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網上有句流行語"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兒時讀明史,瞭解到張居正這位後人評價極高的明朝第一首輔,一直不明白,一個心高氣傲,生活奢侈,收受賄賂,貪財好色的人怎麼會被後人評為明朝第一首輔?難道這些人都是選擇性眼瞎,間歇性失憶嗎?我心中只有憤憤的四個字: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張居正,神童出世,12歲中秀才,13歲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師從前內閣首輔徐階,徐階設計整垮了大貪官嚴嵩父子,而他本人也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結為政治同盟推翻了內閣首輔高拱,至此張居正算是坐上了朝廷第一輔臣的位置。

張居正上位時,萬曆皇帝才9歲,李太后又十分信任張居正,國家大事基本都由他代為打理,張居正不僅掌管國家大事,還要擔任小皇帝的老師。有人評,萬曆前十年這個天下的不姓朱,而是姓張,可見張居正的權利之大。

“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擁有這麼大的權利,張居正也充分利用他的權利幹了很多有益國家的事,最著名的當屬他的"一條鞭法",該法的實施,革新了當時混亂腐敗的賦稅制度,隔斷了貪官汙吏們貪稅亂稅的途徑,也減輕了農民的賦役負擔,充盈了國庫,有效緩解了國家的財政緊缺……

除此之外他創立考成法,整頓吏治;重用良將,穩定邊防要塞;興修水利,農商並重……網上有人評價張居正為明朝續命六十年,我想張居正先生對此也是受之無愧的。

“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可歷史總是複雜的,人也是,有如此豐功偉績的大改革家張居正,他也是一位玩弄權術的好手,他也有講排場,講奢靡生活的黑歷史,也有貪戀美色,蓄養姬妾,酒池肉林的緋聞,也有"我非相,乃攝也"這樣的野心和孤高。

兒時只覺得眾人太過吹捧他,眾人只見其好,不見其壞。時過境遷,再望浩然史海,才覺當時的魯莽。作為朝廷第一首輔,同時也是一位從小飽讀詩書的神童,張居正難道會不知自古變法的難度,又不知古今變法者有幾人能得善終?

“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戰國的商鞅,漢朝的王莽,宋朝的王安石,哪一個得到好下場了?可他依舊做了。今人看歷史,總喜歡脫離時代而論,明朝不是我們現在"掃黑除惡""蒼蠅老虎一起打"的新社會,也沒有我們今天一夫一妻,男女都要貞潔自愛的道德標準。張居正只是一個俗人,他有虛榮心,他好色,他也奢侈,但同時他也是不個不俗的人,他敢於變法,敢於挑戰傳統腐敗的制度,敢於為人民和國家謀利益。

“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以前只覺得非黑即白,現在才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複雜的個體,今人古人都一樣,你很難用同一情感色彩的形容詞去概括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人真的是太複雜了,並不是非好即壞,非正即邪。

當年明月先生對張居正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評價,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德不配位”的明朝第一首輔,年少不懂張居正,讀懂已是不惑年

一句話,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經歷,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