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孩子”和“熊爸爸”的故事

最近,每天陪兒子觀看3集風靡全球的動畫片《瑪莎和熊》。每一個小故事都很有意義,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瑪莎和熊》講述的是小女孩瑪莎和她的好朋友熊在森林裡發生的有趣故事。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瑪莎是一個愛探索愛折騰,調皮搗蛋的小女孩。瑪莎和熊的初次見面,就是從一場破壞開始。瑪莎撞翻蜂箱,撞倒柵欄,屋裡的東西被撞得亂七八糟。

瑪莎的破壞力超強,每次出現在熊家,都堪稱災難現場。

雖然瑪莎給熊帶來了不少麻煩,攪亂了熊平靜的生活。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熊就像一個溫柔的父親般,對瑪莎包容,理解,耐心守護,給與瑪莎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陪伴。

陪我玩,是所有孩子的訴求!陪伴孩子,建立親密依戀關係。

就像所有孩子都想讓家長陪伴一樣,瑪莎的訴求也是“陪我玩”,所以,她最愛找熊玩,她叫好朋友熊為“熊熊”。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在睡覺,為了讓熊熊陪自己玩,瑪莎動熊熊的鼻子,扯耳朵,在熊熊身上蹦蹦跳跳。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相似,像不像我們的孩子圍著我們身邊吵著鬧著,讓我們陪他玩。

中國城市親子陪伴調查數據曾顯示:七成中國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擁有一對能陪伴著自己的父母。

孩子幼年時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有多大?

1959年,心理學家哈洛做一個親子依戀關係的實驗。

哈洛在實驗室裡為剛出生的小猴準備了兩個媽媽:

一隻是“鐵絲做的媽媽”,由鐵絲纏繞而成,胸前掛著奶瓶,24小時提供奶水;另一隻是“絨布做的媽媽”,裹著厚厚海綿的布母猴柔軟、溫暖但沒有奶水。

對於孩子而言,“有奶便是娘”,不少人認為小猴會親近有奶的鐵絲媽媽。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獼猴實驗

可事實卻是,小猴直到餓得不行,才迫不得已離開絨布媽媽。而且只是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完奶,就趕緊依偎到絨布媽媽身邊。

小猴和絨布媽媽相處的時間遠遠超過鐵絲媽媽,即便是鐵絲媽媽餵養的小猴,也只有吃奶的時候才迫不得已離開絨布媽媽。

哈洛的實驗結果表明,什麼是愛,愛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而是還要有對孩子的關懷,愛撫。接觸,陪伴才是依戀形成的主要因素。

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親密關係在生命初期的重要作用。依戀關係源於真實的相處和陪伴,父母有質量的陪伴有助於建立親子依戀關係。

而孩子需要的這種高質量的陪伴,絕不是僅僅是在孩子身邊就夠了。你我或許都能從這位榜樣“熊爸爸”身上,學會如何有意義的陪伴孩子。

熊熊陪伴著瑪莎成長,這位“熊爸爸”帶給家長的啟示,教你正確陪伴孩子!

1,熊熊耐心回答瑪莎問的每一次問題,孩子越愛提問,說明他們對生活越是用心。

第4集《奇怪的腳印》中,瑪莎被雪地上的腳印吸引,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不停問熊熊這些都是誰的腳印。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做出小兔子的樣子,蹦蹦跳跳來告訴瑪莎,這是兔子的腳印。接著又告訴瑪莎這是狼的腳印。

瑪莎還是不能理解,就這樣熊熊反反覆覆的告訴瑪莎,雖然熊熊也被問的有時快要崩潰了,但只要瑪莎問,熊熊依然很認真的告訴瑪莎。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這像不像我們的孩子,就像行走的10萬個為什麼,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反覆問時,大人很可能會隨便應付。

孩子總是想弄清楚他們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通過反覆提問結合他們自己已經獲得的初步經驗來理解它們,以此來建立與構造關於自己的周遭世界。

老卡爾·威特曾說:“做父母的無論有多忙都應該做到孩子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在向孩子傳播知識和方法時,絕不能嫌麻煩,敷衍塞責,應付了事一定要真實要合理。”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2,熊熊教會瑪莎:犯錯不可怕,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3集《閃耀吧聖誕》中,瑪莎在玩耍中不小心改變了鐵軌路線,導致聖誕老人經過鐵軌時摔傷了。此時聖誕老人受傷,無法繼續給小動物們送禮物了。

熊熊先是在家照顧好聖誕老人後,於是就帶著瑪莎去替聖誕老人送禮物。而瑪莎也懂事了許多,主動要求自己來給小動物送禮物。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正面管教》中表示: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何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而不是懲罰。我們要學會、而且也讓孩子學會把犯錯誤看做一個讓孩子興奮的學習機會。

經過這次送禮物,瑪莎最後也明白了,人要為自己犯的錯負責。

3,遇到困難,熊熊相信瑪莎能夠獨自處理。父母需要適當放手,退居幕後,孩子才有成長的機會。

第5集《和狼在一起的日子》中,2只飢餓的大灰狼綁架了瑪莎,讓熊熊拿冰箱的食物來換瑪莎。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得知瑪莎被綁架的信息時,非但沒有緊張擔心,反而哈哈大笑。

因為他太瞭解瑪莎了,雖然瑪莎是個小女孩,個頭非常小,但是跑起來比熊還快,跳起來比熊還高。

瑪莎能做到的事情非常多,愛折騰的本領也非常大,他卻十分相信瑪莎的獨立性和能力,認為瑪莎一定會利用自己的方式來調教大灰狼。所以,瑪莎落入狼手中,他反而比較擔心可憐的2只大灰狼。

後來瑪莎的行為也證實了熊熊的猜想,當熊熊悠然自在的躺椅上喝茶曬太陽時,2只大灰狼老老實實送回了瑪莎,還主動帶回來一桶蜂蜜。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沒有出手幫忙,讓瑪莎自己解決。雖然是動畫片情節,有些誇張。

但其實,熊熊就是在瑪莎遇到危險或困難時適當放手,鍛鍊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適當放手開始。

意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曾說:“永遠不要去幫助一個孩子完成一個任務,當他覺得自己能夠勝任的時候。”

4,熊熊陪瑪莎玩,不怕瑪莎弄髒衣服。孩子要想玩得盡興,就不要怕髒。

第18集《大清洗》中,瑪莎玩耍弄得一身泥。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讓瑪莎去洗澡,幫瑪莎洗髒衣服後,再幫瑪莎做了一身乾淨漂亮的衣服。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可瑪莎才不管新衣服要愛惜,依舊該怎麼玩就這麼玩,沒一下子渾身就髒兮兮了。熊熊就不停的,反反覆覆給瑪莎洗衣服,做新衣服,並沒有因為瑪莎把衣服弄髒,而阻止瑪莎玩耍。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生活中經常聽見家長對著孩子說:

  • “別動這個,髒”
  • “不能碰”
  • “別玩這個了,我們去玩其他的”

因為怕髒,打斷了孩子的探索,孩子也失去了很多樂趣。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校長先生總是對巴學園的學生家長說:“請讓孩子們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學校來吧。”


這是因為,校長先生認為如果孩子們擔心“弄髒了衣服,媽媽要罵的”,或者“會弄破衣服的,所以不能和大家一起玩”,那就會減少很多樂趣。所以就讓他們穿上最差的衣服,這樣無論弄得怎麼髒,甚至弄破了都沒關係。


怕髒是家長們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我都不會去阻止兒子玩髒東西。我會提前告訴他,摸了髒東西不能再摸臉了。

而且一旦他不玩了,我馬上會給他洗手。每次帶兒子出去玩,我都會把他的大水杯裝滿水,就是為了可以隨時給他洗手。這樣,在確保乾淨的情況下儘可能讓他玩得盡興,投入。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而對於他撿的一些石頭,葉子,果子這些小東西。我非但沒有嫌髒。反而每次拿個袋子,裝這些他撿回來的“寶貝”。

5,熊熊對瑪莎寵愛有度,教會瑪莎遵守規則。

第11集《第一天》上學中,瑪莎說想上學。熊熊立馬連夜為瑪莎做了一套專屬課桌椅,並且對瑪莎進行一對一的授課,非常寵瑪莎。但是熊熊對瑪莎的寵愛並不是沒原則沒底線的。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準備上課時,瑪莎的桌上擺放著一大堆的玩具和娃娃。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立馬全部沒收,才開始給瑪莎上課。熊熊是要讓瑪莎知道,上課有上課的紀律和規則。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熊對瑪莎寵愛但不溺愛。通過正確的引導,教會瑪莎遵守規則,讓瑪莎在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很多父母在拼命對孩子好時,卻忘了教育最重要的是原則與底線。

6,無論瑪莎多調皮搗蛋,熊熊永遠情緒平和。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調皮的瑪莎經常惹得熊熊生氣,但通常熊熊只是嘲天空吼一聲或者抓耳撓腮發洩一下,下一秒該照顧還是照顧、該陪玩還是陪玩。

第6集《果醬日》中,熊熊原本打算做美味的果醬。瑪莎又來湊熱鬧,到處折騰,把熊熊的果醬撒了一地。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面對總是搗亂的瑪莎,熊熊這一刻內心是崩潰,煩躁的,但他生氣並不失控,更沒有打罵瑪莎。

熊熊只是拎著籃子轉身離開,去森林裡採摘果子,舒緩一下自己的負面情緒。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著名教育專家喬豔坤曾說:“母親是大地,爸爸是大樹,孩子是枝芽。家庭教育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多麼的優秀,一個有著平和態度,情緒穩定的“正常”媽媽,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整部動畫片看下來,面對“熊孩子”瑪莎,熊熊的脾氣都很溫和,包容瑪莎的調皮搗蛋,惹麻煩,為瑪莎收拾各種殘局。在生活中,細心照顧瑪莎,耐心教瑪莎學習。

雖然這個淘氣的俄羅斯小女孩瑪莎打破了熊熊的安逸生活。但能感受到他們相處非常愉快。瑪莎和熊熊像父女,也更像朋友。更能感受到熊熊對瑪莎無條件的愛。

心理學家李松蔚曾說:“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世界裡拽出來,而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去。那些你以為微不足道的用心陪伴,都會變成孩子生命中最明亮溫暖的顏色。”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像瑪莎一樣,有個“熊爸爸”“熊朋友”,一生都有人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