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呼兰河传》

  •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逆来的,顺受了。
  • 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 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
  • 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
  • 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
  • 不得意又怎样?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乐少 。
  • ———————萧红

    “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这是对萧红一生最好的总结。

    一次一次的离开,一次又一次的踏上征程,终究在逃亡,终也无她的归宿。苦难却都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如此的堆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经历,她一个都没能躲过,孤寂也伴她而去。似乎悲愤和斥责本应该就是她该有的表现,可在她的作品中读不出她对人世间的该有消极怠慢。

    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的她,年幼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能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些许的人间温暖。孤寂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又倔强的一面;开明的祖父,幼年的陪伴,也成为了她最后的回想。


    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呼兰河传》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童年的悲惨,让长大后的她期待美好,期待爱情,所以只要有人表现出丝毫的爱意,她就像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扑上去一次次受伤。一段又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把她抛到低谷。她与四个男人的纠葛让她短暂的一生增添了传奇色彩。有过爱,有过文学上的辉煌,但她的人生却自始至终透露着浓浓的悲凉。

    或许萧红一直是赞赏与批评共存的,她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人们对于她的个人品质与感情生活也一直褒贬不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她,一生颠沛流离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安稳的港湾,而往往事与愿违。她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可也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个。


    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呼兰河传》

    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呼兰河传》是一部带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以作者童年回忆为线索,它以一个童稚的目光注视着故乡的一切,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心中存在的惊异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描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的再现那个年代呼兰这个小城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茅盾曾评价道:“《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似乎也把我带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开篇第一章生动的描写了呼兰河的四季,着重描绘了严冬下的呼兰河,一个不繁华不富裕的小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被冻裂了的大地上人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以及风俗人情。那些各色各样的人艰难的维持着生计,每天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乏味的生活。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通篇轻松幽默更具有讽刺味道。第二章通过跳大神,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台子戏以及庙会来描写了小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俗活动和人们无知愚昧的精神面貌。这些盛举都是为了鬼做的,并非为人而做,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只有跳秧歌是为活人准备的。第三章是我最喜欢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讲述了萧红跟祖父有趣的故事。从这一章里看到了一个天真的孩子与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满是生活乐趣,更多的是祖父对她的疼爱。这应该也是她童年里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她的出生给了祖父无限欢喜,更有了祖父的疼爱。使她觉得虽然父亲冷淡,母亲恶言,祖母的用针刺她手指这些事,都因有了祖父就够了,都不算什么,害怕什么呢。萧红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情:逆来顺受,你说我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呼兰河传》

    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到时间。


    第四,五章节描写祖父的后院一到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长没她的头顶。满是些破砖破缸的院子很是荒凉。连房子都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房顶都长满了青草。一下雨,还会生出蘑菇,住那房子的人提着篮子上房采蘑菇。还有那些租住在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没有好的鞋袜,没有好的行李,一个一个跟小猪差不多。家里除了教她念诗的祖父和一条大黄狗。冷冷清清,越发显得荒凉。我家的院子很是荒凉,仿佛为悲剧埋下了伏笔。后面讲道的小团圆的媳妇,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十二岁本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被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被虐待的人不人鬼不鬼。与其说她的死是被吓死的,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人性的麻木,思想的愚昧,他们的命运可怜又可悲。


    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呼兰河传》

    从前的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第六,七章讲述了她家的有二伯,一个性情古怪的老头。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喜欢和大黄狗聊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说话,也古怪得很。听祖父说,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这里,日俄战争时,多亏了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二伯说:你二伯虽然也长了眼睛,但一辈子也没看见什么。你二伯虽然也长了耳朵,但一辈子也没有听见什么。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还有磨坊里住着冯歪嘴子,虽然是个普通的下等人,但生性乐观。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谣言层出不穷,受尽了冷嘲热讽。而媳妇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后难产去世。冯歪嘴常常含着眼泪,当他看见大儿子会拉驴饮水,二儿子也会拍手笑,他就不再绝望了。看到了希望。到后面尾声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祖父,现在埋着祖父。呼兰河充满幼年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记。通篇叙事,开始读的时候很是轻松,越往下读心里便觉得不那么轻松。


    何处是归宿长亭更短亭--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祖父,现在埋着我祖父。


    读着读着,到最后总觉些许凄凉。童年的欢乐和悲伤,她对祖父的怀念,对故乡愚昧,卑琐的人们一种包容,一个个鲜活的跃然纸上。

    充满童心、诗趣的长篇小说,散文化的语言,萧红独有的写作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也是萧红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