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力並非來自大腦(二)


意識力並非來自大腦(二)

第三節 瀕死經歷中神奇而複雜的知覺——腦死亡後的真實記憶。

“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一、瀕死體驗的典型事例

1、腦神經外科的權威在瀕死體驗中看到了她從未謀面的姐姐

艾本·亞力山大,他是個腦神經外科的世界權威。他1980年畢業於美國著名的杜克大學。他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是美國非常權威的腦神經外科手術醫師。他這一生都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

他作為一個神經外科手術的醫生。曾多次把他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而且很多人跟他描述過一些瀕死的體驗。他一直把這些當做是大腦中的一種幻覺或者記憶中的錯覺。

2008年11月10號的晚上。他突然患上細菌性髓膜炎。這是一種非常嚴重非常危險的一種疾病。致死率達90%以上,即使這個病治癒後也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後遺症的幾率是100%。

當他被送到了醫院後,始終處於昏迷狀態。按醫生的說法,如果這個狀態超過一週,這個人就基本上是植物人了。就在艾本昏迷達到一週的最後關頭,他居然醒過來了,而且最幸運的事,他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艾本醒來以後回憶道:他在昏迷的時候,看到自己站在一個黑漆漆的空間裡面。他不知道這個空間是什麼。他感覺周圍是有牆壁而且這個牆壁裡面還有血管。牆壁在動。所以他覺得好像在一個人的子宮裡或者什麼的。回到胎兒狀態。他一開始覺得有點害怕。但突然間他頭頂上泛出很強的光芒。而這個光芒迅速降下來包圍了他。黑暗消失了。然後他也突然見到一個亮的隧道里面。一下子把他傳送到某一個地方去了。在這個世界他是飛的。它一直在翱翔。他在飛的過程中就感覺自己特別的舒服。而且也隱隱的能聽到像教堂那樣那讓人愉悅的音樂。他說這個世界我從來沒有見過。不是咱們普通的世界。它飛著飛著旁邊突然出現一個年輕的女性。這個人他不認識。然後這個女的就跟他說:在那個世界裡還有很多人愛著你。你回去吧。說完了這個女的就消失了。

然後他就飛呀,飛呀飛呀,突然看見前面出現一團雲。他說進入群之後就相當於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說他總共進了三個世界裡去。每個世界都不一樣,最後進到一個黑色的隧道里之後。就回到現實世界。他看到自己躺在床上,在那昏迷。然後家人都圍著邊上為他祈禱。當他決定自己回到自己身體時,他就醒過來了。

剛開始他仍然還在懷疑他所看到的東西都是幻覺。然而在他返回醫院。調出了自己所有的在搶救過程中的腦電數據。他看了一下之後,他的世界觀就崩潰了。為什麼呢?

他說他趕回醫院時看到那些數據都顯示他的大腦是沒有工作的。他感染的是髓膜炎,整個大腦都是腫的。只有維持心跳的那些最基本部分在工作。剩下都沒有工作。在這種狀態下人是不會回憶,是不會有夢也不會產生幻覺,也沒有記憶。也就是說他在昏迷時的“幻覺”不是由腦子產生的。那麼只有一個解釋,他的靈魂真的去了什麼地方?

更令他震驚的是,經過與他的父母證實,他在昏迷中看到的女人就是他的一位姐姐,沒有從未見面的姐姐。

艾本·亞力山大的瀕死體驗徹底的顛覆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於是他在日後的日子裡,收集了大量的瀕死體驗案例,並據此寫出了《天堂的證明》一書——一本暢銷全球的書。

2夏普女士在瀕死體驗中,學會了愛,看到了未來

意識力並非來自大腦(二)

夏普女士如今是華盛頓大學的退休副教授,45年前(1970年)的一天,22歲的她心臟驟然停跳,經歷了一段離奇的瀕死體驗。下文摘自她的紀實著作《光亮之後》:

“我記得的第一件事是一位婦女的聲音:‘我摸不到脈了!我摸不到脈了!’實際上,我說,我感覺很好啊。真的好。

“我的下一個知覺是個全新的環境。……我被包在一片茂密的暗中。

“突然間,在我身下發生巨大的爆炸,發散出的光芒到達我視野的最遠方。我在光的中心……

“這光給我知識,儘管我沒有聽到任何語言,也沒有文字。我在學習關於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

“我們為甚麼在這裡?‘來學習。’

“我們人生的目的是甚麼?‘去愛。’

“我感覺自己回想起了我曾經知道、但不知怎的又一度忘卻的東西,而在此刻之前我都沒有悟到這些,真不可思議。

“這種獲得知識與覺知的喜樂經驗被打斷了。在無言之中,我知道我得回到地上的生活中去了。

“我從1米開外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奇怪儀容。我看著自己的身體——那麼熟悉的身體,而我對它的淡然讓自己也頗為驚訝。……我不再需要它了。我對它毫無牽掛。構成我所知道的‘自己’的東西已不在那裡。我的本質、我的意識、我的記憶、我的性格都在它之外,而不在軀體的牢籠裡。”

夏普女士向記者描述說,當時她一度向神祈求,讓她離開那個黑暗地方,讓她回去(迴天國)。“於是我的右側出現了一扇窗子,透過它,可以看到我稱之為‘天國’的地方。”

夏普女士說:“那裡是我的天國……那裡真美,顏色如此明豔,生機勃勃,有很多的植物,有樹,有草。而每一葉草都有自己的意識,幾百萬棵小草鋪展開去,而我知道它們每一棵的思想。它們向我打招呼。我知道那是我的疆域,如果我穿過去,我就會和它成為一體。而我也被告知,如果我穿過這扇窗子,就不會再回來。我說‘好呀’(做奔跑狀)。”

夏普女士接著說,“神用無聲的語言告訴我說,‘哦等等,你去之前,我給你看樣東西。’之後巨大的光芒再次出現……我看到高山積雪融化成水流下來,那景象很奇怪。我得知,如果我選擇活下來,我會生活在那個地帶,我不知道那是甚麼地方。我當時住在堪薩斯州——美國的中西部。我堅持說那兒和我可沒關係,我要去天堂(做展步狀)。”

“之後又出現一片強光,我眼前出現很多人,他們都是陌生人,每個人身旁都帶著英語的簽名,上面寫著密友、鄰居、同事等。他們對我沒甚麼意義,因為我一個都不認識。而我被告知,如果我選擇活下去,他們會在我的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可沒選擇活,我要去天堂。我接著往窗子那邊去,‘再見!’接著又是一片巨大的光芒,我看到自己正在幫助他人,做著一些實際的服務工作。”

12年後,夏普女士獲得了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除了創建了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IANDS)西雅圖分會。她定居的華盛頓州,巍峨的山脈貫穿全境。與她一起工作的人,也就是她在天國裡面所見到的那些人。

3、她感受到一種更清晰的意識

一個25歲患有嚴重抑鬱的護士決定服用大量由他工作的醫院取回來的藥物自殺。她服藥自殺後就躺在床上期待著死亡。但她卻迎來了嘔心以及胃抽筋的症狀。之後她決定打電話求救。她起來試圖走到電話旁。然而此時她已被過量的藥物弄得甚為迷惘即昏昏欲睡。令她非常難以站立和行走。此外。她幻覺中看到了寓所內許多細小的人阻止著她拿電話。在這迷惘狀態中,她突然覺得離開了自己的身體。她發覺自己在身體後上方十呎之處。

從這個新的視野她看到她的身體搖晃不定。看到她的身體迷茫的四周看著那些想象中的人物。她記得在身體內是曾看過這些幻像。他又可曾看見她的身體顯現著迷惘。但她自己在身體後上方十呎之處時思想清晰,沒有看到那些想象中的人物。由此可見她的意識中心也離開了他的身體,她的大腦還在幻覺以及迷惘狀態中。

二、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瀕死體驗

荷蘭Rijnstate醫院心血管中心的沛姆·凡· 拉曼爾醫生(Pim VanLommel)及其同事對在1988-1992年間被成功搶救的334位26-92歲的突發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式瀕死體驗研究。拉曼爾醫生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01年12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柳葉刀》上。

拉曼爾醫生對其中62人瀕死體驗經歷,通過嚴格的對比分析及統計檢驗,以及8年來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

1、瀕死體驗者描述的具體內容大致為,不同程度上認識到自己已經死去,出現愉快的正面情緒,靈魂離體,穿過隧道,與一種光亮交流,觀察到各種奇異的色彩和天國景象,與去世的親友見面,回顧一生,以及洞悉生死界限等經歷;

2、瀕死體驗發生於病人沒有腦電波,心電圖的死亡狀態之時;

3、瀕死體驗的有無與藥物作用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無關。瀕死體驗的深度也與患者的病情無關;

4、歷瀕死體驗後,患者大都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洞察,不再過分顧慮失去物質利益,也不再恐懼死亡。這種體驗也並未隨時間流逝,或發生實質性的記憶偏差。

儘管不同個人描述的瀕死體驗內容有差異,但它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和普遍性,而且具有廣泛的超常內容。

三、科學驗證:“瀕死體驗”是一種真實記憶,而非幻覺

瀕死體驗的經歷,究竟是一種幻覺,還是一種真實記憶?

一個由史蒂芬·羅萊斯(Steven Laureys)教授領銜的昏迷科學研究所小組和一個由賽格·布萊達特(SergeBrédart)以及哈德格·德宏(Hedwige Dehon)教授領銜的列日大學認知心理學研究所小組開展合作,共同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提出一項假設,那就是:假如瀕死者體驗到的純粹是想象的產物,那麼其現象特徵(即知覺、自我指涉、情緒等細節)應該與想象記憶的現象特徵接近;反之,如果瀕死體驗本質上是真實事件記憶的產物,那麼它們的現象特徵則應與真實事件記憶的現象特徵更加接近。

想象記憶和真實記憶特徵的主要區別在於: “想象記憶”對於干擾因素和聽、視覺混合通道的反應遠高於“真實記憶”。也就是說 “想象記憶”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出現在認識的錯誤率要高於“真實記憶”的錯誤率。

研究人員比對了三組患者的情況,這三個小組的全部患者都曾經經歷過不同情形的昏迷狀態,另外他們還專門安排了一組健康人志願者組成的比照組。研究組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比對患者對瀕死體驗的感受,以及他們對真實事件以及想象記憶方面的差異特徵。

研究的結果是令人驚奇的:測試的結果顯示人在經歷瀕死時的體驗不但與人腦對真實事件的記憶特點非常相似。甚至,人在瀕死時所能感受到對真實事件細節的體驗甚至要比正常情況下更加豐富。

有關這項研究的報告已經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