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創作風箏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今年49歲的李世華家住海淀區上莊鎮李家墳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氏風箏的第三代傳承人。在社區站崗值守之餘,他創作了風箏新品,希望用非遺文化中美好的寓意提振人們的抗疫信念,期待抗疫勝利。

非遺傳承人創作風箏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非遺傳人創作的曹氏風箏新品——肥燕風箏

“喜上眉梢”骨架和畫面長26釐米,是將純手繪的圖案糊在骨架上的經典傳統風箏。風箏每隻翅膀上都畫有兩隻喜鵲,象徵著“四喜”,寓意勝利的明天。喜鵲站在梅花盛開的枝頭,用梅花的“梅”諧音眉毛的“眉”,寓意著生活很高興、喜氣,一線工作者猶如寒冬臘月盛開的梅花,傲對風雪、堅韌不拔。風箏腿上畫有蝙蝠和壽桃,象徵“幸福”和“長壽”。畫面以藍色為基底,象徵碧水藍天下,北京最美鄉村李家墳村的環境美、人文美。

據介紹,春節期間,李世華正在工作室構思描繪春節喜慶場景的風箏時,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馬上主動報名參加李家墳村社區、村卡口防疫值守,值了近一個月的夜班。

非遺傳承人創作風箏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李世華值守夜班

值守之餘,李世華每天拿出兩三個小時製作風箏,他把深厚的情感傾注於筆端和刀刃,鋪陳在絹紙和竹篾上,花了半個月時間,創作出“喜上眉梢”。

李世華介紹,曹氏風箏共有14大類,其中最主要的是沙燕,沙燕又分肥燕(男)、瘦燕(女)、青年燕等。曹氏風箏的骨架是嚴格按照曹雪芹風箏藝術圖譜的歌訣比例尺寸來製作的,每隻風箏都不一樣。為了最大程度保證文化傳承,曹氏風箏的手藝人們至今仍採用純手工製作的方式,從骨架搭建到製作出成品,至少需要3至5天時間。

非遺傳承人創作風箏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李世華在日常防疫值守之餘製作風箏

製作時,骨架需要選用三年生毛竹,經過選竹、劈竹、刮竹、烤竹、綁紮,再在陰涼處陰乾至少一年以上,直到水分揮發合適,否則會產生“汗不去透型必還”現象。

肥燕風箏“喜上眉梢”,憧憬著抗疫勝利之時人們喜上眉梢的歡樂情景,同時告訴大家:春天來了,野外景色怡人,大家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能多放放風箏,增強體質抵禦疾病,陶冶情趣愉悅心情。

非遺傳承人創作風箏新品 期盼“喜上眉梢”那一天

“我用‘喜上眉梢’向戰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致敬。無論疫情多麼可怕,無論戰鬥有多艱難,我們都會像風箏春燕一樣,衝破遍佈烏雲的天際,迎接勝利的曙光,美好的春天一定會到來!”李世華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於麗爽 通訊員 吳京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