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呼兰河传》出版的第二年,萧红就去世了。这本书成为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萧红照片

这是一部不太像小说的小说。

好像在为"呼兰河"作地方志,又以拟人的方式赋予呼兰河拥有"传记"的资格。

好像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又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和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连贯穿全书始终的"主角"都没有。

但是,茅盾先生却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01女性的悲歌:《呼兰河传》虽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但女性的悲剧却贯穿全书始终。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是充满了悲剧性的。

王寡妇的因为独子掉河淹死而疯了,可是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大家围观轰动一阵子,也就归于平静了,把这件事忘记了,甚至恻隐之心也转瞬即逝。

两家人指腹为婚。若女家穷了,男家可以不娶。若男家穷了,姑娘就一定得家,否则就会名誉很坏,叫做"望门妨",很难找婆家了。如果嫁过去受了欺负,娘家也只有一句"这都是你的命,你好好耐着把",从此演绎出许多跳井、上吊的悲剧来。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小团圆媳妇之死是全书女性悲剧的高潮。原本活泼健康的小团圆媳妇,仅仅12岁就嫁到赶车的胡家。虽然她为了更符合一个小团圆媳妇的身份,因为长得高而续报年龄说是14岁,可是其他地方依然不符合"团圆媳妇标准"。她天真烂漫"不害羞",她头一天就吃了三碗饭,不矜持、不扭捏。这让人感觉不够"乖巧温顺"。婆婆为了教她"规矩",把她吊起来用鞭子打,拿烧红的烙铁烫脚底心……小团圆媳妇要回家,又说她"有病",跳大神、用开水洗澡……终于将小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王大姑娘对女性悲剧的另一角度呈现。原本大家夸赞的好姑娘,因为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官方程序就和冯歪嘴子相爱并生活在一起了,大家对她充满了鄙夷和排挤,甚至生孩子都是在零下其百度的磨房里。生完小孩的她日渐消瘦,终于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死了。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影视作品中萧红形象

02制造悲剧的刽子手:每一个人都是刽子手,包括女性自己。

上述悲剧故事中,表面上看只有小团圆媳妇是"被"折磨死的,那么就以小团圆媳妇之死为例,看看"凶手"到底是谁。

首先,头号凶手肯定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她有事没事就把小团圆媳妇拉过来打一顿,要"规矩出一个好人"来。不仅是简单地用手打,还翻新花样,把她吊在大梁上用鞭子打,直到昏过去,用烧红的烙铁烙脚底心……如此虐待,小团圆媳妇就哭喊着要回家,又被当做生病,才引出来花样百出的治疗方案,将她折磨死了。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萨满跳大神

直接导致小团圆媳妇死亡的是跳大神。小团圆媳妇受到虐待,哭喊着要回家,跳大神的却说这是大仙要抓她"出马",一定要想办法破一破。在婆婆找遍了偏方之后,又是跳大神的"花样翻新",用滚烫的热水给她当众洗澡。如果不是这样,那鲜活的生命怎么会转瞬就没了?

在这个悲剧中出过不少力的还有所谓的"好心人"和"能人"们。当得知小团圆媳妇"有病"之后,有许多"善心的人"来出主意,或说烧个"替身",或者给她画个花脸;周三奶奶主张给她吃个全毛的鸡,连毛带腿一起吃下去;杨老太太出了个黄连焙猪肉的偏方;李永春药铺的出自信口胡诌一个药方子;道士抽帖画病……这些人或者出于无知,献上道听途说的方子,或者坑蒙拐骗,借机沾点便宜,没有人真正把小团圆媳妇的生死放在心上。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看客围观小团圆媳妇洗澡

压死小团圆媳妇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围观的人们。当小团圆媳妇被打得夜夜哭喊的时候,邻居们议论"早就该打"。当给小团圆媳妇用热水当众洗澡的时候,看热闹的人们叫嚷着"用热水浇哇!用热水浇哇!"小团圆媳妇被烫昏了的时候,围观的人有的觉得困了,觉得没有白看一场热闹,要回家睡觉去了……谁关系那个女孩儿的死活?

03时代的悲剧:冷漠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怪物,它将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冰冷麻木的"看客"。

有人说造成女性悲剧的是男权的压迫。然而从以上分析我们很少看到男人的身影,造成女性悲剧的正是女性自己和无性别差别的"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原罪是冷漠!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因为对生存状态的冷漠,所以不思改变。《呼兰河传》第一章提到了一个大泥坑,翻过多少车,淹死过多少动物,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填起来。这个泥坑,象征着几千年来因循的守旧陋习,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意识。这里面包括了男权、父权,但不局限于此。这一切让女性本身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冷漠并习以为常,而将一切与"惯例""规矩"不符合的视作异类,比如小团圆媳妇,比如王大姑娘,这些挑战了既有规则的人必须要受到惩罚。

因为对人性的冷漠,所以缺乏同情和共情。人们将一切悲剧都当做一场"热闹"来看。王寡妇的儿子死了,热闹一阵子;小团圆媳妇洗澡,热闹一阵子;王大姑娘死了,人们又看热闹一阵子。人们也会在一瞬间产生悲悯之心,但一想到这样可怜的人还有许多,难道每一个都可怜吗?随之这短暂的悲悯和同情也消失了。看到鲜活的生命消逝,也会有那么一瞬间感到可惜,慌张,但又怎样呢?自己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有二伯和厨子埋葬了小团圆媳妇之后,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谈吃的。谈到埋葬过程,不过是"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扭曲了的国民灵魂,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悲凉。

因为对社会现状的冷漠,所以麻木不仁。《呼兰河传》中"我"和祖父的反应对比,祖父对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的态度转变,让我们看到了麻木不仁的"看客"是如何产生的。"我"是一张初次触碰世界的白纸,所以充满了同情心。祖父阅尽世间沧桑,但还保留着一点人性深处的善良,他也觉得小团圆媳妇"怪好的",让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住到装草的房子里。但是冷漠已经侵蚀了他的心。半夜小团圆媳妇被打得哭,祖父说"别管那个,念诗吧"。明知道小团圆媳妇没有病,也随着大众说"她有病"。当大家都耻笑王大姑娘时,祖父也默认了。

萧红《呼兰河传》:究竟要经历多少悲苦,才能让文字透纸生凉

影视作品中萧红形象

顺从、冷漠、麻木,这难道不是鲁迅笔下"看客"的画像吗?在这个封闭、荒凉的呼兰河小镇中所展现出来的国民劣根性不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缩影吗?

是的,这篇小说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起来好像很轻松,然而越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


【晓闲读书】在阅读中体会人生。觉得不错要点赞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