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强调的智慧,是思考人生的真谛吗

“佛”在广义上讲是“开悟、智慧”,在狭义而讲是“佛陀”,在佛教修行世界中,我们常常看到开悟自己、醒悟自己,可是这种开悟并不是靠自身进行醒悟的,在佛教中,智慧是需要通过修行而得到的,并不是通过用脑思考就能开悟。

修行,本就是佛教开悟中的一环

常看新闻,某某放弃全部身家到哪座禅院进行修行,或是谁又弃绝红尘,遁入空门。此时的你一定在思考,敬佛而已,为何不在家中弄个佛像,每天烧点香,吃点素不就行了?何必跑到寺中去受这个苦,殊不知,对于“佛”而言,开悟是需要修行的。

人是万物之灵,但灵气有余,开悟则不够,故佛的开悟重在修行,而不是自行思考。在早期佛教的传播的过程中,并没有文字以传佛经一说,而是之后通过几次大集结将先人所领悟或是已经往生的佛陀故事集结出来,然冀后人能通过这些东西来开开悟自身。

而禅门的十六字真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则更好地体现了禅的特性。在学佛的过程中,每个禅修通过入定的方式,都能看到一些事件,禅修则将看到过些的东西,称之为禅象,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思考天地运行的奥秘,以达求通天地。

禅修是理性的思考开始

正确的思考有助于开悟自己,如果夹杂太多的个人情感或是个人思想,那么很容易走入歧途,套用武侠小说的话来说,就是“走火入魔”,故而每一个禅修者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过多的个人因素困扰自己。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拨开云雾,达到“佛的智慧”。幻象是生理机能的产物,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另一种产生方式,对于这些幻象的思考与拨散,则都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进行,否则则会误歧途。

当“修佛”变为一场仪式

在浮躁的世界中,无论是禅修也好,还是遁入空门也好,似乎这一切都已成为一种过场,真正静心人开悟的人也越来越少,更多的只是寻求一个心灵的安慰。而市面的各种禅修班也层出不穷,似乎禅修几天或是几月就能明心见性;如真能如此速成,就不会只能那么少数几人开悟成为佛了。

佛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信仰

有信仰本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人生寄托的所在,佛给予的我们的是智慧的开悟,而不是仪式的表现。佛经中虽然有许多人生的哲学,但在众多信徒只见念经,而不见了悟。每每看到念经降魔之人,嘴角总不免上扬而起,如果真的念上几句经文就能有如此大的力量,那么一切又都是什么呢,不如人人念经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