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粵語也分口音,傻傻分不清楚!

傻傻分不清楚!

粵語,英文稱Cantonese

又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

具有著完整的九聲六調

全世界使用粵語人數約7000萬

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

其實同樣是粵語,根據不同地區

分成不同的粵語片區

廣府片中分為廣州方言、港澳粵語、南番順方言、香山方言、梧州方言

廣州方言(廣州人的粵語)裡又分為東山口音、西關口音、西村口音和番禺口音

其實即使在廣州市內,不同城區、不同年齡階層的人,所講的廣州話口音也是有區別的,其中最為認同的是東山口音西關口音

各位廣州仔囡們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口音嗎?

嗱嗱聲檢測一下啦

在這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過去。

很多人說,在西關聽廣州話才體會得到老廣州。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而廣州話又以西關口音為標準。

但當年,西關在廣州西門口以西,舊稱西郊,古屬南海縣。準確來說,西關並不算作省城的一部分,只是緊貼省城,與城內口音差別不大而已。

而舊時的城內音,特別是東山口音,也是一支很大的方言隊伍。但那時,西關更受達官貴人的青睞,很多富人喜歡在那建別墅,即現存的西關大屋。

久而久之,西關口音便成了富人的標誌,帶西關口音之人非富則貴,曾一度被公認為廣州話的貴族口音。

當年西關話的地位,這些地方都可以表現出來:

在中國大陸推行“推廣普通話運動”之前,那時媒體均以西關音作為標準音,並多僱用來自西關一帶的播音員。

就連粵劇的唱腔咬字也以西關口音為準。

但後來,中國大陸採取推廣普通話的政策,而且改革開放後不少外地人南遷至廣東,加之在香港粵語流行曲、TVB電視及電影等影響下,西關口音漸漸消退、失散。

現在只能從西關老人家和一些致力於粵語文化工作者的口中聽到。

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有些字的音調也隨之變化。下面這些便是2個口音的一些區分,快來看下你說的是哪裡的口音?

一些字的讀音不同

西關口音:han3(瞓)覺

東山口音:fan3(瞓)覺

西關口音:ji1(依)家

東山口音:ji4(而)家

西關口音:ji1(依)個

東山口音:ni1(呢)個

這裡有一份較為詳細的表格

西關

廣州城

[sɵy̯33꜄]

[ʃɵy̯22꜅]

[t͡sœːk̚22꜇]

[t͡ʃʊk̚22꜇]

[lɵt̚22꜇]

[lœːk̚22꜇]

(以瓢/勺/匙取)

[fɐt̚55]

[pɐt̚55]

嗰(方言字。那。本字是“個”)

[kɔː33꜄]

[kɔː33·35꜄]

叮囑

[꜀tɛːŋ53·55.tʊk̚55꜆]

[꜀te̝ŋ53·55.t͡ʃʊk̚55꜆]

(格外)

[lɛːŋ21.sɛː33]

[le̝ŋ21.ʃɛː33]

睏(白讀)

[hɐn33꜄]

[fɐn33꜄](俗作“瞓”)

[꜁hiːm21]

[꜁jiːm21]

[t͡sʰyːt̚55꜆]

[t͡ʃʰɵt̚55꜆]

[꜃maːu̯13]

[꜃mɐu̯13]

[꜁maːu̯21]

[꜁mɐu̯21]

[꜂kaːm35]

[꜂kɐm35]

[hɐm22(·35)꜅]

[haːm22(·35)꜅]

/꜀wɐi53/

/꜀fɐi53/

/꜀wɐi53/

/꜀fɐi53/

[꜂siː35]

白讀/꜂ʃei35/

文讀[꜂ʃiː35]

[siː33꜄]

白讀/ʃei33꜄/

文讀[ʃiː33꜄]

處(表示地方)

[t͡sʰyː33꜄]

白讀[ʃyː33꜄]

文讀[t͡ʃʰyː33꜄]

使(書面語。動詞)

用文讀[꜂siː35]

多用白讀/꜂ʃɐi35/

廿(口語)

[jɛː22꜅]

[jaː22꜅]

未曾

可合音為[꜁mɛːŋ21]

不合音

資料來源:Yue-dialect的博客,原文為繁體字

i與ei/ai:

西關口音把一些字的ei和ai韻發成i韻,此種現象也出現在南海口音裡,如:

西關口音

城內音

使

si2

sai2

si2

sei2

si3

sei3

si1

sai1

n、l區分不清:

由於距離南海較近,西關口音與南海口音一樣都有n、l不分的發音問題。然而,相對於南海口音,西關口音n、l的不分問題較為輕微。

其實,這就是懶音的一種,如:

你(nei5),會讀成 lei5(李)

奶(naai2),讀成 laai2(舐)

ng聲母:

西關口音把所有零聲母念成ng聲母,例如:

屋(uk7),念成“nguk7”

壓(aat8),念成“ngaat8”

如果你可以流暢的正確讀出以下這一長句:

由省城嚟到州,做德基嘅好當勞先贊助嘅喪心病狂廣播節目《如果我係陽仔》,個節目講述咗做水人楊

,鐘意一啲色嘅肉,最尾死咗系中國南方寒富城市入便,享年五十歲。

相信你幾乎能在懶音行列中順利畢業啦

(想聽發音的可戳視頻)

舌尖齒音:

在發“知”、“雌”、“斯”時,城內人唸作[tɕi]、[tɕʰi]、[ɕi]:口部較為放鬆,接近國際音標的[tɕ]、[tɕʰ]、[ɕ]。

而西關人則唸作類似[tsi]、[tsʰi]、[si]的音:舌尖頂住上牙齦,堵塞一部分氣流,嘴部較為緊張,發出像國語zh、ch、sh的音(但又並非翹舌,口腔遠不及其緊張)。

附錄—粵語拼音表:

粵語有九聲六調: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

九聲各自代表字有:詩(si1)史(si2)試(si3)時(si4)市(si5)事(si6)色(sik1)錫(sik3)食(sik6)

六個調值的代表字為:周(zau1)口(hau2)店(dim3)河(ho4)姆(mou5)渡(dou6)

把聲調形象化地繪成一個圖表,使人較容易想象出這六個聲調的分別。

看完之後知道自己屬於哪種口音了嗎

可能各佔一部分?

咳咳,都沒關係,多聽多講就好

希望大家通過文章對粵語多一點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