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為何默克爾對馬克龍的表現越來越不滿?

靜夜史


誰說法國和德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即便英國和美國翻了,德國和法國也不會鬧翻。

就在12月6日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伊核協議磋商無果而終,出人意料的是法、德、英三大國的代表態度是出奇的一致——赤裸裸的威脅伊朗,將啟動聯合國層面的制裁手續;即便在其他國際(地區)問題上,馬克龍和默克爾的合作還是很默契的。比如對土耳其10月份對敘利亞邊境安全區的佔領,他們都對土耳其的行徑進行了批評,只不過馬克能說的很露骨不給埃爾多爾面子,而默克爾外交詞彙較多;再比如對美國掄起關稅大棒對待歐盟上,德法作為引擎兩大國,更是一致對外的。

當然德國和法國的國情不同,他倆執政的理念也不同,對同一個國際事情出現不同的看法也屬正常。



由於法、德、土三國領導人因為北約話題,前段時間打了兩個回合的口水仗,有些網民誤認為北約內部尤其是法、德領導人關係出現了裂痕,或者要裂變。千萬別被個別國家領導人一時一事的言論而迷離了你的雙眼。就拿北約來說,70年盛典剛剛開過,北約還是北約,美國老大的舵主地位穩如磐石——29個北約成員國就像一個大家庭,在大的方向和原則上,美國和法國、法國和德國以及土耳其之間,還是臭氣相同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本質。



就拿馬克龍和默克爾來說吧,他們最近的爭論表面上看起來是互懟的,或者說是默克爾對馬克龍的言論有所不滿,事實上是殊途同歸,也就是對同一個事情進行了不同方向的表達。

馬克龍所說的北約“腦死亡”的觀點,並不是說要解散北約,而是希望對北約進行改革,加大歐洲人對歐洲的主導性;他一再宣稱的要組建歐洲聯軍,並不是要替代北約,而是要凝聚歐洲的團結和獨立性——這其實就是戴高樂主義的復活,即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事實上就是一種民粹主義的彰顯;

而德國與法國的國情不同,它至今還是被美國管制的國家。正如默克爾總理在參加北約70年慶典前,在議會演講中表示的那樣:德國欠美國一個人情。她對北約的“前40年和後30年”的經典論述,事實上就表達了一箇中心觀點——歐洲人需要北約,但也要與時俱進深化改革。 所以,默克爾總理是從正面的角度對北約寄於厚望,她所代表的可能是北約裡面百分之八九十的“民意”,這就是她的老辣之處;而馬克龍恰恰相反是從負面的角度揭了北約的瘡疤,是希望下猛藥治療,即便法國再次退出北約,也是一種倒逼手段,並不是說法國就和北約徹底絕緣了。


書中有毒


德法之間,或者說默克爾和馬克龍之間,曾經在歐盟的框架下配合默契,好的就跟一個人似的。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默克爾用她的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德國還是那個德國,法國還是那個法國,她默克爾還是那個默克爾,他馬克龍還是那個馬克龍。

這真的有點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有“政治更年期”一說的話,那麼我們只能說,默克爾的“政治更年期”到了。

首先我們必須確認,在默克爾和馬克龍這一對關係中,不符合邏輯的是默克爾而不是馬克龍。因為做大歐盟,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美國的控制,曾經是德法兩國的共同願望。而當馬克龍還在堅持這樣做時,是默克爾在毀約,在否定自己,那自然是默克爾在邏輯上是存在問題的了。

默克爾的“政治更年期”表現在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在身體方面,默克爾的身體狀況近半年明顯出現了好幾次異常,包括在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時身體的顫抖,在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出席某活動時身體止不住的抖動,以及會見芬蘭總理安蒂·林時的身體顫抖。然後是默克爾在參加在柏林舉行的一次會議時上講臺時摔了一跤。這些都說明默克爾身體有點頂不住的意思——精疲力竭,或者是疾病纏身。

另一方面,在德國的國內,由於政治風雲變幻,默克爾很可能提前結束她的任期。這樣也會讓默克爾患上某種政治焦慮感。

這次北約峰會以美國總統氣呼呼的早退而結束,一個戰鬥的北約變成了一個“腦死亡”的北約,而這還能被默克爾說成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北約峰會,這就很難讓人理解了。

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論”對默克爾的“政治更年期綜合徵”是一個強刺激,默克爾可能真的不想看到和她關係最為密切的馬克龍竟然在政治觀點上和她大相徑庭。都知道馬克龍喜歡女老師,可她默克爾也算是馬克龍的政治導師啊,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只因為江湖的風浪隨時會出現。有的人喜歡風平浪靜的生活,有的人喜歡搏擊風浪的日子。

貌似默克爾屬於前者,而馬克龍屬於後者。


蛙眼看天下


馬克龍是一個新銳政治家,但是經常會有驚人的言論,他還是一箇舊的西方世界的維護者,經常以西方世界的旗手自居,最近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稱“北約已經腦死亡”,而且他一直堅持這個理念。這主要歸因於土耳其問題,因為馬克龍認為現在最大的敵人是恐怖主義,而不是和俄羅斯搞對抗。馬克龍認為二戰之後華約已經解散,北約失去了目標,而美國每天都在向歐洲國家要軍費,其實馬克龍這麼說也是現實所迫,因為現在法國的經濟發展不是很好,他想推動國家改革但是經濟政策飽受爭議,前段時間就引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所以馬克龍希望和各個國家建立經濟合作關係。

而美國把俄羅斯視為敵人,導致北約國家整個和俄羅斯對抗,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法國的利益,其實德國和俄羅斯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最近一件事就是天然氣管道事件,著名的北溪2號天然氣輸送管道已經建成了。俄羅斯的能源會輸送到歐洲去,所以現在歐洲和俄羅斯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馬克龍不希望整個歐洲和俄羅斯對抗。而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把戰略假想敵定為俄羅斯,所以有損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利益。

現在法國的情況非常糟糕,前段時間有黃背心運動,現在又有大量的民眾遊行示威,反對馬克龍對養老制度進行改革,所以說馬克龍只能對北約發難,這也是必不得已的事情,同時在歐盟這個地區,一向都是德國領導的,如果歐洲走向了軍事自主化,由於德國的軍力太差,所以法國很可能會成為領導者。因此這次事件看上去像是在篡奪歐洲的領導權,所以引起了默克爾的極大不滿。

默克爾是一個比較有經驗的政治家,默克爾認為歐洲能夠在戰後70年保持和平,這與北約的貢獻分不開,在二戰之前,歐洲總是發生戰爭,而這裡面最倒黴的就是德國,因為德國處在歐洲的腹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德國非常希望保留北約這個組織,如果再陷入二戰之前的狀況,對德國是非常不利的,儘管現在俄羅斯已經沒有威脅而且還是合作伙伴,但是德國依然不希望歐洲各個國家進行軍事自主化,德國本身的民族性已經變得很弱,二戰之後去民族化是德國的主流,現在的德國軍隊作戰水平非常低,因此歐洲軍事自主化之後對德國很不利,默克爾批評馬克龍也是可以理解的。


江淮聖手


法德因為歐盟而走到一起,這是他們牢不可破的基礎,只是在誰主導歐盟上暗暗較勁而已。默克爾上臺的這十多年,大多時候是主導地位的畢竟德國經濟實力強大,且默克爾確實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如今美國奉行單邊主義,不僅訛詐敵國小國,也不放過盟國,最近就開始在修整歐盟。德國覺得還不是時候與美國鬧翻,或許因為年紀大思想較為保守、行事穩健;而法國馬克龍年輕有為,不想受太多窩囊氣,且有中國背後支持,自然硬氣的多。比如他認為北約已無存在的必要,已腦死亡,應該建立自己的北約軍隊保護自己。這是對的,歐盟要真正統一,軍事經濟文化三步統一如今只走了一步,所以他想在經濟統一的基礎上統一軍事,從而以軍力為後盾強行統一歐洲文字、度量衡,真正實行兩千年前秦始皇所做的事(始皇帝何其偉大)!



也就是說默克爾與馬克龍之間的矛盾並非不可調和,他們只是在如何發展歐盟上有了分歧。默克爾主張還需韜光養晦,馬克龍認為無須再忍,畢竟美國如今是在與全世界為敵,這個機會難得,如果輸血給美國讓他緩過氣來,歐盟的機會不知道要等多久!


所以我們看到法國這幾天幾十上百萬人在罷工,這背後一定有美國的影子。但危機危機,從來都是一體兩面,福禍相依,頂住了危險的階段,機遇就來了。沒有美國一超獨霸的日子,中美俄歐四大力量也會支撐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世界並非不能缺少美國,缺的強國主持正義!


聖哲同學


默克爾和馬克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是一個假命題。

默克爾和馬克龍的分歧有所公開化,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馬克龍堅持說北約已經“腦死亡”,默克爾連忙站出來打圓場,一定程度上也是駁斥了馬克龍的言論。但要就此說德、法兩國領導人矛盾重重,還為時過早。


首先,在推動歐盟一體化,反對美國單邊主義方面,二人的立場並無本質的差異,最多是變現形式有所區別而已:


1、默克爾老成持重,馬克龍血氣方剛,所以,馬克龍對於美國的很多不滿,喜怒形於色,而默克爾的城府則要深得多;


2、默克爾政治生涯臨近尾聲,所以相對無慾無求,求變求新的意願並非十分強烈;而馬克龍目前國內政治環境並不好,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將連任無望,所以採取的措施必然更為激進;


3、馬克龍的做法,有點不計後果孤注一擲的意味;但默克爾長期和美國打交道,甚至手機長期被美國監聽,知道美國為了維護其自身利益可以沒有底線,無所不用其極,公開批評馬克龍,也是間接提醒馬克龍,目前還沒到和美國公開決裂的時候。


而且,某種程度上,也不排除馬克龍和默克爾一唱一和,演一出雙簧。一個出來開炮,直指問題;另一個出來打圓場,觀測風向。但有一點,隨著英國脫歐,美歐之間的矛盾將更加尖銳。


洋楊大觀


德國由於歷史原因很多想說的話不能說,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比如歐盟如果德國提出並擴張就難免不讓人想到德國居心不良。德國如果說脫離北約要組建歐盟聯軍就有右翼抬頭的輿論壓力。

但是換法國來說就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所以德國只是借法國把自己的雄心壯志說出來

然而對於歐盟,當英國脫離歐盟,真正的老大隻能是法國。歐盟這麼多國,只有法國有一票否決。就這一條就夠了


不和就抽風的喵


近期馬克龍提出的“北約腦死亡”惹惱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德國認為北約是他們最大的軍事聯盟,而馬克龍對北約的言語刺傷恰恰是德國最不願聽到的。


甄寶匠


德法的矛盾最根本是權力。德法都想當歐盟的領導者,都想控制歐盟。而美國卻在其中挑動,製造矛盾,造成德法分裂和不合,目的是分裂歐盟,為美國獨霸歐洲服務。


蕭山7


馬克龍🐴說的要咋辦的事(對待美國)實際默克爾已經正在做,只不過默克爾老奸巨猾沒有說出來把了,馬克龍生牛犢不怕死,壞了默克爾做的大事!馬克龍沉浮太淺,必定讓美國給算計了不可,弄不好一屆總統也幹不到頭。


孔萬安


根本區別就是:德國還沒從被佔領的思維解放出來,想繼續當小弟,法國人的自傲不允許美國指手畫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