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导语:纵观概览我国的历史文明进程,自秦代开始,一直到清朝封建王权的陨灭,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政治体制,一直都表现为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形态

。虽然在建立伊始,其显示出了极强的凝聚力和包容性,但这样的延续随着封建王朝君主专制的势力达到顶峰之后,就逐渐显现出其弊端,并在延续了21世纪之后,对我国的历史与文明产生了不同方位的影响。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标志清王朝覆灭的辛亥革命

清代之前的明朝,是中国由汉民族主导的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皇权王朝,对它内容、结构。运行过程、历史变迁的研究足以深挖中国历史中古代政治制度的种种因果关联。在这一方面,由著名历史研究学者李渡教授所著的《明代皇权政治研究》堪称中国君主专制研究书籍中的翘楚。虽然整书篇幅较少,但因其系统化、方位化的论述和探讨,使得明代皇权的权力结构、政治基础、皇权政治要义、皇权与军权等诸方面受到全面的分析和概览。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对李渡先生所著论作的解析来进入到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帝王专权制度化的世界中

作品的选题及学术方向

从书的书名上不难看出该书即是第一部系统化研究明代皇权统治制度的专科类著作。说到皇权,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中,皇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一直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的研究核心。虽然皇权政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是以往的论著大都局限于狭隘的,片面的研究,所关注的基点也是完全围绕学术圈已经探讨得出结果的个别方面。

在此基础上,皇权的专制问题无非就是与相权的冲突,或者是局限于一朝一代的断代史,拘泥于传统一朝政治的解构,在大体上完全没有将具体朝代及皇权政治下的演变做到细节性的转述。就这样,李渡的《明代皇权政治研究》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学术圈的舒适圈。跳脱出不一样的思维。该书则从秦以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变迁中来把握明代皇权的独自特征,从权力结构来阐述明代皇权的构成,从而首次建构起有关明代皇权与皇权政治的明晰系统的图像。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中国上百年来的政治中心

作者指出:"权力结构是明代皇权运作的制度依托,集中反映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内在性质和基本特点。我们研究明代皇权政治,必须深刻了解和把握明朝权力结构与以往历代国家权力结构之间的重大差异。这种权力结构,指的是在中央朝廷介于皇帝与文官百僚之间的权力机构以及这些权力机构之间和皇权构成一体的权力关系。"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明朝内阁官员

这种权力结构与往代的重大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阁和司礼监,这两个明代最重要的中枢权力机构,都不是国家最高一级行政实体,而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办事机构,不具有宰相机关总揽国政的地位。第二,明代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监察权之重,超越历代,监察官员的权力既广泛又重要,渗入到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东厂和锦衣卫之类的特务机关,成为皇权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明朝极端君主专制统治中,发挥着突出的特殊作用。内阁、司礼监、督察院和厂、卫,这些介于皇帝与百僚之间的中央机关的运作机制,不同于汉、唐、宋、元诸朝。"领导和监督政府各部门工作的不是传统的`相权',而是皇权。皇权之外,不存在任何相对独立的权力中心。"

明代皇权的政治性架构

在明代,皇权是一切国家性政治活动的力量源泉,与前朝无所异样的是,皇权本身就代表了国家政治机关的合法运作及合理保障,任何脱离了皇权而独自存在的政治性运动势必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持。明代政治机关例如中枢权力运作的总枢纽,阁、监、院和厂、卫都是皇权各方面机能的延伸和扩张,或是保卫皇权,或是强化皇权的统治效能,而明朝的皇权借助这些机构,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监察诸大权于一身,可以说,明代的皇权是所有机关化政治机构的统一体。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明太祖朱元璋

"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全新皇权就是跳脱于前朝的独特存在,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个新的起点与高峰。在这样的意义上,李渡重新对明代的皇权结构做出了新的名词解释,即"皇权权力结构",也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权力结构,造就了明代帝王对于国家政治性生活,社会体制上的干预和控制。

这样的控制不仅体现在范围的广度上,更是体现在控制的深度上,在此之前,前朝的任何一位帝王都未能完成的壮举,就在明代初始的政权解构重组中实现了。

正如作者所说:"明代皇权正是利用这一结构,并辅之以其他强有力的政治手段和制衡策略,自上而下地干预、支配和控制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所有方面。因此,我们将明代政治称之为皇权政治。"从方法上看,该书可以说是将现代政治学和历史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成功之作。在历史研究的学术圈之中,也有所谓的舒适圈一说,这种舒适圈也可以简单的介绍成为一种思想的固化。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朱棣的篡权之战

长久以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研究,都传统的使用延续上百年的典章制度研究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系统和全面,但缺点同样也是极其致命的,那就是没有强烈的代入感和体会感,长期以往,必然会将此类研究带入反复绕圈的死胡同中去。《明代皇权政治研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仅摆脱了繁琐和难懂的传统体制,更是在此基础上将自己代入,从一个叙说者的角度来侧析皇权政治的独到之处。

正如作者指出的:"皇权(或称君权、王权)仅就词义而言,无非谓皇帝(或君主、国王)个人执掌的权力而已。但将其置于政治学范畴和中国封建社会具体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则包含了多方面的意义。"李渡的全新结构将概念、性质、特点、历史发展及其在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多方面,对皇权作了明晰系统的界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就是要去深刻的把握住研究的对象,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全新观念的纵览。如果只是依据概念描述的对象,则只能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明代皇权的延伸——锦衣卫

正是因为历史研究中的概念不清,加之照本宣科的解说,才使得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制度分析陷入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虽然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研究并不需要大量名词的解释和概念的扩展,但这种落后和偷巧的方式造成的历史局限性问题已经完全显露。过度的依赖名词和概念的解释只会在探寻的过程中迷失自我的初心,只能看到政治制度表面的浅显之处,而忽视了法外的延伸含义,例如非程序化的权力等外在因素,则很难做到对制度和政治的全面正确判断。

通读全本李渡撰写的制度化著作,可以看待在探讨中国历史上的以皇权问题为核心的权力结构时,他注意到了不同于法定制度的法外制度,或者说非法制化的权力。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同法定的制度一样,法外的制度也决定政府体制的特点。甚至法外制度比能够提供政制体制框架的法定制度对政制体制的影响更大。

皇权效应下的权力演变

秦朝的大一统格局在未来的上千年里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化结构走向,在皇权统治下的国家政治性机关中,程序化的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制度建设的好坏逐渐影响到了过埃及政权的稳定,所以一般在前朝覆灭之后,新朝建立伊始之际,新的掌权者注定要将原有的制度改化,以适应当前的局面,同样也避免了国家再次动荡的可能性。

中国发展至明朝朱元璋时期,制度的建设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明朝跌宕的政治格局,实际上的操作,还是由皇帝来具体执行和引导的。明朝的司礼监和内阁的出现,抵消了皇权的随意性,但两者权力互为消长的局面,形成明代政治史上的典型现象。这也是李渡教授撰写论著的切入点和掌控点,由于有了理论、方法上的自觉,对概念的清晰把握,全书新见迭出。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秦始皇奠定的中国政治格局

除了整体上对明代皇权和皇权政治的系统描述外,李渡在对皇权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作了细致周密的探讨后,得出明代皇权强大的结论,并首次提出了衡量皇权在政治上是否强大的两个条件。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创见。过去学术圈的共识即是在秦之后,中国总体的政治专制制度在不断加强,虽有朝代更换的动荡,但总体上还是呈直线增长。话虽是这么说,但从未有过一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实践和剖析。

书中提出,衡量皇权在政治上是否强大的条件有两个,缺一不可:一是皇权的稳定,二是皇权的效能。"所谓皇权的稳定,是指皇权在各种政治力量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皇权能够有效地防止和镇压任何企图反抗、颠覆或者威胁皇权的异己势力。而皇权的效能,是指皇帝能够毫无阻隔地贯彻自己的意旨,并且作为最高权力的载体,有能力指导和推动整个国家机器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本身的政治功能。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这两个条件是相互依存的。"皇权不稳定,自然谈不上强大,而皇权无效能,就不会有真正的稳定"。明代的皇权是稳定而具有效能的,因而是强大的。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明朝建立起了彻底的以皇权为总枢纽的权力结构。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明代九千岁魏忠贤

国家的运转需要一个纵览全局的统治者,但同样也是要基层的执行者和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引导。具体的权力运作可以说是单一而片面的环节。中国的政治格局是不允许超脱皇权而独立存在的,清代的军机处和明代的内阁也是如此,虽然外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内核的精神实况还是以皇权的专制为主导。

明代统治者总结和汲取了历史上皇权陵替的教训,针对统治阶级上层各权势集团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防范控制措施和权力制衡策略,使这些力量在成为维系皇权存在的政治基础的同时,不会演变成皇权的异己力量,从而有效地抑制或消除了各种潜在的威胁因素,历史上曾经颠覆皇权的势力,诸如女主、外戚、权宦、强臣、藩镇,在明代俱未能对皇权构成过实质性的威胁。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明代基层政府

明代的皇权政治在达成稳定且具有一定引导效能的同时,皇权的任意性也没有受到丝毫的限制。明代的政治结构是一种趋向于军事体制的专制,这样的体制色彩在建立之初就完美的显现在朱元璋和朱棣的统治之下,长期的军事对外征战,使得这样的体制饱含血与火的洗礼。血腥残酷是这一阶段的外在特征表象。明中叶以后,随着创业艰难的淡去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皇权蜕变为专制君主和大贵族、大宦官、大官僚垄断政治权力疯狂掠夺社会财富的工具,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分裂和严重的财政危机,最终遭到革命暴力的否定。

新思路中的精益求精

《明代皇权政治研究》在史料的引用和论述中也是充分显现了自己的特色。一本篇幅较少的书何以能详实充分的概览整个明代皇权政治的考察呢?这也是作者在选取作品史料时的独到之处了。在事实和文献的选取上,李渡教授并没有像以往的大部头论述一般允许大量运用个案化史料的容量,也不允许对某一制度变迁的史料做编年式的排比,因此严格挑选了能画龙点睛式反映明代皇权政治运行的史料,较多地精选了明清时人对明代政治制度的论述。而这种精选是在对110余种史籍做全面调查基础上作出的,可见该书用力之勤与研究功力之深。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史记》的人物传记风格也是一种创新

一部成功的著作会启发读者的思维,诱导进一步的探讨。作者在论述明代兵制的变化时指出:"总兵镇守制度和京营的出现,是明代军事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完全打破了卫所制度的组织结构和指挥管理方式。可以说,至永乐朝后期,卫所制度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样的问题引入和侧面推进,总能使我们细细探寻历史文献资料背后的奥秘,所读之人的兴趣完全被吊起,这是不仅是作者的笔力基本功的深厚堆积,更是其详实方法引论的贡献。

作者指出:"明代的皇权"自上而下地干预、支配和控制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所有方面。"所以将明代政治称之为皇权政治。明代是汉民族的天下,明代特有的皇权政治也在此时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李渡教授的老话题中的新思路和新表象,无疑是对整个中国政治制度化研究学术圈方法的改观和创新。历史研究的思路不仅限于特定的方法,创新之中的意外之举才能打破束缚,引领辩证思维的开拓。

李渡辩证思维下的宏观概览,《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中的大胆突破

明代御史百官

结束语:限于篇幅,《明代皇权政治研究》一书并未将明代皇权干预、支配和控制的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所有方面加以具体展示,但是这本著作包含了一种学术研究新的发展研究方向和引导思维,虽是篇幅较少,但也不失与内容详实,史料可寻,这种创新思路中的辩证思想是值得宣扬和借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维的固化不可取,跳出适当的舒适圈,发现不一般的研究角度无疑是任何一位历史学说研究者们应当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钞晓鸿:《明清史研究》

邓明炎:《明代之建国及其兴亡》

丁易:《明代特务政治》

杜婉言、方志远:《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郭厚安:《弘治皇帝大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