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職場人最渴望的三種自由

南派資訊: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復工,如何恢復職業發展的動力、獲取更多職業機會,成為了每個職場人關心的問題。正如疫情讓行業重新洗牌,職場也不應該忽視了這場黑天鵝事件對個體所產生的影響,以及蘊藏的破舊立新的巨大潛力。

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集體停工和遠程辦公的考驗,職場人暴露出怎樣的問題?復工後又有怎樣的新機會需要引起重視?為此,全球領先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基於會員和企業大數據,並結合問卷調研展開探究,以真實反映2020年職場人的信心和機會。領英發現,職場傳統壁壘正在加速被打破,復工後職場人職業規劃更積極。

一、疫情期間七成職場人職業發展受影響,職場破壁成為剛需

復工後,職場人最渴望的三種自由

疫情爆發已兩個月,在此之間有7成職場人表示自身職業發展遭受了影響。最普遍的影響方式是因整體行業受損,導致個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44%);其次是削減薪資福利(35%);第三是工作量驟減及晉升機會受阻(25%);最為嚴重的裁員和失去工作機會比例也達到了14%。行業洗牌、公司變動以及辦公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對職場人職業發展產生著直接影響。這些傳統的限制在疫情期間被充分暴露和放大,成為應對變化的鐐銬,令職場人真切意識到打破它們的重要性。

目前職場人最擔心的是就業市場整體機會減少(45%),其次是自身財務狀況困難(40%)、自身技能被淘汰(34%)。如何能夠在復工後獲得更多職業機會?繼史上最大規模的停工和遠程辦公後,一場更大規模的職場破壁行動已經悄然啟動。疫情在限制自由的同時,激發了職場中關於自由更深遠的追求。

二、三大傳統壁壘正在加速被打破,人與工作的關係有望徹底被改變

數據顯示,疫情後職場人最迫切想要打破的限制依次為:行業的限制(46%)、公司組織的限制(42%)、辦公時間和空間的限制(38%),未來可以實現轉行、副業、遠程辦公等更多的自由,掌握職業發展自主權。

打破行業的限制,軟技能的缺口最大

復工後,職場人最渴望的三種自由

行業是疫情期間對職場人產生影響的首要因素。隨著行業紛紛調整和轉型,職場人能否靈活應對是關鍵,此時最急需的技能是軟技能(72%),重要性超過了專業硬技能(57%)和新興技能(55%)。領英數據顯示,2020年亞太地區就業市場中最急需的五大軟技能依次為:適應能力、情商、創造力、說服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此次疫情期間,成功抵禦風險的人在軟技能方面表現出明顯優勢,比受行業影響嚴重的人群高出了16%。6成人在延遲復工期間就軟技能展開學習提升。

復工後的2020年,行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會更強,就業市場必將迎來更多的跨界合作。當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讓專業技能可以極大被工具所賦能,軟技能作為通用技能將扮演更為重要的橋樑作用,打破行業間的壁壘,實現跨界或轉行自由。無論各行各業,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職場人務必應該重視起對最急需軟技能的積累。

疫情延期復工或在家辦公期間,有超過六成職場人開展了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除增加收入的目的外,考慮到公司和崗位的不確定風險,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職業選擇成為最重要的原因,比例高達56%。並且78%的人表示疫情結束後仍會在本職工作外繼續兼顧副業和兼職。領英機會信心指數更是顯示,亞太地區在全球範圍內零工經濟的發展最為旺盛,而中國高居全球第二的位置。

復工後,職場人最渴望的三種自由

數字技術推動了工作形態的轉變,為疫情期間諸如直播授課、在線提供專業服務等形式的副業自由提供了充足保障。領英中國總裁陸堅表示:“我們鼓勵職場人更好地利用領英作為全球社交平臺的價值,積累併發揮自身技能和資源優勢,為職業發展開拓更多選擇的機會。我們看到,公司組織傳統的霸權地位已顯現出衰弱態勢,職場中的權力更多地交回到個人手中,兼具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就業形勢也就因此越來越受到追捧,這對於在風險社會下穩定就業無非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直以來,中國對於彈性工作制的重視程度在全球範圍內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疫情期間加速了職場人對於彈性工作制的思考和探索。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超過六成職場人有遠程辦公的經歷,領英平臺關於“遠程辦公”的搜索次數在過去2個月間增長了260%,關於#辦公姿勢挑戰 的話題更是引發熱烈討論。打破工作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同時可以激發和拓展工作更大潛能。

復工後彈性工作制能否進一步發展,仍需個人和企業的共同努力。疫情期間四成職場人遠程辦公效率較低,原因包括辦公工具和條件的限制(46%)、家庭瑣事幹擾(34%)、難以集中精力和團隊協作(33%)。為此職場人應培養高度的自律和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在政策、文化和技術條件上,企業也需儘早作出調整,提供保障。數據顯示,疫情期間一線城市在遠程辦公的環境和技術條件方面要優於新一線城市,而行業中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教育等實現程度更高。

三、與機會保持聯繫,復工後職場人職業規劃更積極

復工後,職場人最渴望的三種自由

打破職場限制,掌握職業發展主動權,新的機會已經充分被看見。數據顯示,疫情後職場人對2020年的職業規劃比疫情前反而更積極,計劃開展副業、學習、轉行、跳槽的比例都有提升。復工後第二週起,求職也開始呈現恢復趨勢,領英平臺職位瀏覽和申請量對比去年分別上漲7%和6%。對於能否獲得更好的機會,領英機會信心指數顯示, 60%的職場人表示有信心。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轉危為機的信心程度反而更強,前五名依次為旅遊(65%)、餐飲(65%)、交通運輸(64%)、互聯網(63%)、保險(61%)。另外創業者信心程度也不減,達到61%。賞遊創始人及CEO張得欣作為旅遊行業創業者在領英上分享:“非典結束後的2003年整年出境旅遊總數增長了22%,這是行業報復性增長的數字反饋。在面臨威脅時,如果我們能看到機會並採取正確的行動,就能在危機後獲得更大突破。”

“復工後職場人尋求改變的意願更為強烈。我們鼓勵大家更主動地開展職業規劃,設立清晰的職業目標,並不斷積累所需技能和資源優勢,掌握職業發展的自主權,未來可以不受任何環境的限制,時刻與機會保持聯繫。隨著職業發展的道路愈加開闊,有時你主動尋找機會,有時機會也會主動來找你,進而實現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機會自由’。”陸堅說。

這一過程中,領英希望發揮全球海量數據和社交網絡的優勢,助力職場人準確地發現機會,並通過一站式職業發展平臺,與機會保持聯繫。同時領英也希望攜手企業一同打造更加完善的職場生態,通過提供以大數據為依託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優化人才策略,讓連接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