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身草莽,為何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草根出身為何能取天下

漢高祖劉邦作為漢民族的始作俑者,這位出身布衣的草根英雄,身無長物,卻能手提三尺利劍斬蛇起義,一統天下。劉邦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劉邦出身草莽,為何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草根出身為何能取天下

公元前198年5月,洛陽正在開一場慶功大會。此時距離當年舉兵起事已過去12年,大會的主角漢高祖,這個男人58歲了。他是得意的。白手起家,攪動風雲,一介布衣提三尺劍而取天下,四海之內,幾人能夠?但他似乎又有點傷感,這一路走來,眼見多少白雲蒼狗變幻,白髮黃沙沉埋,才一步步走到今天,走到權力的頂點。我為什麼能成功,老對手項羽為什麼失敗?他想要一個答案。

劉邦出身草莽,為何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草根出身為何能取天下

一、善於用人

劉邦出生民間,是一介平民百姓,身上並沒有閃亮的發光點。但他的出身他沒辦法去改變,但他可以改變他的未來。劉邦非常清楚自己在各方面都遜於項羽。他曾說過,比起智謀,他不如張良,比起治理國事,他比不上蕭何,在很多方面也比不過國士無雙的韓信。就是這樣的劉邦,他卻有一樣是項羽怎麼也比不了的東西。那就是他的善於用人。各方面的人才劉邦都很願意接納,而且對他們還都很好。像是樊噲,本來是個屠夫,但劉邦絲毫沒有介意。劉邦不僅是招攬人才,還將他們都用在合適的位置上。對於能爭善戰的韓信,帶兵打仗的將軍職位在適合不過。劉邦帶領的這支隊伍,外觀看是一個混編的農民隊伍,但是裡面臥虎藏龍。再說項羽,雖然武官非常多,但是沒有一個頭腦機智的謀士。就連曾經可獨當一面的范增,也被項羽給氣走了。就這樣一隻隊伍,怎麼可能打得過人才濟濟的劉邦大軍呢?項羽一直都很在意自己背景,用的人也都是看中門第,這一點和劉邦完全相反。任何大的事情,都是由小細節決定的,整個用人細節,就決定了兩人的未來。西楚霸王自刎烏江,劉邦卻可以一統天下。

二、劉邦比項羽狠的多。

帝王無情,似乎是大家公認的,所謂的孤家寡人,高處不勝寒。想要做大事,尤其是皇帝,肯定是不能猶豫不決婦人之仁,項羽卻就是這樣的人。項羽的心慈手軟,是被大家公認的。比如當年項羽就錯失了除掉劉邦的機會,幾次機會都讓項羽錯失,比如圍困住劉邦之後而不消滅他。這簡直就是剷除劉邦的大好機會,是個聰明人都知道把握時機吧。劉邦去到鴻門宴中,心裡忐忑不安,他知道宴無好宴,選擇服軟做小。項羽中了劉邦的計自己全然不知,看到劉邦實在可憐,便慷慨的讓劉邦離開了,再次痛失除去劉邦契機。但劉邦不會感念項羽的心慈手軟,他對項羽的反擊從來都是猛烈的。垓下之戰是這場戰役的大逆轉,劉邦將項羽團團包圍,絲毫沒有讓他喘息。所用計謀也都非常狠毒,四面楚歌,渙散軍心,設下重賞,用來求取項羽的人頭。就這樣,被逼到絕路的西楚霸王,最終是自刎於烏江邊。雙方的鬥爭,最後以劉邦勝出而結局。

三、有遠見

戰鬥只在乎一時間的輸贏,戰爭在乎的則是長久的成王敗寇。楚漢之戰歷史長河中,起初劉邦接連失敗,被打得很慘。例如在楚漢戰爭中就是如此,在很多戰鬥中,項羽都把劉邦打得大敗。對打仗方面,劉邦對戰鬥處理比較到位。在戰略上,劉邦比較靈活。進行了綜合的統籌,合理的佈置。面對敵人強大的的正面進攻,劉邦採取靈活出擊、側面襲擾、背後牽制,多種戰術方法,形成了有利於自己的局面。當項羽稍微一出現頹勢,立即全軍出擊,趁勢拿下主動權。在楚軍陷入衰弱的時候,劉邦立即集中優勢兵力。而這樣的眼界,是驕傲的項羽所不能及的。項羽的盲目自大,讓他鼠目寸光,看不到前面的走向。雖然他從小就跟范增學習兵法,但一直都沒有認真。他是個勇猛的將士,卻不是個優秀的指揮官,因為他缺乏大局觀。在軍事戰爭中,也只會打仗,不會出謀劃策,設下鴻門,千載難逢的機會被他輕易放棄,還不覺嚴重。這就看得出來,項羽和劉邦在眼界上的差距了。這兩大勢力最終的結局也是項羽自刎於烏江邊上,徒留霸王威名。完美的全局觀,加上對於人才的運用,讓劉邦最後登上了帝王的寶座。

劉邦出身草莽,為何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草根出身為何能取天下

這種戲劇性的結局,是我們大家所沒有想到的。身為名門望族之後的楚霸王項羽最終卻敗給了一個貧民百姓出生的劉邦。根據小編得知的消息,根據項羽應該是先天條件比較佔優勢的勝利者,但是富裕的生活條件下,也讓他呈現出超出常人的缺憾:不能容忍他們,也不會選擇合適人選,性情孤僻,重視愛情。作為英雄,他是偉岸高大的,浪漫唯美的,作為帝王,他卻是不合格的。都說劉邦的一生是傳奇,確實是這樣的,他最開始是一個貧民百姓,最後卻披上了黃袍,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瞭解更多古代野史秘聞,關注我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