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疫情期間宅在家,沒事就陪孩子刷動畫片《瑪莎和熊》,這部從俄羅斯引進的優質動畫片,講的是調皮搗蛋的小女孩瑪莎和“臨時家長”大熊米沙,在森林小木屋中日常相處互動的場景。

動畫片不僅畫面色彩豐富、逼真細膩,並且讓孩子從瑪莎身上看到自己的同時,也能激發家長通過大熊米沙的角色,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和互動方式。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1、當調皮搗蛋的“熊孩子”,遇上耐心寬容的“熊家長”

動畫片中的瑪莎,雖然是個女孩兒,卻是一個超級搗蛋鬼、破壞王,只要她出場,就能分分鐘鬧個雞犬不寧、人仰馬翻。

比如,在片頭一出場,她就把大熊米莎的家搞得雞飛狗跳,院子裡的蜂箱全部被撞翻了,家裡的獎盃全部被摔到地上,床墊被她蹦得棉絮亂飛;

而在米莎做飯時,她一會到冰箱倒騰吃的,一會把鍋頂在頭上玩,一會差點著火柴,弄得大熊邊做飯還要邊盯著她,手忙腳亂;

在大熊米莎釣魚時,她把他的蚯蚓倒出來放走,並把桶頂在頭上玩,把釣魚竿從水中扯起來往樹上甩;

在大熊米莎給她上課時,趁米莎轉身時,偷偷把用來教學的實物蘋果,一個一個吃掉;

此外,她還把大熊米莎精心裝飾的聖誕樹燒掉,把米莎用來做果醬用的水果全部吃光……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不得不說,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家有這樣的熊孩子,很多家長們分分鐘,肯定會對孩子一陣大吼,或一頓胖揍,讓他馬上停下。完了之後,還會懷疑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比如多動症?從此開啟懷疑孩子的模式。

但幸虧如此調皮搗蛋的瑪莎足夠幸運,遇到了大熊米莎這樣的家長,雖然大熊米莎每次面對一個個“車禍現場”般的殘局,也會被折騰得無可奈何,卻又能沉住氣收拾殘局,對瑪莎不打不罵,用足夠的耐心和寬容,給她創造了一個自由滋養型的環境,讓瑪莎成長為一個可愛、聰明、快樂的孩子。

而像大熊米沙這樣的家長,在《讓孩子活出最好的樣子,做個滋養型的好父母》一書的作者陳禹安教授看來,堪稱“滋養型的父母”。

所謂滋養型的父母,是指能夠用足夠的耐性和寬容,讓孩子自由探索世界,不會用自己的家長身份過分限制和強迫孩子,並且願意傾聽孩子,尊重孩子,願意和孩子作為同等地位的朋友,讓親子之間相處起來舒服、親密。

而是大熊米沙,對於熊娃瑪莎,無疑絕對稱得上這樣一類型的家長。他在保證瑪莎安全的前提下,讓她自由自在森林中探索,即使瑪莎讓他很生氣,他也從來不打不罵;他亦師亦友,陪瑪莎玩耍、學習,是她的朋友、老師……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2、滋養型家長用足夠的忍耐和寬容,讓孩子自由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 艾莉森·高普尼克說,混亂是童年的主旋律,如果孩子擁有一個受保護、需求可以被持續無條件滿足的幼兒時期,他們就獲得了混亂、變化和探索的空間。

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孩子不可能乖乖地完全聽從父母的指令,用父母認為安全、正確的方式去認識和探索世界。

所以,他們見到東西,總是拿來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甚至拆一拆,於是常常就成了父母眼中的破壞王;即使父母不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也還是遏制不住好奇心的驅使,總是想試一試,於是就成了父母眼中調皮搗蛋的摸樣。

而天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比較強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對世界的運作方式,總有一籮筐不同的想法,他們總覺得,世界的運作方式不只是固定的某種軌跡,所以他們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各種事物的特性、用途以及潛在規律。

比如,即便在大熊米沙眼裡,獎盃是象徵榮譽的寶物,但在瑪莎看來,是可以拿來玩一玩,看一看的;

果醬瓶子本來是用來裝果醬得,但是瑪莎偏偏它們疊起來玩,頂在頭上竄來竄去;

此外,在大人眼中,那些有著固定用途的釣魚竿、煮飯鍋、煙花等等,都被調皮好奇的瑪莎拿來“瞻仰摩挲”,無一倖免。

因為在孩子的眼裡,他們並不理會這些事物,在大人世界中的固定用途,所以他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它們。

可以說,大熊米莎是給足了瑪莎足夠的自由去探索世界的,但他會在在瑪莎犯錯時,用行動引導她去改正,讓她自己承擔後果,在瑪莎出現危險時,及時保護和給予制止。

比如當搗蛋的瑪莎,煮了太多太多的粥,吃不完時,米沙並沒有打罵她,而是把所有的粥都存在冰箱裡,往後每頓都讓瑪莎吃粥;

而當瑪沙因為好奇玩弄火柴時和煙花時,瑪莎都及時制止。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當然了,不可否認,相當於老實乖巧的孩子,調皮搗蛋的孩子,父母調教起來會比較吃力。但經著名的生物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實驗研究也證明了,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更聰明。

因為孩子淘氣貪玩的行為,能明顯增加大腦皮層的厚度及促進與智力有關的腦化學物質增長。

馬克·羅森茨威格曾選擇了一批遺傳素質一致的老鼠,並把它們任意分成三組。

第一組給於“標準環境”:把三隻老鼠被關在鐵籠子裡一起餵養;

第二組給於“貧乏環境”:把老鼠獨自圈養起來,隻身處在三面不透明的籠子裡,光線昏暗,幾乎沒有任何刺激;

第三組給於“豐富環境”:將十幾只老鼠一起關在一隻大而寬敞、光線充足、設備齊全的籠子裡,籠內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橋及各種“玩具”,可供選擇玩耍。

結果,經解剖老鼠的大腦分析後發現,身處於“貧乏環境”的老鼠雖然最“老實”,但大腦皮層厚度、大腦細胞大小以及與智力有關的腦化學物質等方面,優勢卻最差,而身處“豐富環境”中的老鼠最“淘氣貪玩”,相對優勢卻最明顯。

所以,若家有調皮搗蛋的孩子,不要灰心,在安全、原則和底線的情況下,儘可能讓孩子多嘗試和探索,用足夠的耐心和寬容,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探索世界,讓孩子的大腦接收多樣性信息和刺激,讓孩子大腦神經元建立起更多有益的鏈接,就能讓他既聰明又快樂。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3、滋養型家長亦師亦友,善於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陪玩”

美國心理學家羅倫斯·科恩在《遊戲力》提到,孩子天生就會玩遊戲,親子之間通常是以遊戲進行情感交流的,而家長陪孩子玩的最好方式,就是放下身段,放平心態,跟隨孩子,以孩子喜歡的方式陪他玩。

而艾莉森·高普尼克則進一步說明,孩子喜歡邊玩邊學,邊玩邊學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

對於孩子們來說,打鬧就是社交演練,玩玩具就如同在做科學實驗,假想遊戲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源泉。

所以,給予孩子足夠的玩耍時間,並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在陪他們玩耍,在陪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提升智力和認知水平,同時又增加親子互動和感情,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在動畫片中,瑪莎的最愛說的話,就是“陪我玩吧”,而大熊米沙,絕對是陪玩和陪學高手,他陪瑪莎玩捉迷藏、滑雪、釣魚,陪瑪莎玩“醫生和病人”的假想遊戲,他引導瑪莎學數學、學鋼琴等等。

在大熊米沙亦師亦友的陪伴下,瑪莎在邊玩邊學中,快樂成長。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所以,在現實中的父母,不妨學學大熊米沙,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不要過早把重心放在智力開發和知識灌輸上,給於孩子足夠的玩耍時間,沒事多陪孩子玩玩具,玩親子游戲,先成為孩子好的玩伴,再進一步讓孩子樂於聽從自己的指引,甚至以自己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跟隨自己開啟知識學習的旅程。

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自然,絕對是孩子玩耍的最佳場所。

動畫片中的瑪莎是足夠幸運的,她可謂在大自然浸染中長大的孩子,她從小就住在森林裡,可以看蜜蜂採蜜、小松鼠摘松果、大熊種胡蘿蔔,可以捕蝴蝶、釣魚、滑雪……,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奔跑和呼吸,讓她充滿生氣和活力。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也不妨經常帶孩子走進自然,讓他在自然中認識各種動植物,看各種色彩,聽風聲雨聲,聞花香和泥土的氣息,促進孩子聽覺、視覺、感覺、觸覺和嗅覺的全方位發展,從而進一步從上升為智力。

就像《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那樣,特意創造很多機會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經常帶孩們去野外散步、溫泉旅行、溪谷野炊等等,讓孩子們在接觸自然中,放鬆自我,增加探索的樂趣,並在真實的體驗中,全面啟動自己的聽覺、視覺、嗅覺等五官感覺,發現美,感受美。

否則,過分限制和壓制孩子,讓孩子失去了靈氣和童真,讓他們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欣賞不了音樂,有心靈卻不會感動,也沒有激情,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關注 ,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瑪莎和熊》:滋養型的父母,才能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