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如果有一天,美食家不再用色、香、味老三样来衡量食物,而是用食物的牙感来品鉴美食,那么糕点一定是那个最值得品评的食物类别。


脆、酥、沙、软、糯、绵……多重感受汇聚在一块不大的糕饼里。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

对于老福州来说,藏在糕点里的,是童年的味道。

年未到,年味到。

距离春节只剩3天了,对于那些刚从异地归家的福州人来说,最能过唤醒他们味蕾的,应该就是年糖年饼了。在众多年味里,我们搜罗了24味福州糕点,每一味都是福州味,都是童年的味道。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福州人嗜甜,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写到:“福州食品的味道,大抵重糖;有几家真正福州馆子里烧出来的鸡鸭四件,简直是同蜜饯的罐头一样,不杂入一粒盐花。”

福州糕点便沿袭了闽菜重糖的这一偏好,糕点也是以甜为主,即便是掺杂肥膘肉的糕点,福州人也能以糖入肉,攻破肉味的最后一道防线。

福州糕点虽也有咸,却始终与甜不离不弃,终究还是甜中带咸,咸中含甜。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礼饼"是福州特有的饼点,最富于特色的是馅料里面腌制的肥膘小肉块。


腌过的肥膘呈白色,牙齿切处如冬瓜条般的清脆可口,丝毫没有肥膘的那种油腻感,正因有了那种甜津津的口感,使“礼饼”的魅力无它物可以替代。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礼饼


饼的上头是铺得严严实实的一层白芝麻,一点不吝啬的白芝麻烤得香喷喷的,总是令人难以抗拒。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老鼠仔应该是今年最具年味的糕点了,老鼠仔相较于其他糕点,份量最多。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老鼠仔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没事就拣几个藏在兜里,时不时掏出来嚼巴嚼巴。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芝麻条,又叫“麻芝”。个头大,外面抖一层芝麻,由糯米、麦芽糖掺和而成,黏黏糊糊,诱惑挡不住,装假牙的人可吃不得。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麻芝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红纸包是炊糖炊饼的主帅,里头包着豆粉、花生粉,细腻香酥,直捣心田,令人飘飘然。小时候,还有人喜欢裹着红纸,把红纸包碾成末倒进嘴里吃。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红纸包


包纸的麻生糕,洋酥之类,比红纸包油、腻。但小时候过年吃起来却格外可口。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洋酥


此外,福州传统的糕饼还有灶婆饼、马耳片、甘蔗、马蹄......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花生“花开亦落地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花生的朴实精神,早在小学课文《落花生》中得以了解,但要说滋味,花生却一点也不单一。

新鲜的花生,煮着吃,滋味甜香;炒香的花生,下酒喝,口感香脆;浓稠的花生浆,冬天饮,温暖绵软。

福州糕点,让花生大放异彩。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花生嘎,“嘎”有粘住的意思。炒香的花生,浇上热糖,粒粒分明的花生便粘在了一起。花生嘎很容易粘住牙齿,即便这样,人们还是会吃个不停,舍不得放下。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花生嘎


等到热糖完全冷却了,也就不会那么粘牙、那么好玩了。这时花生嘎的滋味也就从粘到了酥,那么“嘎”就又有声响之意。

整个吃花生嘎的过程,都是对牙齿的磨砺。除此之外还有白芝麻嘎和黑芝麻嘎,它们比花生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花生糖很常见,里面是花生,外面是糖,或白或红,牙感嘎嘣脆。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老人说,小年这天要用好吃的粘住灶神爷的嘴,才好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专拣好话说,不说我们的坏话。

想必福州灶神爷的牙,也早已被福州糕点折腾坏了。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在福州,祭灶过后,农历二十五便是分年了。

这时家家户户开始筹备祭祖,磨浆、洗甄、揉粿叶。祭祀公婆,保佑儿孙来年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而糖粿必不可少。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红糖粿


红糖粿(红年糕),大块的红糖下锅,加水大火熬成红糖浆。把糯米粉慢慢倒入糖浆里,边倒边搅拌均匀。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在竹屉里铺上糖粿叶,将搅好的红糖糊倒入,上锅大火蒸。蒸熟后,就会散发出一股独特清香。

红糖粿,还寓意着年年高,年年红。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红糖粿


除夕吃团圆饭前,也要将年糕摆上桌。糖粿可以蒸,也可以煎炸。煎糖粿是很多人的最爱,咬下去,外皮酥,口感软嫩香甜,味极佳。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福州年糕除了红白糖粿以外,还有菜头粿(萝卜糕),以及肉丸。


菜头粿里偶尔还会加入紫菜,炸出来的最好吃。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肉丸以地瓜粉,芋头丝和肥膘肉为原料调入红糖,放在铺上荷叶的蒸笼炊熟。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木金肉丸


也有人喜欢用花生代替膘肉,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圆状,入蒸笼时,有意捏成团状,炊熟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腻。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老人们最喜欢米齐,福州话读:zie。米齐,就是是糯米包糯米。

小时候很喜欢看人做米齐。把浸泡好的糯米装入白色米袋,用石磨或重物将水分压出,让里面的糯米成团。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揪一块搓扁,包入红糖糯米馅,收口搓成小圆饼按在正方形的艳山姜叶垫上。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米齐


入蒸笼蒸熟,出笼后在用筷子逐个点上红点,有见喜太平的寓意。奶奶吃米齐,很少炸着吃,较常直接煮,蘸白砂糖吃。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福州糕点里,松软香甜的黄米糕特别受人喜爱。用鸡蛋、面粉、米粉、白糖为原料,隔水蒸煮,出炉后蓬松可口,甜而不腻。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黄米糕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千页糕


千页糕,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烰油米时”色泽金黄油亮,皮馅分离、外香酥,内甜软。

糯米洗净泡水,磨制成水磨粉团。红糖加水熬成糖浆,糯米粉团加入糖浆,反复揉和制成坯。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烰油


用坯包上豆沙馅,成为油生坯,面贴一粒花生仁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锅,用铁勺轻轻翻动,等油皮亮膨胀似球形,色呈焦黄时,就可捞起沥油。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猪油炒米,你大概也不陌生。脆酥香甜,口感舒适,用开水泡食,不糊不渣。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猪油炒米


术米(一种红色的糯米)筛去米牙,放水浸透,捞起将水淋净,加入猪油拌匀,放入蒸笼蒸熟晒干后投入鲜猪油锅内炸至酥松捞起,放入白糖、饴糖和清水熬成的糖浆内,炒拌均匀后投入木框铺平,撒下冰糖碎片,再切成方形脱模即可。

福州最出名的猪油炒米要数宝来轩的。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清甜爽口,饼形的螺纹层层叠叠,有点像西安的牛肉饼。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菜头饼


菜头就是萝卜,作为福州的传统佳点,菜头饼选用白萝卜,加上猪油、白膘肉、炒花生仁等作馅料,精面粉制成酥皮压扁包馅,制成饼坯放入油锅炸制而成。

炸出来的菜头饼皮酥,具有猪油及萝卜的香味。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虾干饼,福州名小吃,和光饼,征东饼齐名。饼里放着葱,肉末,小虾米,烤好出炉酥脆飘香。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虾干饼


其实,福州糕点的种类和特色,用文字说不尽也道不明。因为这其中,饱含着福州人的智慧创造,和福州游子的乡愁。

愿你在新年,能寻回属于自己的地道福州味。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百饼园、聚春园官网及网络。


-END-


福州传统糕点:没有一块肥膘肉能咸着走出福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