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真的是个虚的伪君子吗?

用户61875307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能把“吗”去掉吗?王莽真的是个伪君子!处处维护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大伪似真,滴水不漏,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虚伪小人!

我们来看伪君子的意思,伪君子是指:那些善于颠倒黑白将自己不道德的行径披上一层道德外衣的人。一种表面上得体大方,高尚,处处退让,实际上是虚伪、出尔反尔、恬不知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

伪君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站在道德的高点,隐蔽性强,容易欺骗人,让人难以分辨;还不如真小人,还可以防范。

不过评价王莽也要分两方面:时代大环境和主人公本身,也就是外因和内因。

  1. 时代大环境

一个偶然事件的产生总是冥冥之中有其必然,王莽所处的时代是大汉王朝已经过了杀伐一生的武帝和昭宣中兴的时代,鼎盛已过。英明神武的宣帝,成就甚至超越武帝,但对后世安排非常不严谨留下后患。太子刘奭(shi)对治国理念似懂非懂,严重偏颇,一改西汉王朝的

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而倾心儒教,宣帝始终难下决心另立太子,只因与皇后许平君感情深厚。刘奭继位后,朝廷上下弥漫着浓郁儒风,所有官员以经学为本,甚至一些书呆子被选进政府机构,影响恶劣。所谓利之所在无所不至,王莽也不例外,儒学造诣极高。

还有一个,大汉王朝起家之时就是皇帝 功臣 外戚三种势力共存,到后期,更是外戚专权,尤以王政君为代表的王家最为庞大影响深远;宫女出身的王政君机缘巧合之下竟然成了西汉后期最有权势的外戚代表和王莽最大的靠山。

2.再说王莽。

王莽是当时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勤奋好学,儒学造诣极高,为人谦恭。当时王政君的哥哥,当朝大司马(相当于后世的兵马大元帅或武装部对总司令)王凤病重,王莽不离左右,深得好感。在王凤和王政君的关照下,24岁的王莽被封为黄门郎(相当于帮皇帝传旨的秘书),公元前16年又被加封为新都侯,官拜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最终升任大司马,30岁的王莽成为最有权势的重臣,负责大小政务。

如果说上面的事是王莽努力和攀附的结果,那下面几件事就暴露了其虚伪的一面。哀帝死王莽归,久经政治历练,阅历丰富已经45岁的王莽立9岁的刘箕子为汉平帝,对于一个皇帝来说9岁太小了,但对王莽来说正好!他亲自出任大司马,录尚书事,监管军事令及禁军,权倾天下!

公元3年,王莽通告天下,博采名门之后为12岁的平帝选择皇后,并特意声明,自己的女儿不参加,每天都有人请愿,说王莽的人品和德操无人能及,为什么他的女儿不能参加呢!结果他的女儿

高票当选,以退为进的策略屡试不爽!后,群臣又集中上奏,请求加封王莽为宰衡,以表彰王莽可以比拟周公和伊尹,王莽再三推辞后接受,也自认为是新时代的圣人(圣人除了老子天下第一,孔子天下第二,还有其他?)。

一年后,群臣又上疏要求加封王莽为九锡,获得了九锡说明已经无法在从皇帝那里得到更高荣誉,除非取而代之!当时全天下人都认为王莽贤德,竟然有50万人,为他请愿,要求加封九锡。考虑到当时总人口,当时所有能上疏的全上疏了。

继位第五年,平帝生病,王莽祈祷上天,愿意代平帝去死,其惺惺作态令人作呕。

王莽篡汉后,他的女儿王皇后一言不发再未见他,;15年后,在各地义军的打击下,王莽轰然倒塌,义军攻入长安,宫娥拉着王皇后劝她投靠义军,王皇后叹到,我哪有脸面去见汉家的人呢!说完毅然走进火海。

……

事物的发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心,外因通过内心起作用,王莽处处维护自己的道德楷模,大伪似真;但历史终会给他一个准确的评价!


历史与管理


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怎么装扮她,她就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你的面前,你看到的或许并不是她真实的样子。

千百年来,王朝更替,成王败寇。后人为前朝修史,胜利者为失败者立传。王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用了一些手段,夺权篡位。他夺了谁家的权,篡的谁家的位?刘家的!他最后又败在谁手上,还是刘家!刘秀肯定不会说他篡了王莽的位,所以就会说自己是刘家正统,推翻王莽,是顺应天命,光复汉室。他胜利了,自然也会将王莽一黑到底。试问中国历史上有几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得权没用手段?唐宗?宋祖?得位就正?就不小人了?正因为他们是胜利者,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就能为他们精心粉饰,歌功颂德,以彰显自己的政权正统。

王莽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的治国理念,就今天来看都非常超前,甚至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些方面我们都还在用。无奈在那个民智落后,封建思想固化的年代,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和抵制,以至于好的政策无法推行,加之天灾人祸,烽烟四起,一败涂地。试想,万一当时他胜利了,他的政策推行成功了,他的后人为他写历史,还会是今天我们读到这样吗?

所以我们看待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辨证思维。



精神小伙德发


政治人物的政治观点和他的私人道德问题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要说王莽的政治观点,那我觉得就是不合时宜,我对他本人,还是很敬仰的


不一样的历史趣事


不是吧,她执政理念很新,和现在有些相同


锦绣V山东


王莽因叛国 所以会被耻辱 他早年的那些光辉事迹是真 他礼贤下士 尊重长辈 应是个可塑之人 可后因毒死汉平帝 多谋篡位 在后被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在位15年,死时69岁。 后人对他评论就是因为 杀主篡位 所得来的


东东冬天


未必。王莽谦恭未簒时是定论,只怕不好翻案。重新定论历史人物,似乎是某些砖家之所爱。当然,史为今用,说到底是为现实服务,仿佛类比刺痛主要神经,大可不必。有道是,明明白白搁在哪,虽然费尽脑筋,效果还是一般。王有许多长处,王氏一门,只怕最有才干,而伪君子的技术最纯熟,上至皇太后下至小民,全让他骗了。硬说是政治策略也罢,反正受纲常制约,终归为奸雄。


手机用户5875231223


主要是王莽建立的新朝,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水平。也就是古代王朝中的大治!

评价中国古代帝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盛世之君人们只会议论他们的历史功绩,而王朝颓败之君人们的关注点会聚焦在他的人品上!

其实归根结底,不管盛世之君还是亡国之君他们的个人行为其实都所差无几,除了历史上几个少有的变态皇帝。大多数皇帝都是心狠手辣之辈。

王莽杀子,武则天也杀子。而武则天的历史评价则比王莽高得多,只因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君子和君王无法糅合在一个人身上!多数帝王都是心狠手辣之辈。

隋炀帝杨广作为储君的时候,也是谦恭有礼,一派君子之貌。

如果王莽开启了一代盛世,如今我们就会议论他的盛世是有多么辉煌!所以用君子和伪君子形容一代君王,实在是有失偏颇!





璨若朗星


伪君子---几乎是历朝历代文人对王莽的看法。中国世俗社会中往往把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冠以“沽名钓誉”的称谓,从古至今莫不如此。用世俗的眼光看,王莽虚伪了一辈子,但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偶尔虚伪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虚伪。


西呱短视频快乐每天


我觉得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都不能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价,尤其是要成为帝王必须要有心黑的一面,又要有仁义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