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战场”的勇士:没有可能、疑似 只有百分百

清扫“战场”的勇士:没有可能、疑似 只有百分百

回首过去这一个多月的经历,陈建弟觉得没有比“幸运却又后怕”这几个字来形容更为贴切了。他所在的城市——与武汉相隔千里的温州,自1月17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一度成为全省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工作的陈建弟,年底刚从同事手中接过医疗废物管理业务,抗疫那段时光对他来说,异常漫长而又煎熬。

涉疫医疗废物没有“可能”“疑似”这一说,只有“百分之百”——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病区的快餐盒、病人的呕吐物等等,百分之百含有病菌。这类医废的处置工作一旦出了问题,陈建弟说,那就一定是“天大的问题”。

近两个月后的3月12日,温州对外宣布已连续23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严守在防疫工作最后一道防线的陈建弟,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像往常一样应付日常琐屑了。

“最多坚持半个月”

在年前第一次和医废处置单位对接时,陈建弟就感到问题比想象中要棘手。

温州共有两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在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上日程,两家中处置能力较大的温州市公用集团下属的环境发展公司,就诞生于这种背景下。

“可以说一开始对于这场疫情的预判,几乎都来自抗击非典的经验。”公用集团环发公司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党支部书记周祥雷直言,1月23日浙江在全国率先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时,在公用集团统一部署下,环发公司就着手准备打好这场硬仗。“但说实话,感觉和当年抗击非典的情形还是不太一样。”

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对医疗防护用品的需求程度。涉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除一线医务工作者外,离传染源最近的群体之一。早期防护用品短缺的问题,在这个群体中凸显出来。

“看目前的存量,大概还能坚持多久?”面对陈建弟一行人的疑问,周祥雷没有回避:“最多半个月。”

如果防护不到位,二次感染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最坏的结果,便是整个处置厂因人员和环境造成感染而停产。这将是一场灾难。

那段时间,只要看到微信群里有捐赠医疗物资的信息,陈建弟都会留意。不过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询问过后,大多数捐赠者都表示医疗物资是留给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动提出捐给医废处置单位的,几乎没有,“有些人甚至是聊起来之后才知道,哦,原来还有这样的单位在做这样的事情。”陈建弟觉得,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有些被忽视了。

紧缺的不仅仅是防护装备,还有医废处理工作者。与此同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停留的时间应不超过48小时,而抗疫期间,涉疫医疗废物又必须“日产日清”,可当时由于运输车辆高速口检查、村庄设卡检查等问题,医废运输效率变低。

“就感觉很多事都一股脑儿砸了过来,完全不给人喘息的机会。”陈建弟坦言。

被忽视的“逆行者”

抗疫路上,从不缺逆行的勇士。湖北人张飞或许是最不起眼却又最不可少的那一位。

作为公用集团环发公司医废运输队的一员,每天一大早,他和搭档黄斌然、黄晓龙就要穿着严严实实的医用防护服,戴着防化手套、医用口罩和护目镜,穿梭于温州地区各疫情防控定点医院之间,清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娄桥院区)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温州医疗废物产量最大的医院,于1月29日被列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普通人避之则吉。但张飞和搭档们却像往常一样,以日产日清为目标,每天行车258公里,从早6点出车到晚7点回停车场,将收集的医疗废物运送到位于洞头区小门岛的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不同于普通生活垃圾可以依赖机械工具辅助搬运,医疗废物只能依靠人力一箱箱搬抬,期间还得小心翼翼。大伙儿弯腰、抬手的姿势做多了,“有时候胳膊、腰酸到晚上都动弹不得”。

最让队员们感到难捱的,还有来自心理的压力。“如果谁突然咳嗽,就会忍不住想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前期多少会有些恐慌。”不过好在,安全防护层层加码。张飞说,厂里设立了污染区、隔离区和洁净区,消杀的次数从一天两次上升为一天四次,而最让大家安心的,还有原本紧缺的防护用品有了着落。

“这其中离不开公用集团的全力扶持,也离不开环保部门的积极协调。”周祥雷说,正是因为各方的努力,医疗废物环保处置物资得以及时供给,“防护十分到位,直到现在我们无一人被感染。”

清扫“战场”的勇士:没有可能、疑似 只有百分百

疫情好转心里充满成就感

从为企业协调调运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到引导建立医疗废物专人、专车运输制度,陈建弟觉得,温州的医疗处置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展开着,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当记者见到陈建弟时,他多次强调自己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本职工作”:“温州的医废能及时规范处置,没发生一起意外,这其中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功劳最大的还是处置单位工作人员。”末了,他特别提到,请多关心医废处置人员。交谈中,他不时还说到能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再重新回顾自己团队的抗疫经历时,周祥雷满眼自豪:“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成立‘综处党支部抗击疫情党员志愿队’,让熟悉生产岗位的志愿者替换和轮班到生产需要的岗位上。大家毫无怨言,精神面貌极好。”在周祥雷看来,每个人都是清扫“战场”的勇士。

“好在疫情慢慢控制住了,现在我们每天收运的涉疫医疗废弃物越来越少。”张飞说,每当自己在温州的大街小巷穿梭,看着大街上越来越多的行人和车辆,心里很有成就感。他希望,不用多久,他的老家湖北也能恢复往日的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