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结宦官,攀附后宫,明朝内阁首辅万安算不算是外戚干政?

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曾立下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

”,于是明朝成为了封建王朝中,受外戚干政影响最小的朝代。终明一朝,后宫之人,也就孙皇后、张太皇太后、李太后曾经接触到了权力的边缘,但也是极为克制,将大部分权力交还给了内阁。

巴结宦官,攀附后宫,明朝内阁首辅万安算不算是外戚干政?

▲朱元璋历史画像

也正因为外戚势力薄弱,明朝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极少走后宫路线。但有一个人却例外,此人先是主动投靠结宦官养子,而后因与万贵妃同姓,自称是万贵妃子侄,最终官拜内阁首辅,他就是万安,人送外号“万岁阁老”。

万安乃是正统十三年进士,能力平平,《明史》直言“安无学术,既柄用,惟日事请托,结诸阉为内援”,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长相出众,“长身魁颜,眉目如刻画,外宽而深中”。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长”,那就是能够放下颜面。

巴结宦官,攀附后宫,明朝内阁首辅万安算不算是外戚干政?

▲万安历史画像


为了巴结宦官永昌养子李泰,厚颜尊称比自己小李泰为兄长,而自己以弟弟自居。万安的这种行为让李泰非常受用,以至于每逢有升迁机会,李泰总是优先推荐万安。于是朝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万安见人便称李泰为兄长,而李泰则不遗余力推荐万安进步。

不过,这种情况等到李泰“谦让”万安先进内阁就停止了,原因是“忽暴病死”,至于为什么突然就暴病而死,已经无可考究,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李泰能力的极限也就是帮助万安进入内阁。

相比于巴结李泰,结交万贵妃更能体现出万安的圆滑性格,万贵妃凭借与朱见深特殊的患难经历,在整个后宫呼风唤雨,但宫女出身的万贵妃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出身卑微。万安抓住万贵妃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竭力证明自己就是万贵妃的子侄。一个需要宫中靠山,一个需要宫外支持,两人一拍即合。

巴结宦官,攀附后宫,明朝内阁首辅万安算不算是外戚干政?

▲万贵妃影视剧照

事实证明,一旦后宫与外臣联手,确实能够迸发出很大的能量,礼部侍郎邢让、国子祭酒陈鉴与万安交恶,很快就被下狱除名;万安自诩“南党”,于是内阁刘珝、尚书尹旻、王越等北方人遭到严重打击;刘珝、王恕、马文升、秦纮、耿裕等人看不惯万安,也相继遭到处罚。总之一句话,官拜内阁首辅的万安,眼里只有两种人,自己人和敌人。

然而,虽然权势滔天,但是能力平平确实无法更改的事实,于是他干脆另辟蹊径,不谈治国理政,只求迎合皇帝。皇帝召见,其他朝臣刚刚准备谈论政事,他便高呼“皇帝万岁”,其他人不得已也只能选择告退,“万岁阁老”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搞了几次之后,“帝自是不复召见大臣矣”。

巴结宦官,攀附后宫,明朝内阁首辅万安算不算是外戚干政?

▲朱见深影视剧照

我国有句古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万安为了讨好朱见深,曾经向朱见深进献了不少事关房中术的书籍,而且为了让朱见深记着是自己,他在每本书后面还署了名。结果朱见深驾崩后,明孝宗朱佑樘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些书籍,当然也看到了万安的署名。

东窗事发,万安“愧汗伏地,不能出声”,而后朱佑樘又命其读百官弹劾他的奏折,万安虽然吓的汗流浃背,但始终没有离开的意思,原因可能是吓得腿软了,也可能是还想争取皇帝的宽恕,不过怀恩直接上前摘了牙牌(当然是在皇帝的授意下)。随后,万安致仕,两年后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