現在不重新做一些臨床試驗,最好跟西醫對比一下。比如糖尿病吧,你們中醫搞一下,西醫對照組,看誰對糖尿病患者症狀緩解的好。”

博士又說,“第一,中醫沒有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是西醫的說法,中醫沒法篩選什麼是你說的糖尿病;第二,臨床試驗怎麼搞,有那麼多病人給你統計嗎,成本太高怎麼辦?”

“那說白了還是沒數據嘛,為什麼西醫就能搞臨床,就能拿數據發文章。”

“這是因為西醫對病分的比較細,案例明確,另外現在西醫有話語權,中醫沒落了,不允許中醫大規模行動。”

得,“未知”加“陰謀論”,中醫在是否科學這點上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所以最後,我只能退後一步說,“在臨床試驗數據和對比數據出來之前,我是不信中醫的;如果你想說服我,也請拿出可信的數據。”

02 只講個例,不講概率

“中醫粉”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永遠只講個例,不講概率。

說一個方子有效,都是我身邊誰誰誰在很多醫院都看不好,用了這個方子,病痊癒了,還沒留下後遺症。

或者說某個中醫大夫真是妙手回春,只要在我穴位上扎一針,我的老寒腿直接就好了,一針能管好幾天。

“個例”永遠沒有說服力。講個例比較生動,吸引眼球,但絕不說明有效。真正能說明一種醫學方法有效的,都是概率:治癒率是多少,複發率多少,死亡率多少。數據說話,才是真理。

反之,不用數據說話,永遠都傳故事、講個例的,都是耍流氓。

這個博士比較好一點,沒有講個人個例,不提身邊誰誰誰去看病治好了,不愧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但他說的,其實是另一種個例。

“我們老家河南XX縣有個中醫院,各種疑難雜症都能看好,用的就是古方。還有一種方子,治療高血壓的,用過的人都說有效。”

“數據呢,有沒有控制變量,有沒有對比。比如那個治高血壓的偏方,有沒有統計在全國隨機抽樣1000個高血壓患者,服用方子和使用西藥做一個對比試驗,看誰治癒率或緩解率更高?”

“現在搞不了,成本太多,還是那樣,現在話語權都被西醫佔著。”

看,中醫粉都這個論調,你跟他講療效,他給你講個例;你跟他講數據,他跟你講陰謀。總之,永遠也沒法說服。

有本事一輩子別看中醫!好的,先生

03 不懂中醫,就是否定傳統文化?

這一條不細說,直接還原我倆對話,在這一點上,直接都要人身攻擊了。

我:“建國後人均壽命提升這麼多,產婦嬰兒死亡率降低這麼多,都是因為西方醫學的引入,提升公共衛生水平,要是隻靠中醫,人均壽命只有40歲,所以我認為西醫比中醫強的多。”

博士:“人均壽命、嬰兒死亡率是什麼指標,我們要看效果,一個病治不治得好,病人才知道。”

我:“人均壽命和嬰幼兒死亡率就是最硬的指標,而且中國人均壽命雖然很高了,但在全球也只佔50多位,排在前面的國家無一不是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中醫,反而比中國人壽命高。所以說,有中醫,實在是拉低人類的平均壽命,西醫才是真正提升人類生活水平。”

博士:語重心長“西方的東西都是好的嗎,人均壽命高就說明一切?不能崇洋媚外呀。”

我:“不是崇洋媚外,我覺得這一點就是西醫做得好,要不我們怎麼能夠消滅天花,減少瘧疾,控制鼠疫?中醫除了忽悠,其他都不行。”

博士說:“你也是博士,你也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我覺得就跟那句話說的一樣,瞭解很多知識,卻沒有相應的文化素質。”

我直接反駁“博士,你不能這麼說,你直接上升到人身攻擊了,我反對中醫,為什麼就沒有文化?中間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嗎?”

博士:“中醫是我們中國3000多年的文化傳統,你反對中醫,就是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沒有文化素質。”

我:“那咱們捋一捋呀,第一,我反對中醫,為什麼是反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醫在傳統文化裡也就佔1%不到,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糟粕,我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想,支持傳統文化的精髓,比如仁義禮智信,儒家仁愛天下,老子道法自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入世情懷,我反對虛無縹緲神出鬼沒的陰陽五行,因為那是封建迷信;第二,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沒有文化素質嗎,這也不能推理出來吧。有很多人就是信西方的,更別說外國人都不信中國傳統文化,就都是沒有文化的?”

博士:“你生長在中國,卻反對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沒有文化修養嗎,這麼多年的教育是怎麼接受的?”

博士就這個邏輯,把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綁定,反對中醫就是反對傳統文化。

我還是那個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醫是傳統文化不假,卻是傳統文化裡的糟粕,應該早早去除。

04 中醫沒有副作用?

這個觀點不知道是怎麼流傳出來的,中醫粉都會說:“西藥有副作用,中醫都是湯藥,沒有副作用,放心吃。”

大家沒聽說過“是藥三分毒”那句話嗎,這才是至理名言,而“毒”就說明中藥是有副作用的。

靠譜的中醫會告訴你是藥三分毒,不要隨便吃,但你要讓他說具體什麼副作用,他卻說不出來(也是,本來中醫理念就是很玄的,人怎麼能說清楚)。

不靠譜的中醫甚至不會告訴你藥物是有毒的,說放心吃,中藥沒有副作用。

話可以亂說,藥不能亂吃,很多情況下會死人的。

比如上世紀90年代的“小柴胡顆粒事件”,很多人長期服用小柴胡顆粒,導致疾患肺炎者高達180多例,更有22人因此死亡;2006年,中藥魚腥草注射液致30餘人死亡。

最震驚的,是 “龍膽瀉肝丸事件”,直接將“中醫沒有副作用”的觀點撕得粉碎。

據報道,北京東直門醫院從2001年起接診的懷疑服用龍膽瀉肝丸致腎衰的患者達40多名,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亦多次有此類病例報告。耐人尋味的是,2000年至2002年期間,北京市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就收到了龍膽瀉肝丸及含關木通在內的藥物不良反應80多例。

“龍膽瀉肝丸事件”動搖了國人頭腦中固有的“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傳統觀念,人們開始對中藥的安全性產生質疑。這則新聞獲得2003年度十佳新聞獎,此後,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服用龍膽瀉肝丸會造成腎損害的情況。

據總體統計,全國200多家藥廠都曾生產龍膽瀉肝丸,數萬人因此腎衰死亡,民間估計則有上千萬人受害。

此次事件最過分的是後續處理,很多患者訴諸法律提出賠償,但打官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因為是處方藥,廠家大多把責任推給藥典,說如果告應告藥典,不應該告藥廠,因為這不是廠家研製的產品,最後不了了之,多數患者在腎衰疾病中一貧如洗。

類似的觀點還有“西藥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中藥見效慢,但治標也治本。”“中醫是將人當成一個整體,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說這種話的人都是生物學的不好的,沒見過人體結構圖嗎,血管、神經都是遍佈全身的,西醫才真正把人當做一個整體。

有本事一輩子別看中醫!好的,先生

05 有本事一輩子別看中醫!

氣急敗壞的中醫粉最後總會拋出這句話,聽到這話我就想笑。

“好,不看就不看,那你有本事一輩子別看西醫,別用現代檢測設備,不用西藥?”

看誰能耗得過誰。

就我觀察,所有的中醫粉在得病時第一時間都會看西醫,抽血化驗、胸透拍片一個不少,那些中醫裡面的“望聞問切”去哪了,怎麼自己得了病就不望聞問切了。

只有西醫治療沒效果或者效果不好,才轉向中醫尋求心理安慰,只要有一點好轉,就大肆宣揚中醫比西醫強;而絕大多數人,西醫看不好,中醫照樣看不好,這樣的人卻沒有出來說話。

最後一個問題,中醫到底有沒有用處,我本人會不會用中醫藥方?

肯定是有用的,而且我也用過中醫藥方治咽炎,效果還不錯。但這不妨礙我反對中醫,因為中醫實質上是一個經驗技術,治療的人多了,自然就能總結什麼藥物對疾病好。然而絕無半點可信的原理在裡面,更別說陰陽五行正邪寒熱這類封建糟粕,中醫自己體系和邏輯都圓不了。

要想發展中醫,或者叫“中國傳統醫學”,只有一條路可走,即廢醫驗藥。

廢除中醫錯誤的診療理念,廢除望聞問切落後的診療手段,只保留有用的藥物,並用現代分析手段分析提純有效成分,製成純度更高效果更好的藥劑。

屠呦呦團隊和青蒿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中醫研究院裡,為了治療瘧疾,研究人員查閱古籍,試驗了古書中記載的上百種藥方,絕大多數藥方都是無效的,甚至是可笑的。

這也說明中醫記載的藥方大部分也都是沒用的。

只有“取青蒿一縷,絞成汁”這句話後來被證實有效,而且這句話在整個文獻中很不起眼。話說如果中醫很有效,為什麼其他重點介紹的藥方都不行呢?

屠呦呦提出用乙醚試劑常溫萃取青蒿,終於得到有效成分青蒿素,並通過臨床驗證功效,後來又發展人工合成的青蒿素和改進的青蒿素化合物,製成藥片和試劑挽救了千萬人性命。

最終獲得諾貝爾獎。

看看,分析成分,臨床試驗,人工化合,大規模生產,無一不是現代醫學的路子。

這才是中醫要發展的正確途徑。死守著陰陽五行、穴位經絡、正氣邪氣等封建糟粕理念的傳統醫學,是人人喊打的。

有本事一輩子別看中醫!好的,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