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原婦產科主任連利娟:醫術傳承 桃李天下

北京協和醫院原婦產科主任連利娟:醫術傳承 桃李天下

婦產科學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原婦產科主任 連利娟

在記者面前的連利娟,滿頭白髮,她已經是94歲高齡。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連利娟就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工作,直到退休。而一直到今天,她還一直惦念著她奮鬥一生的婦產醫學事業。

說起學醫的初衷,連利娟回憶道:“我在中學時代就愛看小說,當時有一本小說叫《鄉村醫生》,我看了以後非常敬佩鄉村醫生,就勵志將來也要做醫生,所以中學畢業以後就考了醫學院。”

60多年來,連利娟始終不忘初心,在婦產科領域不斷耕耘,在治病救人的同時,她傳承恩師林巧稚的教學方法並予以創新,如今她也是桃李滿天下。

求學求知

1950年從湖南湘雅醫學院畢業以後,連利娟來到北京協和醫院做了一名住院醫師。連利娟發現這裡的“協和人”工作都很認真負責,學風嚴謹。連利娟有幸跟隨婦產科“泰斗”林巧稚教授學習,“那時候林教授底下有很多助手,她每天早晨8點鐘一定要進病房。她進病房轉一圈,總醫師挨個向她彙報夜裡有什麼事,產婦分娩情況,收了什麼新病人,白天手術的病人夜裡情況怎麼樣,她都要全面瞭解。”連利娟在婦產科的學習、成長、成熟,都是受著林巧稚教授的指引、培養和幫助,“我非常感謝我的恩師林巧稚教授。”

1955年,連利娟成了總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分第一年住院醫師、初級住院醫師、高級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到了第五年並不是自然就能升總住院醫師。“都要競爭,所以大家都非常認真努力。”

總住院醫師白天要擔任自己病房的主治醫師,夜裡各病房主治醫師休息了,那麼全科的病人情況總住院醫師都得掌握。“因為住院醫師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找總住院醫師,所以總住院醫師的培養制度也是非常好。住院醫找了你,你自己心裡沒底就翻書,有了基礎理論,再和病人情況辨證地結合起來,尋找最優的解決方式,就會逐漸形成一套獨有的臨床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理論基礎和基本功也就更紮實了。”連利娟說。

說起病房裡常見的查房,連利娟把這定義為“啟發式查房”。連利娟做主治醫師時有幾種查房:每天都有的一般醫療查房,一週一次的主治醫師教學查房,一週一次的教授查房,還有一個月一次的主任查房。

每週一是連利娟教學查房的時間。“我每週日都到病房從第1床到第21床,逐個看住院醫寫的病歷,對於醫囑開得不夠的、需要修改的,我都留個小條夾在裡面,同時記下來哪幾個病人的某些問題大家可能沒有想到。第二天我就要住院醫報告病例,然後再讓大家討論,我自己也會針對性地提前查好資料,再綜合大家的意見進行補充,這樣大家收穫都會很大。所以實習大夫、見習大夫都喜歡參加我們的教學查房。後來我做教授查房的時候就有了電腦,我會提前查PubMed,掌握很多國內外的最新動態,然後做好幻燈片,查房的質量就更高了。”

經歷

說起在農村參加醫療隊的經歷,連利娟回憶道:“我去過江西醫療隊、湖南醫療隊,還有很多其他醫療隊,辦農村醫學班,訓練赤腳醫生。我們去醫療隊都住在生產隊裡面,隨時可能有急診。”

去湖南醫療隊之前,連利娟感覺到自己身體出現更年期初期症狀。“那個時候國內還沒有替代療法,就是用激素矯正更年期症狀的一種療法,但我喜歡看文獻,知道國外早就對更年期用藥有了研究。那時候國內誰也不用,我們醫院也不用,我就偷偷到藥房去買雌激素,那時候還是化學合成的,但是剛好就解決問題了。”

及時有效的更年期管理,給連利娟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我到現在腦子、骨頭各方面都還可以,而且我應該1991年退休,但是我一直工作到2006年,我多工作了15年,可以看少量門診,幫忙搞科研。”連利娟還發動科裡的中青年醫生一起寫了一本關於婦科腫瘤的書,大家對科裡過去的病例進行分析,找出規律,總結出來一章,再自己親自修改,就這樣把原來林巧稚已經得了獎但比較薄的《林巧稚婦科腫瘤學》又充實再版了。“我還能一直帶著科裡搞這本書,因為我的腦子還有用,很高興還可以堅持工作到80多歲。”連利娟很驕傲地說。

培養人才

“我覺得在協和,不僅是做醫生治病救人,還要做老師培養人才。我把我在協和通過學習和工作掌握的方法,再教給學生,他們也能繼續用這套方法。比如我們的啟發式教學查房就讓年輕醫生能從中學到很多。”連利娟在協和從醫60年,退休以後依然繼續看門診、參加查房、參加全科業務學習討論。“我退休後還是住在醫院隔壁,中青年醫師也喜歡找我,他們會隨時跑我家裡來讓我幫忙修改論文,或者讓我對他們的研究選題和設計給一些建議。看到學生們都成長得很好,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連利娟非常重視臨床科研,培養人才時也重視培養他們的科研精神。“這也是林巧稚教授的要求。她說做大夫一定要搞科研,一定要通過科研提高醫療水平。等到我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上來成為教授,我深刻體會到在協和應該要同時搞好教學和科研,要帶好低年資大夫。在帶教過程中我就不斷提醒大家要利用好圖書館、網絡還有病案室,來提高醫療水平。”

連利娟對中青年醫師寄予厚望:“一個大夫最基本的就是醫術要精湛,時刻保持嚴格的高標準,醫療、科研、教學還有管理,都要全面、綜合發展;第二要有病人至上的醫德,要愛病人,一切為了病人;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遵守我們的院訓,要嚴謹、求精、勤奮、奉獻,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協和人’。”

(□ 《民生週刊》記者 暢婉潔 □ 王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