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导语: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很多现在人看来,有一些规矩早已经司空见惯了,认为一切本来就应该这样。笔者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自从马云55岁退休以后,竟然没有让他的儿子继承阿里,而是说出了那句“阿里巴巴不是马云的,而马云却是阿里巴巴的”这句话,也深深的触动到了笔者。让我对于历史上那些君王的继承制度,非常好奇,禅让制在早期就已经存在,为什么没有很好的保持下来那?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这里面有经历什么,这些演变是一蹴而成的吗?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禅让制度在古代没有推行下去的那?这种制度在古代有什么好的作用么?接下来让笔者分几个板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古代君王继承制度的看法。

一、禅让制度的演变。开始于实行。

二、天下为家的开端,与实行

三、家天下的实行与推广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从禅让制度到世袭制度


禅让制度的开始,远古尧舜禅让

传说,在上古部落之中,在黄帝之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他们原本都是一个部落的,先后都被推选为部落的首领。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著名的贤君。据说在他当上部落的首领以后,处处都首先想着人们,对荣华富贵十分淡薄。住着最简陋的茅屋,过着粗茶淡饭、勤俭朴素的生活。尧为了人们尽心尽力,但是他的儿子朱丹,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器的不肖子。致使尧不愿意传位给他。使得尧时常留心天下贤人,准备将帝位禅让给能够对部落有贡献的人。他召集了四方部落首领前来商议,到会的人一直推荐舜。尧在听过舜的事迹后,便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禅让制的开端。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禅让制的延续,舜禅让禹

在尧在位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淹没。这时居住在崇地的部落首领鲧,奉命前去治理水患。鲧用了九年的时间治理洪水,不仅没能治住洪水,反而使得水患闹得更大、更凶了。舜继承帝位后,发现了鲧的失职,便杀了他,并让他的儿子禹继续去治理水患。禹析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用了13年成功的治住了水患。更有传说在他治理水患的13年中,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是一直致力于治理水患。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即为“伟大的禹”。因此也使得舜发现了禹的过人之处,经过长达16年的观察,舜觉得禹可以当自己的接班人,就将帝位传给了禹。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帝舜和夏禹


禅让制的结束,家天下的开端

舜以后,王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经过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氏族势力,这正是这股势力为后来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也已经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过会议选举的形式尚存。而从舜到禹正处于当时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人才辈出,首先被推举为禹继任者的是当时的皋陶。但皋陶却先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 ,古文献曾有

“益主虞、山泽辟”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之说,这也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 。按照当时传统习俗,大禹的儿子启作为领袖之子,在选举继任者人选时,虽然会被优先提名考虑,但他所做的功绩无法与竞争者益相比的时候,益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议事会认可统一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常规的传统习俗已经被新存在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所以禹死后,启就立即发动了对公认的法定继承人益夺权之战,夺取了帝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

“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

当时的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启在攻打益的时候,也遭益的强有力反击,曾经也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还被益所拘捕,但还是因有父辈禹的经营和培植,加上当时所在部族夏后氏实力更强,启也在部族的支持下,和其他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启更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夏朝,从此也开创了子承父位的世袭制度。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家天下的开端,夏朝一代而终

公天下的制度因为被大禹的儿子夏启所破坏,自然也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夏启很有心计,没有用武力镇压这些反叛他的人,他认为他最应该做的就是收买人心。让民众能够发自内心的拥护自己,使得家天下可以实施下去。于是夏启就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博取他人对他的信任。他每顿饭只吃一份普通的蔬菜,也仅仅睡在一张破败的床上;而且他还在除了祭神和祭祖以外,从不许演奏音乐来以此享乐;他还尊敬老人,照顾小孩。甚至唯才是举,谁有本领就加以重用,谁会武艺,就派谁带兵作战。仅仅一年,他的声誉也大大的提升了,大家也一直认为夏启理所当然的就是禹的继承者。从而导致对于父死子继承的家天下制度,人们也就潜移默化的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了。但是夏启后来还是堕落了,过上了荒淫的生活,喜欢上了喝酒、打猎、歌舞。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在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没有经过选举顺利的继承了他的帝位。但是太康却是一个不管政事,昏庸无能的人。而且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打猎。他越打越兴起,竟然一打就是100天。这正是因为他这一荒唐的举动,使得黄河下游夷族部落首领后羿有了可乘之机。他看到太康只知享乐不知政事,认为这是夺取夏王朝权利的机会,他亲在带兵把守太康归国之路。等到太康回来发现后羿带着大批兵士拦住了他的归路,无奈之下只得流亡到洛水的南边,不敢归国。后羿在此时还是不敢自立为王,只得令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他在幕后操控者国家的权利。但在仲康死后他却赶走了仲康的儿子,自立为王了。

家天下彻底实施,子承父业彻底成为大众认知。

虽然后来启的后人少康又从新夺得了王朝的统治权,但由于当时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善,彻底确立子承父业这一制度。在商代中期,连续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现象。到武丁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度才逐渐确立,王室内部逐渐趋于稳定。

以王室为中心的众多贵族,他们有的是许多“旧邦”的旧族,而更多的是王室近亲不断建立的新宗,由此而产生“多子族”。 这些新旧贵族,有的受封在外地建成侯伯之国,有的在王室担任各级官职。他们是商王朝的支柱,也是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制度的彻底确立,子承父业传承千年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直到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他自称功盖三皇、堪比五帝。自称皇帝,并决定自称始皇帝,后位继承者以数计,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事,传至无穷。可见在秦时由于始皇帝的命令与决定,子承父业传至万世就也已经盖棺定论了,在这时起,乃至后面的所有朝代,也都延续这这一制度,父死子继位。这一制度也正是由于千古一帝的推崇,而被推到了一个高峰期。

剖析:君主继位制度的演变,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度


总结:

其实,古时候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这些都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只是在后来王位世袭制比禅让要更加的契合前史开展。世袭制的王位承继比较固定,从而大大的削减王位更迭时的争斗。 由远古“天下为公”的“禅让”制演变成后来父位子承的“天下为家”的世袭制,对处理王位的承继问题是有着其优越性的,这一制度至少可防止因对先王后代的杀殉而形成的社会骚动及人口削减。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前史的前进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开展的成果,是阶层对立的产品,是前史开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明显的私有化表现社会的严重前进。

好了,我是昊涛说史。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奥~

(图片中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