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看不見,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大家好,我是小易。

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身邊的故事。

一個殘疾的男孩,天生並不靈敏。除了身體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腦的發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弱。他每一次考試都是班級最後幾名。

可是,他卻是班上人緣最好的。在小學的時候,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遊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同學爭先恐後想幫他推輪椅。到了初中,每個生日,有很多同學給他禮物,他們邀請他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平時的他對誰都很禮貌。他懂得愛人也愛己,他懂得接受時禮貌,拒絕時也彬彬有禮;

再就是他為人不貪心。不貪心別人對他的愛,不貪心別人的玩具,他不會覺得自己殘疾而應該享受更多的愛,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體活動,和那些快遲到了的同學說,沒事,我自己慢慢過來就成。他知道自己應該得多少,也知道別人應該得多少;

然後他還懂得分享。每次他母親帶給他的喜糖,他都會帶到學校,給同學吃,倒並不一定有多昂貴,也並不會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卻難能可貴。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個保安室門口的大叔在聊天。

後來,保安室門口的大叔說:這樣一個有素質的男孩,根本不用擔心生計,走到哪裡,都有人願意幫助他。

這個男孩子並沒有傳統定義上的優秀,不能夠成為職場精英,也根本取得不了任何所謂的成績,更獲得不了體面的工作。但是因為他的為人,也就是教養,使他過得並沒有那麼孤單。

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高不高,一個人的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時下孩子們的成長環境中物質條件極為充裕,孩子們不必等到新年的時候才有新衣服,也不必等到過生日的時候才有新玩具,與此同時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資也越發地捨得,孩子們的個性培養得到了空前的尊重。

可是令人覺得驚訝的是當下有不少的孩子在教育與生活環境非常充裕的今天,卻表現出了過於自我,甚至缺少教養的表現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父母的解釋和掩護,正在使孩子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記得有次我與朋友一起去吃飯,餐廳生意很火爆,大家需要在飯店走廊上先排隊等候,所有人都在服務員的安排下安靜的坐著,唯獨有個孩子在走廊裡來回跑跳,喧鬧:“媽媽,為什麼我們需要等?”

他媽媽不耐煩的回答:“是啊,我也不想等啊,那是因為你想吃披薩我們才來的啊!”

男孩繼續糾纏:“我又不知道要等這麼久。”(實際上,從拿號開始,他們才等了幾分鐘而已)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那位在手機裡忙著鬥地主的媽媽不堪孩子的打擾,拿手一揮算作回應:“如果你想吃你就閉嘴,要麼你就去找服務員幫忙解決。”

這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聽完這話立馬像離弦之箭衝到了服務員面前:“你給我們安排座位,我們等不及了!”

沒有稱呼,沒有請求,直接給服務員下達命令,而坐在我身邊的母親卻用沉默默許了這一切。

服務員說:“對不起,我們都是按照順序安排的,請你再耐心等候,大概十分鐘就到你們了。”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男孩不從,好像如果聽了服務員的話,剛才那一番氣勢洶洶就白上演了。於是他變本加厲地說:“我就是要現在進去,你讓我們進去!”

服務員搖頭表示不能。被激怒的男孩朝服務員瞪著眼珠子算作發洩,這時他媽媽終於開口了:“你看看你以後不好好讀書,就會和她一樣,只能做個沒有水平的服務員。”

那一剎那,服務員的臉紅了,旁邊等待的食客也向這位母親投來了鄙夷甚至憤怒的眼神,而我,則為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素養和道德水平低下的母親身邊,感到惋惜。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說:“教養,就是圓滿的人格。”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那麼,就這名男孩這樣挑釁,目中無人的做法,基本可以推測他即使再用功讀書,他的人格也不會是圓滿的。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開放社會,隨著外來文化的湧入,新時代的父母更加願意尊重孩子的個性,意在解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獲得自由。

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也有很多家長走入了誤區,拿孩子的頑劣當聰明,將他們的出格行為單純解釋為活躍和外向,卻不知,這一切其實已經背離了教養的軌道。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而父母的解釋和掩護,正在悄悄使孩子成為在人群裡不受歡迎的人。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一輩子。

教會孩子有教養,這五項原則很重要

看了這麼多文章見解,小易發現這幾項原則,廣大家長們是可以借鑑的:

1、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會想起自己用命令或妥協的口氣和孩子交流,這樣是不對的。當父母與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的眼神要專注,語氣亦要親切,先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講清楚道理,這樣孩子也會尊重你。

2、一定不要使用暴力方式教育孩子

無論如何,父母不應打孩子。因為父母的暴力行為很可能會使孩子要麼被人欺負,要麼也喜愛使用暴力手段解決糾紛。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3、參與孩子的生活,並設下一些規定

儘量花些時間陪伴孩子,雖然這個過程確實會辛苦。如果對孩子過於放鬆,對他們的行為不加以約束,以後他們不在身邊,他們將更加難以學習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4、教育孩子的自己也要做到

孩子會根據你的行為進行模仿學習,如果讓孩子感覺到有所欺騙,他對你的信任等都將有所影響。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5、孩子的獨立性

設定一些限制有助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習慣;鼓勵他們生活獨立,培養自我成長能力。孩子具備這兩種能力,生活才能自主。督促兒童生活自主是自然的過程。許多家長將孩子冒出的獨立性,常誤認為叛逆或不服從,這是不對的

笛安曾經說過,教養這東西就像血管,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長在你血肉之軀的最深處,密不可分

教養是真正融進子裡的東西,有教養的人,一舉一動都是有溫度的,讓人感覺舒服。

而這種品質,需要通過長期自律和學習來獲得,通過一磚一瓦的細節鑄造而成。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所以說,熊孩子還是好孩子,由爸爸媽媽說了算!愛孩子,首要條件是先了解孩子。然後才可以針對性地教育他們。

朋友告訴我,她因為育兒書籍總是有年齡階段性的障礙,沒辦法買到全面具體的育兒書籍,對教育養育孩子這方面手足無措,更別說教養方面了,每次特地買回來的繪本孩子都沒有耐心看完。

為了告訴父母孩子在成長各個階段的發展和行為,美國格賽爾人類發展研究生在耶魯大學對數以千計的孩子進行了觀察和研究,彙集了成果在《你的N歲孩子》系列。

裡面不僅詳細總結了孩子各個年齡段在身心發展特質、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情況和人際關係表現,也總結了他們這一階段的成長規律,精細到孩子每一個的年齡段,給父母提供教養的建議,親子共處技巧。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比如《你的1歲孩子》這本書,講的就是可愛又難纏的1歲孩子,裡面提到一歲半前,孩子的智力和猩猩差不多,家長不用著急培養他的能力,一歲半後,寶寶愛發脾氣的問題,此時,陪伴和接納最重要。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還有《你的10~12歲孩子》這本書,提到孩子獨立又自我矛盾的年齡,10-12歲,是向青春期過渡的階段。他們逐漸擺脫兒童的影子,進入成人的世界,也漸漸對異性產生好感,女孩明顯比男孩要早熟。他們喜歡和家長對著幹,對外又是個彬彬有禮的孩子。

沒教養的娃“不會飛太遠”,很多家長不在意,放任不管危害很大

《你的1-14歲孩子》升級版禮盒裝,原價548.9,現在只要356元左右的錢就可以帶回家一年有365天,差不多一天花費一塊錢,卻可以瞭解到孩子整個14年的情況,教給他們最好的教養禮儀。

這樣階梯性的教養聖經,就是無數孩子的真實成長跟蹤,兩代父母,3億家長的信賴選擇。

需要購買的朋友,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行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