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亲爱的安德烈》,是台湾作家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三年书信往来而写成的一本书。和普通母子之间交谈的生活琐事不同,龙应台和儿子探讨的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对人性,对民族,对社会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和大多数普通家庭里的母子关系一样,龙应台和儿子之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错位,知识结构和文化时代的不同,存在着不少的代沟和阻碍。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了欧洲,前往台湾就任台北首任文化局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的时候,安德烈已经变成了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小伙子了。三十岁的年龄差距,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品位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甚至是冲突。

但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坦诚沟通、互诉衷肠,从而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真正地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世界。

《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其实,像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之间发生的故事一样,父母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代沟和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

很多父母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缘故,总喜欢代替孩子去看待这个世界,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自己有着评判事物的标准和方法。这无形中就在两代人之间造成了阻碍,形成了代沟。

消除阻碍、弥平代沟的关键就在于两代人之间能否成功和谐地沟通,龙应台和安德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完全可以像龙应台和安德烈那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坦诚交流,打开彼此的心扉。因为很多时候,造成父母子女之间冲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彼此不够了解,沟通不够深入。

我们现在再去回忆自己十八、二十岁时候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会感到很幼稚、很天真。试想,如果我们可以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的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走的路也许会更轻松一些,选择的方向也许会更明朗一些。

《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同时,龙应台教育孩子的格局观和看待事物的世界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谈到工作时,当说到当时巴黎失业率已达到40%,龙应台担忧自己的儿子将会是其中一个,然而安德烈却问母亲如果你的儿子非常平庸要怎么办。

龙应台回答,你的快乐对我最重要。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我们每个人对此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解释。

龙应台说:快乐最重要。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谈到学习时,龙应台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时,常常是怀着功利性的诱导,以“金钱”、“地位”、“名声”作为指向,让孩子认为那才是成功的的人生。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价值观,扭曲孩子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立的性格特点,适合其发展的道路才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而不是以庸俗的价值观去定义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

《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谈到理想主义时,安德烈对学校发生的暴力事件及阶层冲突事件发表了自己看法,龙应台说:我实在以你有正义感和是非的判断力为荣耀,但是我也愿你看清理想主义的本质──它是珍贵的,可也是脆弱的,容易腐蚀腐败的。很多人的正义感、同情心、改革热情或革命冲动往往来自一种浪漫情怀,但是浪漫情怀从来就不是冷酷现实的对手,往往只是蒙上了一层轻雾的假的美丽和朦胧。我自然希望你的理想主义比浪漫情怀要深刻些。

这些话对我们的现实社会更有指导意义。一个人的不断成长是理想主义不断遭受考验的过程。同样,我们在面对一些群体性问题、事件的时候,要有独立的判断力,更要有审慎的思考力。不能因为一时冲动、一时兴起,就失去了理智。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学会冷静地分析与权衡。深度的思考力是我们需要终身培养的一个能力。


《亲爱的安德烈》,什么是亲子间最好的相处方式

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但如何以一个更好的方式去爱,却是我们每一个都要学会的。试着换一种方式和我们父母沟通,试着换一种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试着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