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瑪莎和熊》,你就會找到答案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一個的性格格,6歲之前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後面很難有大的改變。那性格到底是什麼呢?我想性格就是一套關係模式,一套怎麼樣與別人,怎麼樣與自己相處的關係模式,而

這個模式的雛形就是和父母的關係。

客體關係取向的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一個人成年之後怎麼樣與別人相處,這往往源於他幼年時期怎麼樣和父母等重要他人相處。

就是在與父母等人的相處過程中,一個人的性格逐漸成型,進而演化成他既定的人格,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可能會有意無意的塑造孩子的人格。

就拿人們最重要的關係模式來說,每一個人的關係模式都形成於幼年時期,形成於他和父母的互動過程中,關係模式逐漸形成,進而會內化到他的潛意識裡,成為指引他的重要力量。

但是現實生活中,並非每一個父母都是基本及格的,走進心理諮詢室的那麼多來訪者,他們絕大多數的問題都會不約而同的指向一個現狀:父母與他們的關係,才是他們最大的命運。

所以父母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務必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不要求盡善盡美,不要求完美無缺,那樣我們做不到,即使做到了,也是一種另一種狀態的“病態”,我們最低限度的要求及格即可。

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那父母應該怎麼樣做呢?一部風靡全球的動畫片《瑪莎和熊》讓我隱約感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在第一時間,我依然是想不到用什麼詞來表述,來列舉其中的具體方法和策略,因為美好往往不可言喻,很難準確表達,下面就結合一些心理學內容簡單的論述一二,供大家參考。

著名心理學家科胡特說過的一句話: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瑪莎和熊》中,瑪莎和熊的關係,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女兒和父親,當然這並非是我想象力的緣故,這部動畫片原本就有一個這樣的人物形象的隱喻設置。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瑪莎和熊》,你就會找到答案

《瑪莎和熊》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喜歡探索世界的小女孩和一隻大熊在森林裡和各種小動物之間的各種趣事,你可千萬別小看這是一部動畫片,它的名聲可不小,這部片子最初是由俄羅斯人制作發行,在俄羅斯可謂家喻戶曉,後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100多個國家播出。

這部動畫是Youtube最高點擊量的動畫影片,其中《麥片粥》單集以超過33億的播放量載入2018吉尼斯記錄(目前已超過42億);該片目前豆瓣評分9.6分,口碑炸裂;2017年俄羅斯宇航員尤爾奇欣在國際空間站內進行視頻直播時,還分享了自己在太空觀看《瑪莎和熊》的畫面。

最重要的這是為數不多的一部,深受大人、孩子喜歡,甚至著迷的動畫,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心理發展、愛與自由,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所以強烈推薦給你。

就在不久前國內的西瓜視頻已經引進該片,目前正在全網免費獨播,所以如果你是做父母的人,推薦你和你的孩子在這部動畫片的歡聲笑語裡,寓教於樂,一起成長。特別是在這新春佳節,全家歡樂的時候,觀看它更是不二之選。

言歸正傳,咱們繼續講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這句話的含義。父母是怎麼樣的人,主要是指父母的人格,父母的人格是否健康,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康。

我的一個來訪者,他是一個具有抑鬱特質的人,經常會情緒低落,會悶悶不樂。他告訴我他的性格和他媽媽很像,小時候媽媽經常會給他訴說她的過往,因為他的爺爺奶奶對他的媽媽很不好,媽媽剛結婚就有了他,那時候媽媽總是以淚洗面。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那樣的場景,他的媽媽是處於抑鬱狀態的,是情緒不好的,那麼媽媽的情緒狀態就會傳遞給孩子,等到孩子稍微長大一些的時候,媽媽又整日給孩子訴苦,以至於最終孩子也習得了媽媽的情緒底色,有了抑鬱的特質。

《瑪莎和熊》中大熊就是一隻積極、樂觀,會給自己找樂趣熊(父母),它會時不時搞搞音樂,煮個咖啡,約個會。它快樂、健康的人格無疑會傳染給瑪莎(孩子)。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父母的開心快樂,才是孩子將來遠走高飛的最根本的力量。

我曾經遇到過很多來訪者,他們有著不錯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們生活的不開心,他們不敢花錢,不敢高興,原因是他們的父母曾經過的不好,過的不開心,父母對他們的愛太沉重。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瑪莎和熊》,你就會找到答案

父母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這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父母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限制孩子的自由。有一次我去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家裡做客,看到他們的客廳裡貼了一個針對孩子的“三不準,八不許”。

裡面列舉了各種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和獎懲機制,比如吃飯不許說話,不許在作業沒有做完之前看電視,不許在大人跟前大聲的說笑,不許在大人說話的時候插嘴,等等。

也許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在道理上無比正確,但是作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說實在的那個“三不準,八不許”讓我很不舒服,我如果是個孩子,它他會對我構成嚴重的擠壓,我的人格是沒有辦法舒展的,我是被壓迫的,我是不自由的。

我半開玩笑的問我同學,這個規章制度是不是你和孩子弄的,他說怎麼可能,我們家孩孩子也只有這樣要求,才可能聽話,不然依照他的性子,就是害了他。

無論他道理上多麼正確,他都沒有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有自我意識的個體看待,他都沒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而是居高臨下的制定了標準。

而我們反觀我上文中提到的《瑪莎和熊》中,代表了父親形象的大熊,他給予瑪莎的是引導和支持,給予瑪莎的是愛和自由,而為了給予這些,他要付出很多,家裡動不動就被瑪莎搞得一團糟。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瑪莎和熊》,你就會找到答案

但是我那個同學的方法多簡單,只要硬性規定即可,不聽話就懲罰,再不聽話還可能體罰,儘管體罰是不對的,但是他會認為孩子是他生的,他有權力那樣做,因為他是為了孩子好。

而通常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行為並非簡單的是為了孩子,也可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意志,展現自己的自戀,表達自己說了算的決心,更可能是圖省事,如果真心為了孩子就不妨和他一起成長,給他引導和鼓勵,不要代替和控制他。

父母過度擔心孩子,會在潛意識裡給孩子埋下“隱患”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父母的過度擔心,會起到詛咒的效果。比如,一個當醫生的父母總是對孩子叮囑,要注意衛生,因為手上,食物上可能有很多細菌,那些細菌會讓你生病的。

一個當老師的父母可能會按捺不住的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學習,才能考出好成績,不然你想一下,開家長會的時候,我一個做老師的家長在同行面前,我會很丟臉。

當一個家長總是對孩子過度擔心,總是描述一些嚴重後果的時候,就相當於在催眠他接近那個場景。這也難怪有人研究發現,醫生的孩子更容易生病,教師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學習問題。

而再看看動畫《瑪莎和熊》中,父親形象的大熊從未曾過度擔心孩子形象的瑪莎,她想怎麼樣,就給予她充分的自由,自己做好引導和支持就可以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也需要學習大熊的方式方法,不過度地的擔心孩子,要對他給予信心和勇氣,想象他會做好,父母的期待會起到巨大的作用,從而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棒,相反,總是試圖控制他,貶低他,就會使得他變得自卑,沒有主見,不會選擇。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瑪莎和熊》,你就會找到答案

遊戲是孩子心理發展最重要的形式,沒有之一

父母陪孩子玩遊戲,讓孩子玩遊戲,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是他們和他人互動的唯一重要途徑。

動畫《瑪莎和熊》中,瑪莎可謂就是成長在遊戲中,這是她開心快樂,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她可以和大熊一起打雪仗,她可以和狐狸扮演醫生與病人,她可以假裝自己是聖誕老人,給森林裡的朋友送禮物,等等。

就這樣瑪莎在生活中可以自我創造,自我探索,經由自我建立各種關係,而這些對於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啊!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父母剝奪了孩子的遊戲,他們用學習代替了那些在他們眼裡無意義的嬉戲打鬧,他們也拒絕參與孩子的遊戲。

那可想而知,一個沒有遊戲過的孩子會有怎麼樣的人生,他可能沒有創造力,他可能是刻板的,他可能會照著別人的模板來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是他會過度不開心、不快樂。

因為沒有遊戲的滋養,他可能還會停留在一個人的想象世界,而沒有能力和別人建立關係,沒有關係的人生,或者關係不豐富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精彩的。

我有一個來訪者,他給我講述過他記憶中的三個場景,場景一:小時候,他們家的大人都需要去地裡幹活,而作為小孩子的他是沒有辦法去的,可是又沒有人照料他,所以他們家裡人就把他反鎖在房子裡,在窗臺上放一碗涼水,一個饅頭,記憶中他就趴在窗臺上,透過紗窗看出外面的樹,以及樹上的鳥。

場景二:他拿著家裡的一個木頭的小板凳,一個人推著模仿開車,繞著院子裡的梨樹轉圈圈;場景三:他每次去上廁所,都會蹲在廁所裡,在廁所裡的土地上畫畫、寫字,家裡人有時候找不到他,最後從廁所裡找到他了。

他告訴我這三個場景在他的記憶中異常深刻,聽了這個故事,我自行腦部了這個場景,我感受到孤獨二字,這個孩子原本是渴望遊戲的,是可以被遊戲滋養,從而變得豐富,有比較飽滿的關係的,可是一切都沒有發生。

他一個人,一個人長大,一個人遊戲,這會是他主要的心裡記憶。

這樣長大的他,內心孤獨、封閉,敏感、多疑,沒有一個好的,可以滋養他的人際關係。所以遊戲不簡簡單單是遊戲,很有可能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底色。

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看看《瑪莎和熊》,你就會找到答案

和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感受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種生命教育

萬物皆有靈,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微小的的一個存在,懷著敬畏與感恩,生命才會傳遞,生活才會開心。《瑪莎和熊》中的瑪莎真正的演繹了什麼叫童心,什麼叫萬物平等,在大自然中,萬物的尺度被放大了,萬物的距離被無限縮小了,放大的是各自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縮小的是物與物之間的距離。

看見了別的存在,就看見了自己這個存在,這就如同心理學上說的,別人只不過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我們自己。親近大自然,就是親近我們自身,親近大自然,就是親近我們這個生命本身。

所以父母們,要儘可能地讓孩子去田間的小路上奔跑,去野地裡撒歡,去看花,去摘果,這些潤物細無聲的體驗就是在塑造孩子的人格,就是在滋養他們的生命,而這個途徑,是無可替代的。

最後再次給大家推薦這部享譽中外的動畫《瑪莎和熊》,它會用一種歡快、優美的方式讓你體驗到為親子關係的真諦,或者讓你感受到一個孩子的善良與純真,一個父親,或是一位母親怎麼樣更好的和孩子相處。

說的再多,也不如你親眼一看,願你和你的孩子在《瑪莎和熊》的歡聲笑語中度過一個美好的新年,願你能為你的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人格。

溫馨提示:點擊文末的藍色字體,即可免費觀看文中極力推薦的動畫《瑪莎和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