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缺口醞釀轉機,長線資金博弈“新基建”

深滬兩市股指在海外市場暴跌、事件性擾動因素並未消失、北上資金連續淨流出等因素影響和制約下,給出連續跳空缺口的殺跌陰線,為波動率弱於預期的技術走勢。盤口看,農林牧漁、礦物製品、旅遊、電氣設備、家居用品、醫藥、有色、家用電器、電器儀表、化工、倉儲物流、醫療保健等傳統行業殺跌居前,平均波動率超過-2.5%,資金規模性流出,形成對指數較為明顯的做空影響和衝擊。滬指看,連續跳空陰線醞釀3月2日缺口回補過程中;深市三大股指續創階段性調整新低,三浪殺跌結構考驗60日線支撐,為小週期還有試探低點動能和勢能較強特徵。然,兩市加起來跌幅超過-9%個股僅有27家,不具備系統性殺跌條件。結合階段性領跌兩市的半導體、通信設備指數強勢回暖的技術走勢,預期新基建領域投資熱度不減。具體來說,前者2497點高位縮量調整,目前已達1900點附近的頸線、趨勢線及60日線的三線共振點支撐附近,在華微電子、乾照光電、太極實業、士蘭微、三安光電、有研新材、兆易創新等一批強勢股上漲帶動下,形成小週期的多頭抵抗結構,有利指數強化日線級別的空翻多攻擊結構縱深推進;後者為底部震盪上行初始突破2015年大週期頸線壓力位置的寬幅震盪,波動區間強勢運行於大週期X線、30日線和頸線上方,為多空爭奪2000點的博弈過程中。其中,波導股份、中通國脈、華脈科技、烽火通信、東土科技、亨通光電、大富科技、盛路通信、高新興、雷科防務等細分行業龍頭公司領漲兩市,資金規模性淨流入,平均波動率超過3%,展現增量資金、長線資金積極博弈“新基建”成長股的風險偏好繼續穩步提升中。

消息面上,國常會強調,堅持擴大開放,多措並舉穩外貿穩外資。一是對“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二是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落實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三是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並降低費率;四是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準備工作;五是抓緊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六是確保近期出臺的助企紓困政策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國家發改委強調,新一輪投資不搞“大水漫灌”,今年投資的方向將會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此外,本次疫情暴露出來了很多突出的短板。如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都有一些短板存在,這也將會成為新一輪投資關注的重點。商務部數據顯示,企業新興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升,對新興市場出口佔比提升3.7個百分點至51.8%;集成電路、汽車等部分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逆勢增長,分別增長10.5%和0.3%;大宗商品等進口保持增長,原油、鐵礦砂、煤等大宗商品進口分別增長16.7%、19.3%和27.8%,合計拉動進口增長3.2個百分點;肉類進口量增加69.6%,其中豬肉增加1.6倍;新業態新模式活力充沛,跨境電商充分利用線上下單、“不見面”交易等優勢,積極拓展業務,展現較強適應性和自主發展能力。湖南省著眼打造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5G通信、北斗導航等現代技術手段,促進水運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另外,《IDC全球企業級終端安全預測,2018-2022》報告顯示,全球企業級終端安全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超過9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8.6%。專家預測,今年養老金和險資合計增量入市資金在6300億元等,佐證A股不會出現完全跟隨海外市場的大幅殺跌和失控殺跌。筆者認為,權益類基金、北向資金和融資槓桿資金雖階段性有進有出,但總體穩定性較好。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舉措,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制度基礎,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加深,以及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A股將有望在更多長線資金的青睞下,形成慢牛和長牛行情。

附:指數不同週期分析圖解

連續缺口醞釀轉機,長線資金博弈“新基建”

(創業板指數日線分析圖解2020-3-12)


連續缺口醞釀轉機,長線資金博弈“新基建”


(通信設備指數日線分析圖解2020-3-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