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按:中國傳統針灸理論《繆刺論》,西方康復理療的PNF技術,印度的瑜伽,這些看似是些毫不相干的方法,組合到一起,卻相得益彰,互相助益。在今天的分享裡,我將為您詳細解釋這些原理在實際練習中的靈活運用。感謝諸位的關注!】

常有瑜伽習練者會有肩關節不靈活,雙臂背後伸展柔韌度不一致的情況,雖然我們可以通過PNF等一些身體技術解決,但如果思路開放了,萬法終歸一法。在此僅舉一例,若能舉一反三,則誠為良也!

轉軀觸趾式

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步驟:

  兩腿分開約一步距離而坐。

  吸氣,雙臂平舉;呼氣時轉體,用左手抓緊右腳,轉頭眼睛看向右手指尖。

  吸氣時回正身體,呼氣時換邊做。

  若左臂背伸困難,可以右手抓左腳盡力,互相對抗用力,同時自由活動左肩臂,並嘗試背側後伸,很快就能體驗到肩關節變得靈活了,反覆幾次,必得所願。

  這裡借取了中醫針灸理論的繆刺論的方法,只是稍加變通而已。但如果我們瞭解PNF操作原理再結合繆刺論就能發現著實把PNF的層面提上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這是傳承中華祖先智慧的再現,也是中國人應該引以自豪的驕傲。

  練習可以這樣簡單有趣,只因為身體只有一個,所以不必囿於理論的繁多不同,抓住根本,在實踐中昇華。我們都會成為身體的主宰者,因為我們是至高無上的靈魂。下面再介紹幾個簡單易行的理療方案,供大家在生活中實踐體驗。

鳥王式(上肢)

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步驟:

  山式站立,左臂繞住右臂並儘量使雙掌相合,拇指朝向面頰方向。

  保持自然呼吸。呼氣鬆開後換另一側。

  通過充分用力收緊手臂在胸前,擠壓向胸,配合胸式深長的呼吸,能感受到胸腔與手臂之間產生的壓力,如此適度保持幾個呼吸,在呼氣時自然活動頸項部,完成後打開手臂向後自然旋繞雙肩數次,左右手臂交換位置重複練習,反覆交替做幾次,基本就可以減輕緩解落枕、肩背痛、頸椎病等導致的一些問題。

仰臥上伸腿

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步驟:

  仰臥山式。

  吸氣,屈膝屈髖抬腿,向上伸直雙腿,與地面呈垂直;呼氣時屈膝伸髖,雙腳放落,伸直雙腿放鬆。

  始終保持雙膝微屈並向上推動的力,這樣會體驗到腰背被推向地面。適度保持幾個呼吸,感覺累了,就放下。然後,保持屈膝,雙腳與肩同寬,腳掌平行內扣踩地,均勻著力,推動骨盆自然轉動,使腰背部充分抵靠地面,同樣適度保持幾個呼吸。反覆交替做幾組,可以充分緩解腰臀等部位的一些疼痛,以及脊椎小關節功能紊亂的問題。

仰臥束角式

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步驟:

  吸氣,收回雙腿;呼氣,雙腳合十將雙腿平放於地面,腳跟儘量靠近會陰。

  雙手掌心向下放於身側。身體放鬆。

  吸氣並腿,呼氣躺平。

  仰臥雙腳合十相抵,腳跟靠近會陰,這時雙腳要均勻地互推用力,最好能使力量推動至趾端,同時腳外側推向地面,幫助骨盆轉動,使腰背部壓向地面。保持均勻適中的用力,並逐漸增強,感到整條腿部從腳趾到大腿根部、臀部的緊張,適度保持幾次深長的呼吸,完成後漸漸放鬆,適當自由活動肩胛、雙腿、腰、臀部,然後繼續重複這個練習幾組。通過加強並平衡雙腿的力量,調整骨盆到正常位置,並以此逐步恢復脊柱椎體間,尤其是腰骶部存在的小關節紊亂。

山式行走

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步驟:

  雙腳併攏平行內扣,臂部收緊,腹部內收,含胸拔背,雙肩展開,肩胛收攏、沉肩,下頜微收,虛領頂勁,目視前方。

  以山式的穩定姿態,緩步行走。

  在站立時我們強調雙腳均勻的支撐,但在行走中往往忽略了雙腳正確的位置。譬如八字腳一類著力不均等問題,通過查看鞋底的磨損就可以知道。這樣的習慣依然會導致雙腳受力的不均,從而向上影響到我們骨盆的位置,繼而影響了脊柱,最終影響到最頂端的中樞核心——頭部。反過來,大腦中樞通過調整以便適應當前的這種情況,時間久了就成為一種不良的加強模式,久而久之問題便日益凸顯。

  所以,僅僅是在站立時保持正確的位置,依然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因為不良的動態習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在行走時便是其中之一。行走時,將腳擺正指向正前方,並體會腳底受力由後至前均勻著力併產生的推動力,漸漸養成良好的習慣,自然不會形成八字腳。可以通過定期查看鞋底磨損的程度而測知自己腳部著力的變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雙腳是人體最底層的部位,卻能影響到最高層的變化。見微知著,喚醒最頂層的覺知意識,我們就會逐漸擺脫一切不良的習慣,培養出正確的覺知。(2015.4文)

【文中專用名詞簡介】:

PNF:PNF法一般譯為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在康復方面的文獻也譯為促通療法。PNF法是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內科醫生和神經生理學家Hermankabat醫生髮明的,是以人體發育學和神經生理學原理為基礎和一種多方面的運動治療方法。

繆(miù)刺:刺法名。繆為交叉之意。《素問·繆刺論》:“繆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指人體一側絡脈有病而針刺對側絡脈的方法。


瑜伽理療的運用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