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郎景和

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名譽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4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醫療系,之後即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工作至今

1984、1985年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婦科腫瘤及婦科顯微外科

1986—1993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

1993—2015年任婦產科主任



郎景和

郎景和的辦公室,掛著一張林巧稚畫像,他說“林大夫影響了我的一生”。一生未婚的林巧稚,是新中國第一代婦產科專家,也是郎景和的老師。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郎景和,出生于吉林省汪清縣的一個小鎮。少年時期無憂無慮的他,唯一遺憾就是母親常常生病,這讓他對於行醫,產生了嚮往。

郎景和從小就喜歡哲學,文學。高中時開始發表詩歌和散文,最高拿過單筆十幾塊錢的稿費。但報考大學時,郎景和還是聽從父母的建議填報了白求恩醫科大學。在從醫多年後,郎景和與同仁們共勉“也許,我們不能保證治好每一個病人,但我們可以保證好好治療每一個病人”。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北京協和醫院,中國西醫的發源地,匯聚了新中國最初的一代名醫。60年代的中國,還在傳染性疾病中喘息,大批醫生像播種一般被派往祖國各地,治療疾病,傳播基礎醫學知識,由此奠定了中國醫學各個學科的基礎。唯有對協和,新中國高等教育部提出了不一樣的希望。保留種子,選拔精英。而這樣的精英式教育,近百年來,不曾懈怠。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時光倒退55年,進入到北京協和醫院的郎景和,填報了三個科室的志願——外科、內科,婦產科。而此時的他,對於婦產科還沒有特殊的情感,直到,他被林巧稚挑中。


林巧稚

林巧稚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父親給她取名“巧稚”,寓意她一生靈巧而天真。5歲時,林巧稚的母親因患婦科腫瘤病故。親人去世的痛苦讓她樹立了一個終生理想:懷著非凡的愛做平凡的事。1929年,立志做醫生的林巧稚,成為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籍女醫生,從此開始了54年的從醫生涯。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1941年,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北京協和醫院被迫關停,林巧稚心裡掛念著那些女工、農婦,就在離協和醫院不遠的一條衚衕裡開辦了私人診所,並主動將掛號費由5角降為3角。整整6年時間,林巧稚幫助了8887名貧困“姐妹”解除病痛。老百姓因為熱愛她,叫她萬嬰之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念林”“懷林”“敬林”。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林巧稚終身未嫁,沒有子女,她自己曾笑談,“我的唯一伴侶就是床頭那部電話,我隨時隨地都是值班醫生”。

而當郎景和進入婦產科時,林巧稚已經六十三歲。

教我們的人,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從青出於藍,到青勝於藍。

教我們的人,永遠是力量的源泉,

從託扶的雙手,到堅實的雙肩。

教我們的人,永遠是閃爍的明星,

從撲朔迷離,到勇敢向前。

教我們的人,永遠不能相忘,

從江河如世,到日月經天。

——郎景和 《永遠記著老師》

當時,北京協和醫院的婦產科主任正是林巧稚。作為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她頗具前瞻性的規定,每一年婦產科要留下一位男醫生。主動報名婦產科的郎景和就這樣被林巧稚挑中了。在林巧稚嚴苛的訓練下,郎景和迅速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婦產科大夫。但真正觸動郎景和,並影響他走上醫學人文之路的,其實是林巧稚無時無刻不展現出的仁愛與敬畏。

郎景和在書中寫到:“作為醫生,我們總以為治好了病就是救活了人,該算是盡職了。可在林大夫看來,這恐怕只對了一半,人不是機器,病人不等於出了毛病的機器,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家庭,有親人”。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1980年,林巧稚因患腦血栓入院治療,纏綿病榻的三年中,林巧稚仍堅持參與《婦科腫瘤》的編寫。50餘萬字的著作,濃縮了林巧稚畢生對婦科腫瘤的探索和研究,記載了她為醫學事業所盡的最後一份力。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彌留之際,她彷彿又回到了緊張的手術檯前,喊道:“快拿來!產鉗、產鉗……”護士拿來一個東西塞在她手裡,幾分鐘後,她的臉上露出了平靜安詳的微笑,“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個,真好!“這便是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臨近開學,郎景和給協和醫學院的大一新生上了一堂課,課程過半,他再一次提起了林巧稚大夫。

“我們和許許多多被她教育、被她救治、被她感動的人民一樣,永遠謹記她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對知識和技術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和理解,對人的善良、同情和關愛,以及用畢生力量,改善人與社會健康的智慧”。


醫者郎景和 |林巧稚 永遠是我們的底色


郎景和在書中還寫道:“我一生只會做一件事,關於病與病的消除,還是關於婦女的”,也許,一個人,像一個人,就是一種幸福。


何為善意,何以為醫,更多精彩與感動

歡迎登陸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醫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