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图/电影《窈窕淑女》剧照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

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

这段话来自周国平的作品《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收录在其散文集《愿生命从容》里。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我便顺手抄写下来,今天重读一遍,依旧觉得温暖。

我很喜欢周国平,他总能用看似简单的语句,直直戳进人的内心。

一个人究竟该如何爱自己?

这看似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但实际上却可以具体到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爱自己”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和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修养有关。

就像周国平所说:“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什么叫做恰如其分的自爱?

我所理解的自爱,并不仅仅是对自己好,懂得取悦自己那么简单。不是说你今天给自己买了一件喜欢的衣服,买了一件喜欢的首饰,或者做了一顿恰好符合胃口的饭菜,就算是自爱。

真正的自爱应该是深植于内心的自信,是一种无需他人提醒、懂得为自己考虑的自觉,同时也是一种有条件的自我肯定,以及有底线的自我约束。

只有在“自我肯定”和“自我约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恰如其分地爱自己。如果过于肯定,则会造成自负;如果过于约束,便会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

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素养。如果说人这一生是一场修行的话,那么只有自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真正拥有自我的人。

我所理解的恰如其分的“自爱”,一共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意识层面,态度层面,以及底线层面。

意识层面体现在,人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着同样的好心态;态度层面则是为人处世的原则问题;而底线层面,则是关于做人的道德感和深植于内心的三观。

如果你三条全占,那么不仅说明,你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还说明你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懂得做自己的人。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第一个层面:有最基础的自爱意识

有“自爱”的意识,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无论和谁在一起,无论处于怎样糟糕的环境里,都始终懂得取悦自己,和自己做朋友。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个和自己和解的过程。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同样一件事物会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只有练就一颗强大且包容的内心,才能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未知的变数时,变得淡定且从容。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同的人往往会有着不同的定义。就像周杰伦的电影《头文字D》中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所以你无需艳羡他人,否定自己,有最基础的自爱意识,懂得取悦自己,按照喜欢的方式生活着。即便生活不尽人意,依旧能活得充满诗意。

永远记住:内心的感受,比外面的大道理更要重要。

读一本书,看一部喜欢的电影,给喜欢的花浇水,约上三五好友喝茶聊天,便已是最简单的美好。真正的自爱,往往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即便物质条件匮乏,依旧可以有一颗质感的心,高质量的生活着。

有最基础的自爱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心态,往往是一个人好命的开始。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内心所呈现出来的世界,便是怎样的。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第二个层面:有明确的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态度二字,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你面对人生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你有着怎样的际遇和怎样的结局。而原则,则是做人之根本。

对于女人来说,有态度和原则至关重要。否则你就像一个没有棱角的圆,任何人都可以推着你走,毫无立足之地。

尤其是在拥有爱情或婚姻的时候,又或是带着某种角色和身份去生活的时候,会有明确的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主要表现在:无论对方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生活际遇是晴天还是阴雨,都会始终恪守职责,尽到自己的责任,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失去自己的初心和原则。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必然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不会因为一些甜言蜜语或者糖衣炮弹的诱惑,便轻易失了原则;更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初心。

这样的女人,已然将“自爱”提升到精神层面。

不仅有一个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还达到了“独立且不独于世”的思想境界。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第三个层面:有深植于内心的做人底线和正确的三观

一个人的做人之本是什么?有些人觉得是诚信。但是就情感层面而言,我觉得是自爱。自爱的第三个层面,便是深植于内心的底线和三观。

主要表现在:拥有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不爱不该爱的人,不做不该做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婚外恋的发生,就是因为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内心有底线。多得是守不住初心的人,多得是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

而一个真正自爱的人,不会放任自己的感情,更不会将自己所做之事凌驾于道德之上。不仅是因为世俗不允许,更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底线不允许。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无信则不立;对于做人来说,无底线则不成。

简单来说,女人自爱的第三个层面便是做人。

只有拥有正确的三观和任何人无法冒犯的底线,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立体的人,一个值得被尊重,且令人信服的人。

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都是一样的道理。不要爱不该爱的人,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这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最基本的自觉,更是我们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底线。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那么具体该如何去爱?则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答案。

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从而会形成不同的三观和做人的底线。但不管你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和态度去生活,都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里,都不要自暴自弃,只有你发自内心的肯定自己,接纳自己,才能用信心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否则,“无法和内在的自我和解”的你,无论做什么都会处处碰壁。

应对磨难和变故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但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却关系到你内心的修养,这个很难通过努力去获得的,这关系到你的个人意愿。

如果你不同意,即便再努力也是毫无意义。

说到底,人这一生不过是场修行。

如果你能在最初爱一个人的时候,有着清晰地原则和底线,那么便不会在最后失去棱角,从而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如果你能在婚姻不幸的时候,及时做出判断,及时止损,或许悲剧便不会发生。

只有无条件爱自己,有底线爱别人,才能让感情给予自己的伤害降到最小。

希望你足够爱自己,希望你有能力让自己的人生,如夏花般绚烂,如冬雪般纯洁。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恰如其分的自爱,是一种素质”

今日话题: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吗?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