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改善腸道健康,可用上4個“腸識”

“日本人太在乎健康了。如果把好吃的食物和健康的食物放在一起,我們也許會挑好吃的,但日本人一定會挑健康的。”一位從事食品營養研究、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的研究人員說。

這位研究員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19屆腸內菌群與健康國際研討會,跟我們愛吃濃油赤醬或大魚大肉相比,在餐館裡看到的日本人通常更偏愛健康和清淡的食物。這次負責接待的一位日本長者就每天必吃納豆(一般人初次在口味上很難接受的發酵食物),並說:“含益生菌,對腸道好。”可見日本人對腸道健康的重視程度。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改善腸道健康,可用上4個“腸識”

日本人追求健康是很出名的,最直接的表現就在於對腸道的重視和了解。

1908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梅奇尼科夫,是研究長壽和乳酸菌關係的先驅者;世界著名腸內細菌學家、食品專家,2007年的“梅奇尼科大獎”得主光岡知足教授曾出版《腸內革命》一書,講述了腸道疾病是萬病之源的來龍去脈,至今該書仍處於日本出版界的超級暢銷書之一 。

為何日本人那麼重視腸道健康呢?因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腸道健康跟整個人的健康都息息相關。

腸道內有一千多億個神經細胞,負責我們下意識的活動,控制人類情感的多巴胺和多種能使人心情愉快的激素,95%都是在腸道內合成的。所以,人的情緒、幸福感體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傳遞給大腦的。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改善腸道健康,可用上4個“腸識”

腸道在我們休息時仍然在不停地工作,除了消化和吸收食物,腸道還參與很多其他器官的功能調節。

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承擔著人體大部分的排毒任務,在排毒的同時還能抵禦疾病入侵,人類機體有三大抵禦疾病的屏障,腸道就是其中一道重要屏障。

腸道也是有年齡的,不過不是按照時間來計算的,而是按照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腸道內菌群的分佈變化和階段反應變化來作為參考值的。比如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基本上在青少年時期開始雙歧桿菌數量就會開始減少,從40%下降到10%左右,腸道也就隨之開始變老。因此,腸道內的雙歧桿菌的數量通常用來作為判斷腸道年齡的重要指標。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改善腸道健康,可用上4個“腸識”

腸道內含有有益菌,比如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等,這些有益菌組成了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可以保護腸道健康,也存在一些有害菌群,比如大腸桿菌和腐敗性細菌等。如果不注意生活習慣和養生,很容易就會破壞腸道微生態環境,導致腸道提前衰老,破壞腸道有益菌群,導致有害菌群失去制約,大肆繁殖,引發多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腸道有個4A標準,可以用來判斷腸道是否健康。

這個國際腸道健康4A標準也就是大便得符合4個標準:“屁”沒有臭味、大便沒有臭味、大便呈黃色、大便呈香蕉狀。

因此,健康的腸道放屁是不會有臭味的,大便也沒有臭味,如果大便呈黃色、香蕉狀,說明腸道內菌群平衡,吃的比較清淡。

腸道的保養非常重要,要想身體健康,就要學會保障腸道的健康。那麼,如何保障腸道健康呢?

4個“腸識”保障腸道健康:

1、注意飲食衛生

飯前、便後要洗手,避免有害細菌乘虛進入腸道。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吃完飯就立刻睡覺,預防“飯醉”,飯後立刻睡覺會影響腸道消化,飯後也不要馬上運動,最好是飯後二十分鐘再散步。此外,吃飯時不要發怒,否則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影響腸道的消化和吸收。

2、排便方法和姿勢有講究

坐便和蹲便都是常見的便器,對於正常人而言蹲著排便更有保健效果,肛門周圍的肌肉會更放鬆,有助於大便排出,不過蹲著排便時間一旦超過三分鐘就容易導致直腸靜脈曲張,容易引發痔瘡。坐著排便可以防止意外跌倒,如果排便時間長,可以的採用馬桶坐便。

在排便時,要注意按照排便動作的科學性和規律性進行,在第一個排便動作結束後,應該等糞便完全掉落,產生第二次排便感時再做第二個排便動作,不要久蹲廁所,排便不可用力過猛。在排便不暢時,可以做提肛運動。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改善腸道健康,可用上4個“腸識”

3、多吃有益腸道的食物

發酵食物如蘋果醋、酸奶、泡菜等有助於人體建立健康腸道環境,十字花科蔬菜比如捲心菜、花椰菜等有利於腸道康復。

4、保持充足的休息

充足的休息可以為腸道修復提供能量,腸道的細胞每隔四五天就需要更新,因此需要足夠的休息才能保持健康。

“腸壽”才能更長壽,你學會如何保持腸道健康了嗎?

參考文章:

[1]《腸道健康有個4A標準》.健康時報.2011-07-14

[2]王元釗.懂“腸壽”的人更長壽[J].《家庭醫學:下半月》,2016(1):24-25.

[3]李偉.“腸壽”才能更長壽[J].《保健與生活》,2015(9):3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