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大型視頻訪談節目開播

“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大型視頻訪談節目開播

11月12日,大型視頻訪談《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發佈儀式在京舉行(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記者孫冰潔)林巧稚、顧方舟、黃家駟……這些見證與親歷中國現代醫學發展的大家們將以另一種方式與公眾“相遇”。11月13日起,由國家衛健委組織拍攝的大型視頻訪談《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將於網絡首播。

70年來,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增長到77歲,孕產婦死亡率18.3/10萬,嬰兒死亡率6.1‰,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醫學這座“白色巨塔”中一代代人前赴後繼的努力。

婦科專家柴嵩巖,一生仁心行醫,以仁愛之心,視中醫婦科為愛的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為無數病患中的婦女送去健康,至今惠及患者近百萬人次。被渴望生育的家庭譽為“送子觀音”“子孫奶奶”“杏林鳳凰”。現耄耋高齡,仍一週四診不輟,年門診量逾萬人次。多囊卵巢綜合徵、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世界醫學難題。經過柴嵩巖治療,數萬名幾乎絕望的不孕症患者終得貴子。

張金哲,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已經99歲的他是北京兒童醫院的“寶藏爺爺”,更是我國兒科界的泰斗。他的從醫經歷見證了新中國的變遷。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產科病房流行一種名為新生兒皮下壞疽的疾病,死亡率幾近百分之百。張金哲創新了一種新的手術方式,但沒有人願意嘗試這種新方式。剛好他出生三天的女兒也得了這種疾病,於是他毅然選擇自己的女兒做第一個受試者。很幸運的是試驗成功,這種手術方式也在全國推廣,使當年新生兒皮下壞疽的死亡率從100%下降到10%,如今幾乎成為罕見病。

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底,國家衛健委聚焦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老一輩醫務工作者,選定了70名訪談嘉賓和百餘位素材採編嘉賓,請他們親身講述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故事,通過他們的講述回望初心、重溫征程、激勵後輩。

在視頻訪談中,公眾將能看到這些醫學大家們如何走出象牙塔,在艱苦的條件下,搭建起新中國的醫學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看到他們在改革開放初期,只爭朝夕,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和優厚待遇,提出一個個“中國方案”;也能看到在新時代,醫務工作者們如何奮鬥不止,取得一系列世界領先的醫學突破,為中國衛生健康事業不斷書寫新的傳奇。

據悉,系列視頻訪談除在網絡首播外,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中國”新媒體也將通過多渠道進行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