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疫情加速蔓延,疫情防控面臨諸多難題

吳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已有逾百個國家被波及,確診病例總數超過10萬。當前,中國戰“疫”工作捷報連連,多地宣佈“清零”喜訊,歐洲各國形勢卻不容樂觀,加速蔓延趨勢明顯。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嚴重的10個國家,歐洲獨佔5席。其中,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情況尤為嚴峻。西班牙、瑞士、英國、荷蘭、比利時、挪威、奧地利等國亦有數百人確診。

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趨緊

意大利死亡病例激增,成為中國外疫情最為嚴峻的國家。據報道,10日意大利新增97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0149例,新增死亡病例168例,累計死亡631例。

法國累計確診病例也已達1784例,包括衛生部長、文化部長在內的多名高官確認感染。法國衛生部表示法國當前已處於疫情“第二階段”,國內聚集性感染頻發,恐難避免疫情大規模傳播。

德國全面排查力不從心,疫情擴散風險上升。日前,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將民眾健康風險等級由“中等偏低”上調至“中”。德國確診患者已達1524人,疫情已擴散至全部16個聯邦州。在疫情最嚴峻的北威州,“1號病患”曾於2月15日參加當地狂歡節活動。與其一同參與狂歡節活動的逾300名民眾中已有多人確認感染。衛生部門表示對所有接觸者進行逐一排查的可行性較低。

多管齊下,歐洲各國抗疫措施不斷升級

在疫情暴發初期,防控重點聚焦切斷輸入性感染源。意大利在2名中國遊客確診後,即宣佈暫停所有往返中國的航班。德國要求所有發現疑似病例的飛機必須在漢堡、杜塞爾多夫、法蘭克福、慕尼黑和柏林等五大定點機場降落,並在機場設置專門隔離區域,隨後又加強了所有出入德國的路徑管控,要求來自中國、韓國、日本、意大利和伊朗的旅客必須填寫信息登記表,安排來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等疫情嚴重或不明朗國家的難民優先進行病毒檢測。

疫情加速蔓延,防疫重點轉向遏制本土傳播。意大利“封城”措施由北部地區擴展至全境,要求民眾除非必要,取消一切旅行計劃。法國政府亦對疫情較為集中的瓦茲省和上薩瓦省的多個市鎮進行管控,包括關閉教學機構、取消大型集會、限制居民出行等。在法國全境禁止舉辦超過五千人的室內活動及部分室外活動。德國內政部建議取消所有逾千人的大型活動,並出臺大型活動風險評估準則,取消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科隆國際五金博覽會、國際健身健美及康體設施展覽會等大型活動。

加強醫療防護物資管控,優先保障本國供給需求。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攀升,多地防護及消毒用品脫銷,法德兩國相繼出臺相關防疫用品的出口禁令。法國政府徵用全部口罩及相關生產設備,供醫務人員與感染者使用,並規定普通消費者在購買口罩時必須出具醫生處方。德國內政部宣佈暫時禁止出口護目鏡、口罩、防護服、手套等醫療防護裝備。

歐洲防疫工作面臨現實性和體制性多重難題

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加大政策落實難度。由於社會體制、文化、經濟和醫療條件各不相同,歐洲各國難以全面推廣統一的防控措施。即使在一國境內,中央政府的防疫決策也往往在各級地方政府手中大打折扣。以德國為例,根據德國基本法,公共衛生屬於各聯邦州管轄範疇。聯邦衛生部及其直屬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為各州提供科學決策支持,但無法強制各州落實執行。如德國內政部建議取消全部逾千人的大型集會活動,但當前僅有巴伐利亞州確認將遵照執行,其他各州仍表示需要進一步評估。

封鎖管控不徹底,申根境內人員自由流動加大疫情防控難度。意大利是歐洲最早宣佈暫停往返中國航班,也是最早採取封城措施的國家,但依然發展為歐洲“重災區”。究其原因,航班停飛看似降低了輸入性感染的風險,但實際上導致意大利喪失了甄別和管控的主動權。申根區內人員可自由流動的現實,使得疫情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可轉由其他歐洲國家入境,再通過火車等途徑赴意。航班停飛並無實際意義,反而加大了意大利政府防疫工作的難度。此外,法意兩國所謂的“封城”措施也並不徹底。管控區域內,公共交通設施未停運,民眾出於工作、返家等理由依然可以自由出入。因此,看似升級的防控措施究竟能發揮多大效用依然需要打一個問號。

民眾佛繫心態難動搖,政府防疫措施尚需打破文化壁壘。與各國政府不斷升級的防控措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意大利廣場上的談笑風生、德國球場上的萬人狂歡以及法國街頭熙攘的遊行示威。如前文所述,意大利和法國均開始實行封鎖管控措施,德國政府亦呼籲民眾減少出行,但民眾在無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外出社交、集會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加速蔓延、無症狀感染者頻現的現實顯然仍未撼動歐洲民眾“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的防護理念。(責任編輯:唐華)(觀點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