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风云一点通


其实驳壳枪自一开始就不受欧洲军事强国的待见,普遍认为这款手枪缺点多于优点,而其得以进入一些军队服役说白了就是因为军队急需大量武器,已经饥不择食了。

驳壳枪本身体积巨大,相对于当时常见的各式手枪体积足足大了一圈,但是在实际性能上却没有多少质的提升,而且存在有射击精度较差、价格较高等缺陷,仅有微弱的弹容量、射程等方面的优势。但是问题在于,欧洲各国的手枪主要是配发给军官、炮兵等特殊技术兵种等使用,本身使用频率就不高,相对于射程、弹容量等性能指标更加强调便携性,因此仅仅是其不方便携带这一点就导致其很不受待见。而在一战中,德军也是由于缺乏足够手枪等原因才装备这款武器的,而在二战中,也就只有早期极为缺乏武器的党卫军部队装备过该枪。
不过该枪虽然在欧洲较为失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流行开来。上世纪2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对华武器禁运,但是德国不在此列,因此向我国出口了不少驳壳枪等武器。当时由于武器只是较为匮乏,人们普遍认为体积更大的驳壳枪更加威猛,因此很快成为了各武装力量追捧的武器,当时很多军阀都是馈赠驳壳枪来结交朋友。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交为缺乏单兵半自动、自动武器,因此能加装枪套式枪托作为卡宾枪用的驳壳枪还是有不小的价值的,很多武装力量都组建有手枪队等特殊分队,统一装备驳壳枪,用于执行特别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