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尽一生都在为了理想流浪-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第一次听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是看鲁豫访谈许巍那期鲁豫有约,许巍说《心愿》那首歌就是看完书写出来的,我是相信天命的。

1986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出版让保罗·柯艾略名扬世界,而他的作品与他传奇般的的人生经历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

1966年到1968年间,保罗·柯艾略曾三次因为性格叛逆而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1974年因为反对政治独裁被捕入狱,1986年去往圣地亚哥朝圣,从此心灵顿悟。

故事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牧羊时遇到耶冷王麦基洗得,于是卖掉了羊群,踏上寻宝之旅的故事。

我们用尽一生都在为了理想流浪-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男孩渴望自由,渴望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于是父亲说:“你去牧羊人吧。”给了圣地亚哥三个金币,于是圣地亚哥买了一群羊,让他去各地放羊。

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男孩一遍思索,一遍抬头看了看天。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圣地亚哥在牧羊时梦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在金子塔里藏着宝藏于是圣地亚哥卖掉了羊群,踏上了寻宝之旅。其间,他从西班牙最南端的台里发渡海,去了非洲。在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他被小偷掠走钱财。后来他又帮一位麦加朝圣的水晶商人工作了十一个月,见到了很多见不到的东西。

再后来他加入了横跨撒哈拉沙漠的商队,遇到了一心只想求得炼金术的英国人。又在绿洲见到少女法蒂玛,并一见钟情。

少年在指引下找到的那梦中的金字塔,在出发时的原点找到的宝藏,整本书的最后以“我来了,法蒂玛。”结尾,不禁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而男孩寻找的宝藏究竟是什么?

我们用尽一生都在为了理想流浪-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他的宝藏不在金字塔旁边,也不在炼金术士的提醒里。而是那种指引他前行的力量。在我们的青春里有多少事是我们一直想去做的,有多少理想我们仍在坚持,年轻时的热爱到年老时是否依然热泪盈眶。为了奔向远方,必须怀揣一颗奔腾的心。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丢掉了选择远方的勇气。更不要说风雨兼程了,支持我们前行的往往是心中的信仰。

与其说是羡慕圣地亚哥可以放下一切去寻找宝藏,不如说是少了那种为了理想抛下一切的勇气,给我们造成恐惧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我们用尽一生都在为了理想流浪-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在人生的某个时候,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命运主宰了我们的人生,这就是最大的谎言。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当年张扬的电影《冈仁波齐》上映时,口碑两极分化,有人觉得是烂片,毫无情节可言,而有人认为那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冈仁波齐在藏文化里是神山,地位甚至高于圣母峰,而在马年转山,象征的是一种吉祥保佑全家安康。几家人带上干粮,开上拖拉机朝神山的方向三步磕头的进发,一路上布鞋磨破了几双,双脚磨出了泡,可一切都阻挡不了信仰的脚步。

当时看完电影给我留下的只有震撼,整部电影没有明星整容,也没有太过跌宕起伏的剧情,但那种虔诚深邃的眼神给我的震撼萦绕脑海。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朴树为什么要把主题曲取名为“No fear in my heart ”(没有恐惧在我心中)

我们用尽一生都在为了理想流浪-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无论是保罗·柯艾略本人,还是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最后追寻的都是天命,而这里的天命不应该是我们五十岁时知道的,而且我们内心坚守和追寻的东西,就像牧羊少年一直寻找的宝藏一样。

人生亦是这样,只有一直向前走,才会发现这要比停留在原地重要。我们被这个魔幻的世界一次又一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慢慢发生这变化,而这个过程比宝藏本身更重要。

用功利主义的眼光看,少年的确是多此一举,因为他在出发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宝藏,而我们世界怎么可能仅仅建立在功利主义之上呢?人类之所以创造出了不朽的文明是因为千百年来人类就不是一种过于理性的动物,太多感性的思维使我们有了完整哲学体系。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值得我们珍惜的不是仅仅是天命,而是追寻天命的过程,有些时候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的多。圣地亚哥如果没有这段旅途,不会爱上少女法蒂玛,也不会遇上执着的炼金术士和吉普赛老人,而这些经历才是人生在世最宝贵的东西。

如果你尚且年少,请你不要丢掉那份锐气;如果你已到了而立之年,愿你依然坚持所有的热爱;如果你已走出半生,愿你归来仍作少年。


  • (图源网络,侵权与作者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