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作者用细腻、平淡的笔触描述了少女翠姨的短暂一生。她在十九岁的年纪爱上了堂哥,明明知道这段感情不可能被社会认可成全,还是在不断默默的憧憬抗争着直至死亡,让人感觉无限悲凉。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

透过这段文字,感觉翠姨就站在我们面前一样,是如此细腻柔软、温文尔雅的一个少女形象。可就是这样一个少女,却如东北的春天一样短暂,最终在青春正好的年岁离开了这个世界。

萧红《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感伤之余,让人不禁要问:翠姨的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一、翠姨之死,是她自身性格内敛,不敢抗争的缘故

翠姨,她没有买,她犹疑了好久,不管什么新样的东西到了,她总不是很快地就去买了来,也许她心里边早已经喜欢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对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

翠姨是一个性格内敛、喜欢隐藏自己喜好的人,这从以上她对待绒绳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她很喜欢绒绳鞋,但是她一直在克制着自己的感情,生怕别人知道了似的。

而在作者陪着她坐车转了整个小城的每个店铺,最终仍然没有买到时,她又悲凉的感慨:“我的命,不会好的。

由于没有买到合适的绒绳鞋,便推导出自己的命运不好,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小题大做,却也预示着她的悲情。因为她什么事情一开始都要放在心里,不表露出来,好像别人都不配听她的心声一样。一如最初她跟哥堂哥的相遇并动情,由于不合时宜,她一直深埋心底,对谁也不说。

一个人站在短篱前面,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痴痴的望着。虽然她从来没有对谁说过,可是动作却出卖了她的感情。

即使她和堂哥单独相处时,也是拘谨着不知所措,只能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语,而且在一听到有人要来时,就马上慌乱的掩饰自己的窘态,生怕被别人发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汹涌的感情。在将要离开人世的弥留之际,第一次失态的拉着堂哥的手,“像要把心哭出来般”的大哭起来。

而就这短短的一次表现,她已经感觉到今生无憾,“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到底是怎样一个内敛的人, 可以如此懦弱卑微的爱着?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从不抱怨什么,反而感觉没有什么遗憾。

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这个脾气把我折磨到今天了……

她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就是从不抗争为自己而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没有真正对堂哥表露自己的心意。

翠姨的死跟她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就是她的忍让和不抗争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虽然最终她也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以死来埋葬追随自己的爱情,可是对于她来说,只是无意识的抗争罢了。

萧红《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二、翠姨之死,是由于堂哥的退缩,不作为导致的

那么关于翠姨的死,堂哥要不要负责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堂哥是翠姨之死的直接参与和推动者。

“我的哥哥(就是那个堂哥)吹箫吹得最好,这时候他放下了箫,对翠姨说:'你来吹吧!'翠姨却没有言语,站起身来,跑到自己的屋子去了,我的哥哥好久好久地看住那帘子。”

从这段文字来看,翠姨的乐器演奏的也很好,所以堂哥对翠姨颇有好感,在翠姨害羞的跑走后,可以好久好久的看着翠姨所在的屋子帘子。

而在翠姨爱上堂哥后,堂哥也是知道的,这从作者所描述的堂哥和翠姨的互动中就可以看出来。

“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他和翠姨说话的时候,总是“是的”“是的”的……”

有一天晚饭之后,翠姨和哥哥都没有了。

我听见在后屋里,或者在我的房子里是有人的。

我跑进去一看,不单是翠姨,还有哥哥陪着她。

这可谓是小说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堂哥和翠姨竟然在别室独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单身男女独处就已经不被社会接纳了,更何况翠姨已经订婚许了人家。

因为她对于堂哥的感情,她可以冒着极大的风险与堂哥单独相会,可是堂哥呢?他明知道一旦被发现对翠姨名声有隐患,还是这么做了,在这里可以看出堂哥的不负责任和对翠姨的无所谓。

如果堂哥想要和翠姨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也是可以的,翠姨只要把已经订的婚退掉就行。但是这个需要堂哥来出头促成这件事情,因为如果翠姨主动提出来,那么以后堂哥家里人就可能嫌弃她。

再者,翠姨由于是寡妇的女儿,而且其母亲又改嫁了一次,在族人眼里已经被扣上没家教和命不好的帽子了。如果她再贸然提出来这个要求,那她就更不会被社会所容。

而如果由堂哥提出来,一切就顺理成章。但是堂哥不但没有说过,还在被作者这个小妹妹发现他们密会后,通过玩游戏输给她让她高兴来收买其为他们保密。

可是就算不懂事的妹妹不说出去,他们多次约会和行动间带出的蛛丝马迹,族里其他人也未必没有察觉到,因为作者的母亲很久以前就在心里猜疑着他们了。

直到婆家催嫁,她都依然没有等到堂哥开口,在她临死之际如果不是由于作者母亲的催促,堂哥甚至都不会过来看望她。从始至终,都是翠姨一人在默默忍受抗争着。

虽然堂哥在翠姨死后经常落泪,但也只是一个绣花枕头而已。痴情的翠姨看上这么一个怂货是她的悲哀和不幸。

所以说,翠姨的死,堂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的退缩、不作为,加速了翠姨的死亡。

萧红《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三、翠姨之死,是由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摧残

翠姨之死,固然有她自身的问题和堂哥的责任,但是最大的因素是当时社会的道德压制。因为在那个封闭而黑暗的世界里,翠姨只是千千万万个不幸中的一个而已。

在一个没有爱情的时代,婚姻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不需要任何感情基调的东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需要随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所谓道德伦理,是阻挡翠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真正罪魁祸首。

她没有念过书,可是却并不太同一般的女子一样没有见识,因为她对读书的“我”和堂哥都是选择毫无保留的相信和敬仰,而且她从内心里也真心渴望读书。

虽然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影响,有了一定的思想觉醒,但是身处旧社会,她总是认为自己与美好和幸福无缘,因为她是“改嫁的寡妇的女儿”,她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命运不会好的,也根本无力摆脱旧思想的辖制,可以说她的死也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她就这样孤独的死去,在小城三月,如同春天一样短促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萧红《小城三月》:悲情的翠姨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她像鲁迅所说的铁屋子里的人一样,如果没有接触到新事物和新思想,也许生命也不会就此消亡。毕竟在她刚开始订婚许配的时候,她也只是默默的接受,没有抗争过什么。

所以说,翠姨的性格内敛,从忍受家人把自己许配给一个从不认识的人,到接触新思想后对于堂哥的爱恋和崇拜,以及抗争后仍然失败的经历,都是当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导致的。

有人曾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翠姨和堂哥在三月的小城相遇,也是他们的宿命。虽然作者只是用淡淡的笔触诉说他们之间的相知相处,可越是这样,越让我们感觉到无尽的苍凉和悲伤。

作者简介:思然,写作践行者,想要用文字提升自己,时刻走在精进路上的90后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