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職場,不會說話的人如何讓自己好混一點?


身處職場,不會說話的人如何讓自己好混一點?

職場中如何進行清晰的邏輯表達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磕磕巴巴說了一大堆,卻不懂他想表達什麼.....在腦海裡想了很多話,最後說出的卻是另一回事....,準備好的表達就很正常,一旦即興跟別人對話就凌亂了.....就連聽別人說話,也很難捉摸到對方的表達重點......

這些問題,通常都歸根於表達的邏輯能力不行。這樣的人無論在職場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吃虧,因為沒有掌握相應的表達技巧,表達邏輯的人,給人直觀的感受就是說話沒有終點,並且斷斷續續,沒有聯繫。

所以很多人會根據你的表達來判斷你這個人的能力和素質,那接下來針對這個,深入的聊一聊,該如何進行清晰的邏輯表達。

職場上最忌諱大段的雜亂無章的信息,不僅囉嗦,而且重點不突出,讓人頭昏腦漲。

那麼如何做到簡明扼要的表達你的觀點呢?

No.1:換位思考

要知道誰是你的聽眾?他們想聽什麼?不是你想說什麼,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方需要聽什麼

No.2:結論先行

一般人的大腦更習慣根據已有結論去尋找支持的論據。先說結論,讓聽眾知道你要說什麼,你的重點是什麼,然後再告訴其為什麼這麼說,這樣更容易讓聽眾接受和理解。

No.3:論據分組

闡述的每一個論據,都應分門別類地羅列出來。說白了, 就是分1、2、3、4……

No.4:邏輯遞進

闡述事情或論據需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講述,比如:時間、因果、主次順序等

舉個例子:「與上司的溝通邏輯」

Step 1:

領導時間有限,溝通前,花2-3分鐘換位思考,什麼是領導當下最想知道的東西,基於此前提,組織你想表達的內容。

Step 2:

彙報內容滿足以下“三性”:

導向性:事情的結論、目標、訴求等

結構化:結論、目標、訴求等的依據(原因)是什麼,依據間是否有內在的邏輯關係

扼要性:字句精煉,開門見山,講大點點,儘量少展開,或者多歸納,少敘事。

「與同事的溝通邏輯」

黃金圈法則:

(1)Why:為什麼要做,闡明把握事情的大方向

(2)How:如何做,設定一個正確的方法或路徑

(3)What:說明具體要做什麼,把任務分解到具體的步驟,從而確保目標的有效實現。


那麼如何鍛鍊表達的邏輯能力呢?

1、思考事物之間的聯繫

我們在生活中,會從電視劇,文章中獲取一些信息,在看和聽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追根溯源,想想為什麼這麼說,這麼寫的原因是什麼,在平時多動腦鍛鍊,思考事物之間的聯繫,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能很順利的表達了。

2、大聲朗讀文章資料

表達邏輯也是要有語感的,我們平時注意多讀讀文章,一定是大聲朗讀,而不是默唸,慢慢的體會其中的邏輯語感,和一些語法的正確運用。

經常讀一讀不同的文章就能讓你慢慢形成一個很好的表達語感,甚至是形成本能反應,讓自己的表達更流暢和更有感情。

3、把想要表達的東西先寫出來

先把想要說的東西羅列出來,分析一下彼此之間的聯繫,先說哪一塊,後說哪一塊。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