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風靡俄羅斯的國民動畫片《瑪莎與熊》上映中國後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影片主要在講調皮搗蛋的小女孩瑪莎和"臨時家長"大熊之間的日常趣事。

故事中,瑪莎是一個愛冒險的小女孩,她總是能為大熊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快樂,當然還須許多令大熊感到頭疼的麻煩。面對一個愛鬧騰的小孩子,大熊像一個溫柔的父親一樣,對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瑪莎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

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瑪莎可不是一般的"熊孩子",她每天都會給大熊帶來不同的新煩惱。

熊剛準備好的大餐,被頑皮的瑪莎弄得一團亂,但是熊並沒有生氣,它從亂糟糟的蔬菜肉類裡拎起小女孩,默默地幫收拾桌面。瑪莎打亂了蜜蜂箱,被蜜蜂追著的瑪莎到熊的臥室尋求幫助,熊在夢中驚醒,兩個人都被蜜蜂整的狼狽不堪,但是熊只是把蜜蜂趕走,並沒有責怪瑪莎。

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熊和瑪莎在一起的時候也會生氣,但是從不會失控,更不會對瑪莎大吼大叫,有著真正的溫柔和耐心。

瑪莎好奇心旺盛,腦袋裡裝著千奇百怪的問題。儘管熊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他總會耐心地一一回答瑪莎的問題。瑪莎好奇地指著雪地裡的一個腳印問:"這是什麼?那個呢?"熊慢慢地講:"這是兔子的,這是狼的,這是熊的。"轉頭一會兒,瑪莎又忘記了這些是誰的腳印,於是把問題又問了一遍,熊依然專心地回答瑪莎的問題。

熊不但是瑪莎的朋友,他擔任的角色還是"滋養型父母"。他接納瑪莎上蹦下竄、理解瑪莎調皮搗蛋,心平氣和地與瑪莎相處。

《瑪莎和熊》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5分,被網友稱為"教育類動畫片瑰寶"。這部影片不僅僅是一部能逗人開心的動畫片,它還有這發人深省的內涵。

重視親子關係、重視家庭相處方式是這部動畫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核心價值觀。影片製作人想把這部影片作為一個參考素材,

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滋養型教育"的重要性。

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這部動畫片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既能吸引孩子又能吸引家長,孩子和家長都能從中有所啟發。

我們可以從瑪莎身上看到小孩子的種種情緒和行為,還能夠通過大熊和瑪莎相處的方式來與自己的教育方法作對比,

重新思考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和相處模式。

接下來,我們就以《瑪莎與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1. 理解和包容給予孩子快樂的童年。無論瑪莎闖了多大的禍,熊依然能保持情緒平和,聽瑪莎傾訴,做瑪莎親密的朋友,與瑪莎一起分享快樂。

2. 父母穩定的情緒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瑪莎常惹得熊很煩躁,但熊只是會捂著耳朵,之後仍舊會照顧、陪伴瑪莎。

3. 用心陪伴孩子成長讓親子關係更親密。熊不止願意陪瑪莎玩,還會主動配合瑪莎。儘管瑪莎的娛樂很幼稚,但是熊依舊會第一時間陪伴在瑪莎身旁。

理解和包容給予孩子快樂的童年。無論瑪莎闖了多大的禍,熊依然能保持情緒平和,聽瑪莎傾訴,做瑪莎親密的朋友,與瑪莎一起分享快樂。

孩子最可愛的地方就是有童真童趣,特別是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就如瑪莎一樣,孩子們的想法天馬行空,肆意妄為。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最快樂自由。

快樂的童年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非凡,孩子只有真正地感受到了理解和尊重,才能懂得父母的愛,成長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特別是對待孩子的無意之過,與其氣急敗壞地訓斥孩子,不如試著理解孩子的行為,常懷理解和包容之心。這樣能讓孩子釋放內心的不良情緒,重新踏上健康成長的正途。

理解是一隻小舟,渡己渡人。父母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保持一顆童心,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能融洽得多。

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父母穩定的情緒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瑪莎常惹得熊很煩躁,但熊只是會捂著耳朵,之後仍舊會照顧、陪伴瑪莎。

要成為"滋養型父母"並不需要我們有多麼的優秀,擁有平和的態度和穩定的情緒,對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次瑪莎玩火還打翻了果醬,熊感到很生氣,讓瑪莎去面壁思過,反省自身的錯誤。沒有吼叫,沒有打罵,而是用良好的情緒"滋養"這小女孩。

很多時候,家長對著孩子發脾氣只是一種情緒上的發洩,根本無助於問題解決,孩子也難以真正理解父母。

任何成功的教育模式都離不開情緒教育,但是,缺乏情緒管理仍舊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孩子做錯了事,不溺愛、不打罵、不濫用情緒,才能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在愛的滋養下,孩子會更加相信自己,相信父母。

用心陪伴孩子成長讓親子關係更親密。熊不止願意陪瑪莎玩,還會主動配合瑪莎。儘管瑪莎的娛樂很幼稚,但是熊依舊會第一時間陪伴在瑪莎身旁。

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搗蛋能力比瑪莎弱多了。小孩子天性愛玩,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在父母的教育下安分守己,就算偶爾做錯事,也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父母的表現也比大熊差遠了,許多家長做不到像熊一樣用心地陪伴孩子。

孩子想和父母一起玩,但是父母不願意犧牲個人時間,一口拒絕了孩子;父母答應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園,但是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事而耽擱,最好不了了之;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會馬上躲到房間,因為他知道爸爸看到就會捱罵了……

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董卿在《朗讀者》中講到:"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孩子失去了父母了陪伴,再多的物質都無補於事。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玩具、遊戲,而是和他一起玩玩具、做遊戲的爸爸媽媽。

然而,很多父母都不清楚孩子對陪伴的渴望,孩子想走進父母的懷抱,但總是看不見父母的身影。而等到父母們意識到自己陪伴不足時,愛的有效期就可能已經過去。在孩子長大之後再補償已經來不及了。

以《瑪莎和熊》為例,探究“滋養型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好孩子是"滋養"出來的,成為"滋養型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成熟的父母都懂得理解和包容孩子,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中理解父母的愛,在愛中慢慢改變想法,改正過錯。如果父母擁有寬容的胸襟,容忍孩子偶爾的無理取鬧,潛移默化中孩子也能學會理解他人,寬容待人。

2. 控制好自我情緒,用平和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能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孩子也可以從中學會調節情緒,成為高情商的人。負面情緒產生時不要對著孩子發洩,而是把不愉快通過訴說和運動釋放出來,父母也能用這個來教育孩子如何調整情緒。

3. 陪伴與溝通是幫助孩子成長最好的方法,父母應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絕不是敷衍了事。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我們需要注意陪伴不止是陪著孩子,而是要去關懷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以輕鬆愉悅的方式交流,讓雙方都自在舒心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