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馬拉松,在向前的路上共生共榮

城市與馬拉松,在向前的路上共生共榮

2019年底從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迅速席捲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全部淪陷,無一倖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國內蔓延至國外,已經在全球24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

受疫情影響,全國很多行業都按下暫停鍵,有大規模人員流動和大規模人員聚集風險的馬拉松更是被牢牢鎖死,很多賽事不得不取消,更多賽事延期到不知何時。

往年的這個時候,全國跑者都在積極備戰,迎接即將到來的馬拉松季;全國的賽事公司都忙得不可開交,為即將來臨的賽事做準備,但今年的這個時候跑者們都被封印在家,全國的賽事公司都在想方設法熬過這個“冬天”。

這幾年中國馬拉松發展的很快,賽事數量呈爆發式增長,2014年大陸舉辦了51場馬拉松,2015年134場,2016年328場,2017年1102場,2018年1581場,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近2000場,從2015年開始中國馬拉松的發展可謂是“繁華著錦,烈火烹油”。

全國有293個地級市,2019年平均每個城市有差不多7場比賽,經濟越發達的城市,比賽越多,2019年北京舉辦了18場比賽,上海16場,重慶19場,杭州10場。

網上有一個段子——父親問女兒:女兒啊,你男朋友老家有馬拉松比賽嗎?女兒答:沒有,怎麼了?父親說:這年頭連馬拉松都沒有的城市,經濟得差到什麼程度啊?

我所在的城市—九江—2019年就沒有舉辦馬拉松,怪不得我沒有女朋友。九江半馬舉辦過2屆,但是2019年沒有舉辦,很是遺憾,我還沒在家鄉跑過馬拉松。


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城市越熱衷於舉辦馬拉松呢?

城市與馬拉松,在向前的路上共生共榮


​首先,舉辦馬拉松可以滿足市民追求快樂的需求。有調查表明,當一個地區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以後,收入的增加對於幸福感的提升很有限,於是很多經濟發達的城市都在想方設法從其他方面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健康的身體是幸福感的前提,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運動的行列。

穿上鞋,哪裡都是跑道,跑步因為簡單,很快從眾多運動項目中脫穎而出,越來越多人成為跑者。跑者們越來越能跑,10公里、半馬、馬拉松......很多跑者不滿足於自己跑了,想要參加比賽,很多城市開始舉辦馬拉松,滿足市民追求健康和快樂的需要。

其次,舉辦馬拉松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一場馬拉松的參與人數少則1萬,多則3、4萬,幾萬人的報名、餐飲、住宿、交通和購物等費用,加上為賽事服務的上下游企業的收支,一場馬拉松為一座城市帶來的GDP很可想像,大型賽事可以億計。

東京馬拉松帶動東京的經濟效益保守估計有271日元(15.7億元),2019年廈門馬拉松為廈門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達3.83億元。能拉動本地的GDP,城市管理者當然願意舉辦馬拉松了。

第三,舉辦馬拉松能夠宣傳城市,讓更多人瞭解一座城市。一場幾萬人的比賽,如果賽事體驗好的話跑者們都會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刷屏讚譽。他們在讚美一場比賽時,這座城市也得到了宣傳,以前很多不為人知的城市,因為連續舉辦了幾年馬拉松,被越來越多人知道。很多人知道了這座城市,這座城市就會成為他們的旅遊目的地,會帶上家人一起去旅遊,這對於一座城市旅遊業的長期發展大有裨益。

咸寧,一座湖北的小城,在舉辦馬拉松之前知道這座城市的人很少。這幾年在“體育+旅遊,城市運營踐行者”博潤體育的運營下,咸寧馬拉松迅速出圈,不止在湖北,在全國都有了不小的名聲,很多人都會帶著家人到咸寧旅遊,泡溫泉,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2009年開始跑步,2014年開始跑馬拉松,到目前為止跑了差不多100場半馬、全馬,走過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最北到過哈爾濱,最南到過三亞,最東到了上海,最西到了蘭州,我的鐵蹄快把祖國的大好河山都踏遍了。

城市與馬拉松,在向前的路上共生共榮


北馬與北京

北馬有“國馬”之譽,主要是因為北馬是在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舉辦。對於很多跑者來說,到首都,跑過天安門,如果能在天安門前留下一張奔跑的照片就太棒了,2019年報名北馬的有16萬多人,但只有3萬人能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北馬有多火熱,可想而知。

北馬首次舉辦是1981年,是中國第一場國際性的馬拉松,迄今已經舉辦了39屆。北馬的口號是“一路向北”,北馬從天安門廣場出發,一路往北跑,途徑天安門、中南海,最後到達奧林匹克公園,一朝看盡北京歷史的厚重和現代的璀璨。

北馬的觀眾不算多,可能是北京市民什麼大場面都見過了,不屑於圍觀我們這些跑馬拉松的。不過,北馬後半段的私補非常多,各種高校、企業和跑團等的私補站,提供什麼的都有,如果你是一個吃貨跑者,一定不能錯過北馬。

漢馬與武漢

漢馬很年輕,2016年才舉辦第一屆,但漢馬的熱度幾與北馬、上馬和廣馬等量齊觀,報名2020年漢馬的跑者超過19萬人。年輕的漢馬已經是中國四大滿貫賽事之一,漢馬可謂是中國馬拉松發展的奇蹟。

城市與馬拉松,在向前的路上共生共榮


漢馬奇蹟與武漢市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漢馬有一年的Slogan是“一城兩江三鎮四橋五湖”,跑一次漢馬,可將武漢的精髓遍覽,漢馬的誠意從賽道上就展露無遺。漢馬還喊出“你來漢馬只需要做一件事——跑步,其他的交給我們”,武漢對跑者的寵溺都快溢出來了。

漢馬在急速向前,武漢這幾年的發展也是坐上了火箭,武漢已經穩居國內前十大城市,是中部最大的城市。

雖然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漢馬推遲,武漢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但相信我們很快就會迎來更好的漢馬和武漢。

深馬與深圳

深圳這座城市是能和北京上海廣州叫板的,但現在的深馬和北馬、上馬與廣馬相比,差距很大,和一些二線城市的馬拉松比起來都有些比不過,很多人都說深馬配不上深圳這座城市。

深馬當前的現狀並不只是一個賽事公司的問題,而是方方面面的。2013年開始舉辦的深馬已經走過了7年,深馬一開始就是走的市場化道路,市政府不投一分錢,很多公共資源都需要賽事公司找相應的政府部門購買,但又不許深馬有冠名贊助商,導致深馬常年虧損,一直沒能走出泥潭。

深圳市政府好像辦好深馬的動力不足,深圳以高科技和互聯網行業為本,馬拉松對於深圳GDP的拉動實在有限,似乎封閉大半天深南大道造成的損失遠大於深馬的經濟貢獻。

深馬舉辦當日路上的觀眾很少,可能深圳的年輕人都在想辦法掙錢,對於上賽道圍觀跑者跑馬拉松實在是缺乏動力。

未來的深圳一定會繼續快速發展,成為一座越來越強大的城市;未來的深馬會怎麼樣,我們拭目以待。

巽寮灣與巽馬

巽寮灣這個地方知道的人很少,但這幾年馬拉松做下來,知道巽寮灣的人越來越多,好像當初在巽寮灣辦馬拉松就是為了宣傳巽寮灣,一個有“東方馬爾代夫”之譽的美麗海灣。

城市與馬拉松,在向前的路上共生共榮


2016年首屆巽寮灣馬拉松舉辦,4年過去,越來越多人知道了巽寮灣,知道了巽寮灣的海灘有多美,“天賜白沙堤”絕非浪得虛名。深圳自駕到巽寮灣很近,很多深圳跑友自駕到巽寮灣參賽;週末很多深圳人驅車前往巽寮灣過週末,別提有多愜意悠閒。

巽寮灣這麼一個名字都讓很多人腦殼疼的地方都能因為馬拉松名揚四海,馬拉松對一座城市的宣傳作用確實不可小覷。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馬拉松的影響要徹底消除,基本上得到七八月份,馬拉松可能得到9月份才能重啟。這段時間大家就好好在家練腿,等到“馬拉松熱”再度襲來,一起去跑馬。

那個時候我們出去跑馬,不只是跑馬拉松,還是拉動當地的GDP,為中國經濟恢復元氣做貢獻。

熬過這個冬天,別人問我們去幹嗎?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要去武漢(或任何其他城市名),拉動武漢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