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現四代傳播者,新冠病毒傳播上限在哪兒?四代以後呢

一場年會致四省六市29人確診,完成四代傳播!

最近一張病毒瘋狂傳播的圖譜傳遍網絡。尤其是2月12日,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宣佈,實施“戰時管制”的通告後, 2月13日、14日,孝感市和黃岡市宣佈升級防治管控措施,引起廣泛關注。

A傳B,B傳C,C傳D……新冠病毒會一直傳播下去嗎?在傳播過程中病毒傳染力會降低嗎?

新冠肺炎|出現四代傳播者,新冠病毒傳播上限在哪兒?四代以後呢

A傳B,B傳C,C傳D……第四代傳播者的出現意味著什麼?病毒在傳播過程中活性變化了嗎?經過幾次傳播後病毒傳染力會降低?會一直傳播下去嗎?

放心,病毒不會無限制的無限代際傳播

“一、二、三、四代傳播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傳播者(感染者)與病毒原始傳播源代次的遠近。”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介紹,第一代傳播者往往是那些疫情當中病毒首次感染的人群,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而言,第一代傳播者甚至可能早於海鮮市場內的感染者。

以此類推,二代則是被一代傳染的武漢人或是去過武漢的人;三代被二代感染,四代被三代感染,而四代可能既沒去過武漢,也沒接觸過武漢人。

有人可能會恐慌,如果病毒傳播力這麼強,是不是會無限傳播下去,。胡洋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這種擔憂沒必要。根據病毒演化的一般規律,不會出現無限傳播。病毒是否能夠傳染傳播和病毒傳染的代次無關,主要還是和人們的防護以及隔離措施有關,只有有效的隔離防護,病毒多可以被阻斷傳播路徑,最終被消滅。胡洋表示,這種擔憂沒必要。病毒是否能夠傳染傳播和病毒傳染的代次無關,主要還是和人們的防護以及隔離措施有關,只有有效的隔離防護,病毒多可以被阻斷傳播路徑,最終被消滅。

越傳症狀越弱未必是好事

“此前,一些病毒學家表示,一般而言,很多病毒在傳染過程中可能有毒理減弱的趨勢,大部分一代二代的感染者症狀更嚴重,三代四代症狀可逐漸變得輕微。對此,”胡洋表示,病毒有這種傳播規律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正是由於表現不明顯,很多病毒患者可能在感染初起表現出來的症狀較輕微,尤其是潛伏期患者,甚至沒有症狀,容易放鬆警惕,不利於疾病防控。

“有一些病毒早期很兇險,比如埃博拉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對宿主的致死率高,所以如果病毒把它的宿主都殺死了,病毒也就隨之而‘亡’了,自然也就不會再傳播,這也是埃博拉病毒很難走出非洲的原因之一。”胡洋指出,通常來說,傳播能力高,感染能力強,對宿主的致死能力低的病毒更容易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對於很多病毒來說,在感染能力和致死性之間需要保持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才能有利於物種的延續。

阻斷代次代際傳播,隔離是王道

胡洋指出,想要阻斷代際傳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隔離。“一、二、三、四代的界定,需弄清病毒的傳播鏈。醫生問診時,要問清患者接觸過的可疑人,往前追查,一直追查到最初的明確傳染源。”胡洋指出,想要阻斷代際傳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隔離。一旦發現疑似患者,立即收治,集中到隔離點和醫院。

2月8日,中央指導組在武漢發出動員令,落實“四類人員”(確診患者、疑似病例、發燒居民、親密接觸者)分類集中管理措施,切實推進“應收盡收、不漏一人”。

“只要有明確傳染源接觸史,都隔離觀察,如果有症狀尤其是CT有病毒感染的表現,就需要到醫院診治。”至於防護措施,胡洋認為,一、二、三、四代傳播者不需要做過多的區分,外出戴口罩、進門清洗手臉,不是說“四代”的防傳播措施就要“打折”。“只要體內存在致病病毒,就可能成為傳染者,讓每一個人都沒有感染的途徑,最終就能隔離病毒,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