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指南》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相關技術文件。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調查與管理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特定場所消毒技術指南》和《特定人群個人防護指南》。

中国疾控中心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本文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指南》做了整理,其他內容可到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15/202003/t20200309_214241.html 查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調查指南

為指導各地疾控機構規範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掌握病例發病情況、暴露史、接觸史等流行病學相關信息,分析聚集性疫情的傳播特徵和傳播鏈,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判定,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傳播,特制定本指南。

一、調查目的

(一)調查病例的傳染源,追蹤和判定密切接觸者;

(二)調查病例的發病和就診情況、臨床特徵和危險因素等;

(三)調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傳播特徵和傳播鏈。

二、調查對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調查內容和方法

(一)個案調查。

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於24小時內完成初次流行病學調查,可通過查閱資料、詢問病例、知情人和接診醫生等方式開展。在出院病例完成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後,儘量補充收集填報病例樣本採集與檢測信息。

個案調查主要調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基本信息、發病與就診、危險因素與暴露史、實驗室檢測情況等,填寫個案調查表(表1),其中疑似病例僅填寫病例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同時,追蹤調查、判定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填寫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健康狀況監測個案表,詳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調查與管理指南》。

表1 個案調查表

中国疾控中心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中国疾控中心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二)聚集性疫情調查。

縣(區)級疾控機構根據網絡直報信息和病例個案調查情況,對符合定義的聚集性疫情立即開展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病例的感染來源、密切接觸者等信息,重點調查病例間的流行病學聯繫,分析傳播鏈和傳播途徑,調查與分析方法見附件。

四、組織與實施

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由病例就診醫療機構所在的縣(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疾控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單位應當迅速成立現場調查組,明確調查目的,制定調查計劃,確定調查組人員及職責分工。調查期間,調查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市級、省級、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根據疫情處理需要趕赴現場,參與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五、信息的上報與分析

縣(區)級疾控機構完成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個案調查或聚集性疫情調查後,將個案調查表和調查報告及時通過網絡報告系統進行上報。各地應對流行病學調查信息質量進行審核,並根據調查進展及時補充和訂正相關信息。

聚集性疫情調查結果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的要求,填報事件的基本信息、初次、進展和結案報告,並將聚集性疫情病例關鍵信息(參見附件)附在結案報告中。

附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

調查與分析方法

一、聚集性疫情定義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車間等)發現2例及以上的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且存在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二、聚集性疫情發現

(一)通過病例的個案調查,查找有密切接觸或共同暴露史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

(二)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查找同單位或同住址,且發病間隔在1至2個潛伏期內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

(三)彙總分析個案流調報告,查找不同地區、在發病前14天內均有乘坐同一航班和火車車次,或參加相同旅行團或會議等具有共同暴露史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

三、調查內容

(一)病例和密切接觸者調查。

聚集性疫情相關病例的調查應重點關注:

①病例及密切接觸人員有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旅行或居住史;

②是否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的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③接觸類型、接觸距離、頻率及採取的個人防護措施情況等;

④病例相關活動軌跡;

⑤核實並登記病例姓名、身份證號碼及聯繫電話。

初始調查時,聚集性疫情相關病例的時間範圍可不限於14天,相關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也需納入調查。結案時,應根據流行病學和實驗室調查做出是否為聚集疫情相關病例的最終判定。

密切接觸者調查時應重點關注:①密切接觸者發病、標本採集和檢測情況;②密切接觸類型,如聚餐、家庭共同生活、同乘交通工具等;③密切接觸者轉歸情況。

(二)病例暴露場所調查。

1.家庭暴露:調查病例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人數、接觸及個人防護情況;家庭環境,包括房間數、面積和通風與空調使用情況,洗手設施情況;單元樓的電梯使用及消毒情況等。

2.聚餐暴露:調查聚餐時間、地點和人員及座位分佈,聚餐環境、通風與空調使用情況、洗手設施情況,可能導致傳播風險增加的行為等。

3.集體單位:調查病例所在工作場所的人員數量、工位分佈、車間分佈、工作接觸方式及工作人員防護情況,工作場所、食堂、宿舍、衛生間等相關場所的環境衛生、中央空調、新風系統使用與通風情況、洗手設施情況,電梯使用及消毒情況。

4.交通工具:調查乘坐的交通工具種類、座位分佈、通風和空調使用及消毒情況、洗手設施情況,同乘人員數量、健康狀況和個人防護情況等。

5.公共場所:病例暴露於商場、超市、公共浴池、酒店、養老院、醫院、婚禮/葬禮現場等公共場所的停留時間,人員數量或密集程度及個人防護情況,公共場所佈局與面積、通風和空調使用情況、電梯使用及消毒情況、洗手設施情況等。

(三)採樣與檢測。

所有病例應按照相關要求開展標本採集與檢測。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懷疑為無症狀感染者或潛伏期內傳播等特殊情形,在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情況下,建議增加採樣和檢測頻次,並採集發病後7天內和3一4周後的雙份血清標本留存備查。

三、調查內容

(一)病例傳播鏈分析。

根據病例發病時間繪製流行曲線,結合與首例病例的關係、發病前14天暴露史及發病後的活動軌跡,繪製發病時序圖或病例關係圖(圖1、圖2),分析傳播鏈。

中国疾控中心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二)病例代際分析。

根據流行曲線、時序圖或病例關係圖,結合潛伏期、暴露史,逐一判斷病例代際。每起聚集性疫情的代際判定可參照以下原則:

第一代病例通常為發病時間最早的病例,即聚集性疫情的首例。如果懷疑存在無症狀感染者或潛伏期傳染的情況,均需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定。

第二代病例判定原則上符合以下三個條件:①發病前14天內僅與第一代病例有過接觸史;②未曾到過或居住在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的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的國家或地區;③無醫院就診等其他可疑暴露史,或所在地區未發生明顯的社區傳播。

第三代及以上病例判定可參照二代病例判定原則。若病例在發病前14天內與前兩代病例均有接觸,則代際無法判斷。

(三)潛伏期分析。

對單個病例準確計算潛伏期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①二代病例與首例病例有明確的接觸史;②二代病例與首例病例接觸時間較短;③二代病例除與首例病例接觸之外,在發病前無任何其他相關暴露史或接觸史。

在聚集性疫情中,若發現單個病例的潛伏期超過現有研究的最短和最長潛伏期範圍異常值,應核實是否符合上述條件,確認病例發病時間和與首例接觸時間的準確性。

(四)潛伏期傳染性分析。

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首例存在潛伏期傳播,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①首例與二代病例接觸時均無任何臨床症狀或體徵,且二者發病後無接觸史;②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觸首例後14天內發病;③二代病例除與首例接觸外,無其他相關暴露史或接觸史。

建議調查時,首例應儘早採樣,若首例陽性標本的採樣時間早於二代病例的發病時間,則證據更強。此外,還建議採集首例發病後7天內和3一4周後的雙份血清標本留存備查。

(五)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分析。

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無症狀感染者為傳染源,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①無症狀感染者與二代病例有明確的接觸史,且二代病例發病後與該無症狀感染者無接觸史;②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觸無症狀感染者後14 天內發病;③二代病例除與首例接觸外,無其他相關暴露史或接觸史。

建議調查時,應儘早採樣,若無症狀感染者陽性標本的採樣時間早於二代病例的發病時間,則證據更強。此外,還建議採集調查當日及3至4周後的血清標本留存備查。

(六)傳播途徑分析。

在現場調查中,應注意收集病例間的接觸方式、距離及時間,接觸時個人防護和手衛生等相關情況,調查暴露場所的面積、人員密度、通風及空調使用情況,綜合分析可能的傳播途徑。

發生在飛機、高鐵車廂、網吧、歌廳等密閉空間的聚集性疫情,分析發病與首例病例座位距離、近距離交談時間, 廁所暴露、手衛生及個人防護等相關因素的關聯性。如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無法解釋病例的時間和空間分佈,懷疑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時,建議儘可能採集機艙、高鐵車廂及廁所等

相關場所的空氣樣品、環境塗抹拭子等,檢測病毒含量和活性。

五、調查報告撰寫提綱

(一)背景。

介紹事件的發現和報告過程;當地疫情概況,包括髮病數、死亡數和病死率等。

(二)流行病學調查。

1.描述事件病例總數和分類(包括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重症及死亡情況。

2.按發病日期逐一描述每例病例的基本情況(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發病時的居住地址、身份證號碼)、發病和診療經過、臨床表現、標本採集和檢測情況、病情進展及轉歸情況、暴露史、密切接觸者、發病後活動軌跡、個人防護措施情況等。

3.根據病例調查結果,繪製流行曲線、時序圖、病例關係圖,梳理總結聚集性疫情調查的關鍵信息填寫表2。

表2

中国疾控中心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三)病例暴露場所調查。

描述暴露場所的環境、共同暴露人數、人員接觸和防護情況。必要時,可繪製暴露場所平面圖。

(四)密切接觸者調查。

描述病例與其密切接觸者的關係、接觸方式和頻率、最早和最後接觸時間,確定密切接觸者總數、轉歸情況及人數。

(五)採取的措施。

描述針對此次聚集性疫情采取防控措施的種類、時間及落實情況。

(六)調查結論。

判斷疫情傳播代際和傳播鏈,明確傳染來源和傳播途徑。

(七)建議。

基於此次聚集性疫情調查結果和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防控建議。

1. Lancet最新文章:武漢COVID-19住院患者的臨床進程及死亡危險因素分析

2. 面對如此多的新冠臨床試驗,要正確解讀治療的有效率

3. COVID-19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的一項流行病學分析顯示,兒童感染率與成人相似

關注醫咖會,及時獲取最新重磅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