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第一諫官,皇帝都被懟,去世後用21口棺材,分7門而出

宋仁宗在位時期,包拯堪稱是諫官的代表,當時宋仁宗偏愛張貴妃,張貴妃出身一般,一心想要為自己的父親謀取官職。宋仁宗經不住張貴妃每天的哭哭啼啼,於是在上朝時候,宣佈此事,朝中大臣面面相覷,只有包拯站出來,認為這是賣官鬻爵,說的慷慨激昂,連唾沫都噴到宋仁宗的臉上。

他是南宋第一諫官,皇帝都被懟,去世後用21口棺材,分7門而出


宋仁宗非但沒生氣,還頂著一張唾沫臉,來到張貴妃的住處,讓張貴妃看看,不是我不給你辦,而是包拯不同意。張貴妃素來知曉包拯為人,見皇上受了委屈,日後也再沒有提及這件事情。包拯也就是遇到宋仁宗,能夠安然無恙,不然鐵定9條命都不夠送的。

他是南宋第一諫官,皇帝都被懟,去世後用21口棺材,分7門而出


包拯早年至孝,28歲進士及第,開啟漫漫官場人生,他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他是南宋第一諫官,皇帝都被懟,去世後用21口棺材,分7門而出


青天大老爺包拯深受人們尊崇,但是在他在下葬時,所用的規格卻與尋常人不同,出殯那天包拯家人用21口棺材,分7門而出,這是為什麼呢?

他是南宋第一諫官,皇帝都被懟,去世後用21口棺材,分7門而出


原來包拯生前公正廉潔,斷案無數,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情,更是向皇帝彈劾貪官汙吏,所以得罪了跟多達官貴人。包拯活著的時候,這些人避之不及,但死後必定想盡辦法報復,所以他故意佈局,死後出殯那天,包拯家人安排21口棺材,先後從7個城門抬出,在不同地點同時下葬,減少了仇家報復的可能性。更有趣的是,盜墓賊在行業裡還立下規矩,除了關公的墓不能盜掘之外,包拯的墓也不可以盜,可見包拯在當時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