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巢州故事——居巢为什么会被淹没

节选自《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第二章


一座大量用砖的城市,加上周边有很多中小型的聚落零散分布,且遍布整个东部巢湖的湖底,与前文所做的居巢县周边“以城市为中心的成片城镇群”的推想是比较吻合的。居巢县位于巢湖之东部湖区较之唐家嘴似更为合理。从三国志中的相关记载来看。居巢县在曹魏驻兵期间人口众多,前沿地带直抵濡须天险,又为孙权所觊觎。除居巢一城之外,曹魏必然还会沿着孙吴军队最为擅长的水路展开布防。陆龙腾所观察的“坟然而起”分北、中、近巢河口(今裕溪口)三处的“三碛”,很可能是当时居巢县以东,曹魏沿古裕溪河分布的军事据点。这些军事据点,似乎为我们勾勒出古濡须河从居巢县向东,逐步向明清巢县延伸的景象。进入巢县以东,即明清之巢河口(即今裕溪河口),平坦的陆地为全椒-槐林咀断裂带形成的山体所阻断。山体之北部为北龟山,南部为银屏山系的岱山。之间最小直线距离仅5公里。这两山之间,人烟稠密,遗址众多,是“北山头”、“放王岗”汉墓集中分布地。穿过这片狭长而繁华的区域,沿濡须河经约30华里,可抵达孙吴固守的濡须关口。


濡须口地形险要,两座小山左右夹峙,“今栅江口有两山,濡须山在和州界,谓之东关,七宝山在无为军界,谓之西关,两山对峙,中为石梁,凿石通水。”这个凿开的水道,仅宽50米左右。濡须河通过这一狭小的通道向南流去,如果在此遭到阻滞。显然立刻会给上游带来灭顶之灾(图2-12)。


陷巢州故事——居巢为什么会被淹没

图2-12:濡须口三国故河道(右) 资料来源:作者航拍


和《搜神记》等神话传说不同的是,陆龙腾认为吴魏军事行为,特别是东兴堤的建立是导致居巢县被淹没的主要原因。“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二年(230年)筑东兴隄遏湖水。”孙权在建都建业第二年采用水攻的方法对上游区域进行淹没,显然是为了抵御曹军对建康的威胁。该堤在今东关镇和龟山之间。“东兴堤成,濡须坞船由龟山尾出入,今河路犹存,石崖高数十丈,缆迹尚在。”东兴堤建成后,显然发挥了阻滞湖水的作用,并对上游的城防形势发生了影响,233年,满宠突然上奏,建议将合肥北迁:“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合肥新城修建好后,在233年、234年两次抵御了孙权的进攻。“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而居巢县也留下了历史上最后两笔记录:“(青龙二年)五月,太白昼见。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沔。”,“权果召然入居巢,进攻合肥。”从此后,即彻底消失于史迹之中。


陷巢州故事——居巢为什么会被淹没

图2-13:巢湖周边寺庙流行将赤乌年号标注房檩之上的习俗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于长临河寺门口村


居巢县之消失,显然和濡须口被阻滞的而形成的突发洪灾不无关系,在《青琐高议》等早期的文本中,均记为“江水暴泛”,“水至城崩”,显示一场突然的大水自东向西导致了城市的毁坏。由于东兴堤将濡须河的河流拦住,构成了从今巢县巢河口向西直至芦溪嘴漫长地区的大面积的淹没区。这个淹没区的南端在濡须口东兴堤,陆龙腾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考察,发现穿过龟山尾的航道在历史上曾出现异常的水位抬升:“地势高,水中乱石如剑戟,必增水丈余,舟始无碍”。这种由洪水而导致的上游的淹没,显然是灾难性的,迅速的,而淹没的时间可能持续数年,“二年筑东兴隄,遏湖水,后征淮南,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司马光认为“谓正始二年芍陂之败也”,从黄龙二年(230)至正始二年(241),濡须口共被东兴堤堵住达11年时间,上游在混乱中被遗弃的所有城镇显然都无法恢复,秦汉巢湖的水面可能在这段时间和西部逐渐连片。不过这个过程中,人为作为以外,自然作用也不可忽视。康熙《巢县志》引旧志云:“吴赤乌二年巢城陷为湖”,又说“按赤乌二年己未乃吴孙权十六年戊午岁所改号至次年则已未,旧志误称西晋,今改正之。”(图2-13)王心源认为这里的“陷”不排除地震作用的综合可能:“‘陷’字可至少有多重含义:1.突然的地震,滑坡(塌),使居住地没入湖中;2.突来的洪水、暴雨湖水位大涨,加上巨浪,淹没居住地;3.更或是该日地震、滑坡(塌),与滂沱大雨、强风共起,使居住地‘一夕化为湖’”实际上,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孙权修筑东兴堤后至废止的11年间,确实有大地震集中在赤乌二年前后。“嘉禾六年(237年)五月十四日,赤乌二年(239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动”,“是时,吕壹专事,步骘上疏曰:‘伏闻校事吹毛求瑕,趣欲陷人……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地连震动!’”,除了在当时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外,这段时间的灾害记忆在吴地也多有记录,如宜兴:张公洞“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湖汊之上,传孙吴赤乌二年一夕大风雨迅雷,洞忽自开,高六十仞,周五里,洞深五十余仞。”浙江嵊县回向庙:“赤乌二年,一夕风雨骤作,如万骑杂驰,晓视之,庙东向矣。”这些反复的经常性的地震极有可能破坏了原有巢湖的地质结构,并导致居巢县附近巢湖岸堤的崩塌。西部湖水向东部漫灌速度加快,最终形成了东兴堤淹没区和巢湖漫灌区形成连片的水面,这一地貌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不可逆转。


陷巢州故事——居巢为什么会被淹没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