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今天,小编将为你们介绍一种美味——禾虫。在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地区,每年“谷雨”和“秋分”前后,就有一种叫做禾虫的土特产上市。这种禾虫大约有八九厘米长,身体两边生有数百只小脚,全身五颜六色,在水中游起泳来,上下穿梭,风驰疾驶,好像一条袖珍的蜈蚣。它的皮肤极薄,稍为碰伤,就会流出象蛋黄般的琼浆来。如果不是本地人,见到这种禾虫,就会感到可怕,怎么也不敢作食物入口。但是,许多广东人却非常喜欢食禾虫,把它作为佐膳珍品,因为它的味道甘香鲜美,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甚高,有些体弱贫血或患水肿病者,吃上几餐禾虫煲眉豆,病就很快痊愈。


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所以,不少广东人常把不虫和狗肉,当作大众化的味道。提起吃禾虫,其吃法颇多。不论燕、煮、煲、焗、煎,样样做法都好吃。有些善于烹饪的人,调制出来的禾虫,可使你辨不出禾虫的原形,其做法是把禾虫先用少量生油捞过,促其爆浆,放入纱布袋里,用手把禾虫捏烂,挤出浆液,去掉虫渣,把浆液与粉丝混合,打下一两只鸡蛋,再放入少量酱油榄角,加入葱蒜、陈皮、胡椒粉、油条粒、绍兴洒等,经调宋合适后,放在瓷盆里炖熟。


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然后拿到炉上用慢火烤烧盆底,减去盆内水分,使它出现焦香气味即可烹成美味的炖禾虫。沙田边区的农家,他们对禾虫毫不生畏,大多数直接用成条的禾虫煮熟,每个大人往往一餐就吃上半公斤。遇上禾虫丰收时节,许多人家还自制禾虫背,或者生晒禾虫平,保留起来慢慢食用。其鲜味并不比蚝油逊色。许多华侨和港逛词胞,常把它视为不可多得高级食品。


其实,去过沙田地区的人都知道,沙田是河流冲积土形成的农田,那里至今仍然有潮水的涨落。这些禾虫每年分别出现丙次,在“谷雨”节令出现的禾虫,恰巧正是荔枝开始成熟的时候,人们称这时出现的禾虫为“荔枝虫”,这一次的禾虫数量较少、较瘦,质量不大好;“秋分”时出现的叫“八月虫”(农历),非常大宗,而且肥大丰满,最为可口。通常肥大的禾虫呈现绯红色,较瘦的禾虫呈现草青色。


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而它们主要在这两个季节的农历初一、十五潮水上涨、深夜二三点钟时,成群结队的出现。掌握禾虫生长发育规律的沙田农民,就趁者这个时机,用一种麻布编的长约两文的三角形长袋,把袋口套在出水口(沙田小型的水闸)上,当潮水由上而下地冲出时,就把禾虫缓缓地引入袋里,这时人们即用预早准备好的小胚,把捕捞到的禾虫装进艇内,然后一船一船地运往市场去。


沙田地区的人间美味:禾虫,甘香鲜美,吃法颇多


最后,如果碰上旺季,每个约有一千多亩沙田的围口,可以捞到不虫五千多公斤。禾虫是沙田地区特有产物,在山区或丘陵地带,从未发现过它的踪影。它在沙田历来“神出鬼没”,登场时间很短,过去在植物保护这门学科里,未有把禾虫列入害虫的名单,对于它的来历也很少作过详细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