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之荊軻——一個投機取巧者和一個二流劍客促成的悲劇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太史公在《刺客列傳》中對包括荊軻在內的五名刺客的評價是"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太史公對他們的評價是很高的,把他們的行為稱為狹義之舉,不管成功不成功,他們的志向意圖很明確,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名垂千古。

可是,就從太史公寫的文章中,我們還能讀出一些與此評價相違背的東西。


《史記》人物之荊軻——一個投機取巧者和一個二流劍客促成的悲劇


一、 荊軻不是一個一流的劍客。

對荊軻的出身,太史公記載的不詳細,只說他的祖先是齊國人,後來遷徙到衛國,荊軻應該就在衛國出生,後來又到燕國。

在刺秦之前,對荊軻劍術的描寫有三次:

1、"荊卿好讀書擊劍",太史公是惜墨如金的,寫荊軻的愛好,讀書排在了第一位,擊劍排在了第二位。可見,荊軻是一個業餘劍客。

2、荊軻曾經路過榆次,與蓋聶談論劍術,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就跑了。並且這個跑不是離開了蓋聶,而是離開了榆次這個城市。因為,隨後蓋聶就派人找他,客店說荊軻已經退房走人了,蓋聶說:"剛才我用眼瞪他,他害怕了。"

3、荊軻在邯鄲的時候,與魯勾踐博,魯勾踐發怒呵斥他,荊軻就悄無聲息的逃走了,不再見面。

從這三條記載可以看出,荊軻不是一個一流的劍客,蓋聶和魯勾踐怒目呵斥他,他就嚇得逃跑了,這不是一個一流的劍客所為。


《史記》人物之荊軻——一個投機取巧者和一個二流劍客促成的悲劇


有人拿他和韓信比較,受胯下之辱而隱忍不發,是因為不值得和這些小人物計較。

其實是不能這樣對比的。

因為荊軻和韓信就不是同一種類型的人。

韓信是軍事家,需要的就是沉穩、有韌性、有大局觀,不和這種小人物計較。

而荊軻是劍客,需要的就是這種拔刀而起的血性、膽氣。

從這兩件事看,荊軻缺少的就是這種血性。退一步說,就算不與這種小人物計較,也沒必要當時就離開這個城市吧。顯然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惹怒了這兩個人而害怕的逃跑了。

在荊軻刺秦失敗之後,魯勾踐聽說後評價到:"唉!太可惜了,他不講究刺劍的技術啊,"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荊軻的劍術確實不怎麼樣,不是一個一流的劍客,也缺少一流劍客的那種膽氣、血性。

二、 荊軻是怎麼被推薦給太子丹的

荊軻到了燕國,和一個叫高漸離的非常要好,高漸離以屠狗為業,並且擅長音樂,荊軻愛好喝酒,他們倆天天在燕國市場上喝酒,喝醉的時候,高漸離就擊築伴奏,荊軻唱歌。 一會唱歌,一會哭泣,旁若無人的樣子。

應該說荊軻很會炒作,用這種標新立異的行為引起人的注意。

而荊軻在別的諸侯國的時候,都與當地賢士豪傑德高望重的人結交,到了燕國,燕國的處士田光先生也善待他,認為他不是平庸的人。

可見,荊軻引起田光的注意,靠的不是劍術,而是靠標新立異的行為和結交賢士豪傑德高望重的人的行為。

太子丹急於找人報復秦王,他老師鞠武就把田光推薦給了太子丹,田光又把荊軻推薦給太子丹,至此,荊軻走進了太子丹的視線。

三、 荊軻願不願意接受刺殺秦王的任務

荊軻是不願意的,至少從兩點可以看出來。

1、 太子丹第一次見到荊軻的時候,說出了刺殺秦王的計劃,荊軻的回答是"這是國家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勝任。"

荊軻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的,也就是說荊軻知道自己的擊劍水平有多高,沒有把握完成這件事。那麼為什麼又答應了呢?

一是田光已經為此事自殺了,二是太子在面前長跪不起,三是荊軻長期以來在眾人面前塑造的就是憂國憂民的形象,現在到了出力的時候,不答應對不起自己塑造的形象。

當然,也有人說這是荊軻謙虛,古人都是這樣,要謙虛一下。好吧,姑且可以理解為荊軻謙虛了一下。且看第二點。


2、 荊軻答應之後長時間沒有行動,也沒有為行動做任何準備。

這個時間有多長呢?太史公只用了兩個字"久之"。

我們可以推測出來。

太子丹第一次見到荊軻的時候和荊軻說的話中有這樣一段"今秦已擄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眾距漳、鄴。"

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王政十七年,秦滅韓,置潁川郡。

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太子丹第一次見到荊軻是秦王政十八年,荊軻刺秦是秦王政二十年。

拖延了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秦滅掉了趙國,兵臨燕國邊境。

而這三年中荊軻在幹什麼呢?

《史記》人物之荊軻——一個投機取巧者和一個二流劍客促成的悲劇


荊軻在享受太子丹給他提供的豐富的物質生活。

住在高級賓館裡面,太子丹天天上門看望,提供精美的食品,還不時的送一些奇珍異物,車馬美女任由荊軻享受。

唯獨沒有看到荊軻為刺殺秦王這樣一個艱鉅的任務做絲毫的準備工作。就連臨行前荊軻提到的等待的那個人,在這三年時間中荊軻也沒有事先聯絡一下,沒有給太子丹彙報一下,更沒有和這個人還有太子丹商量一下行刺的細節問題。

這就很可疑了。是在等待機會嗎?還是在拖延時間?荊軻打算再帶一個人參加這次行動,至少應該給太子丹彙報一下,可是,三年來完全沒有提到。

一直到太子丹再次催促,荊軻不得不起身了。才向太子丹抱怨"我等的人還沒有來。"

荊軻等的人是誰呢?包括太子丹在內,沒有人知道。

只有兩種可能:

1、 這個人是一個真正的高手,荊軻知道自己的水平一般,想找這個高手幫忙,可是這個高手始終不肯出山。

2、 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是荊軻為自己拖延時間而找的藉口。

荊軻只有勉為其難了。


《史記》人物之荊軻——一個投機取巧者和一個二流劍客促成的悲劇


太子丹的計劃是否可行,我們這裡不討論,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荊軻只是一個執行者,只需要完成太子丹的命令就行。

荊軻沒有把握完成太子丹交給的任務,在田光以死相激、太子丹長跪不起的情況下,再加上自己的光輝形象已經吹出去了,荊軻違心的接受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務。當然,這種事情,換成任何人,都沒有必勝的把握。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但是,仔細分析荊軻的所作所為,離英雄似乎還有一些差距。

荊軻為自己接受的任務付出了代價,慘死在秦王大殿上,太子丹寄予全部希望的刺秦一事也宣告失敗。整個刺秦一事就是想一蹴而就的投機取巧者和一個二流劍客促成的悲劇。

蘇軾有幾句詩對荊軻做出了評價:

荊軻不足說,田子老可驚。

燕趙多奇士,惜哉亦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