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這一姓氏比免死鐵券還管用,即使犯了謀逆大罪皇上也不敢殺

在古代,皇帝經常給立有大功的文臣武將們頒發一種特殊的賞賜,不是高官厚祿,也不是美女佳人,而是一種被稱作“丹書鐵券”的免死牌,尤其是開國皇帝最愛幹這事。因為開國元勳眾多,如果每人獎勵一堆金銀的話,那就把皇帝的銀庫給掏空了,而免死金牌這個成本就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可以隨便給,不心疼。

在宋朝這一姓氏比免死鐵券還管用,即使犯了謀逆大罪皇上也不敢殺

在大臣眼裡,能得到丹書鐵券的獎賞,是比官位和金錢更值得榮耀的事情,有了這塊牌子就意味著比別人多了一次性命,還有什麼比性命更寶貴的呢?但是如果當起真來,以為拿著這塊牌子就能有恃無恐,那就真的離死不遠了。最典型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被他賞賜丹書鐵券的功臣幾乎都被殺光了,因為發的太多,導致丹書鐵券氾濫,可以說明朝的免死鐵券信用值是最低的。

丹書鐵券效力最高的當屬宋朝,宋朝的免死制度基本不會面向大臣,而是隻給一個特定的族群,只有周世宗柴榮的子孫-柴氏後人,才有資格享有免死金牌。水滸中人稱柴大官人的柴進,就是柴榮的嫡系子孫,手裡拿著祖上傳下的世代免死金牌,公然協助梁山好漢反抗朝廷,雖然後來招安了,但北宋朝廷並沒有放過宋江等人,而作為梁山排位第十的柴進卻啥事沒有,反而得到善終頤養天年。

在宋朝這一姓氏比免死鐵券還管用,即使犯了謀逆大罪皇上也不敢殺

南宋小梁王柴桂也是倚仗自己周世宗嫡系子孫的身份,嫉賢妒能、利慾薰心,甚至幹起了反叛朝廷的勾當,但懲罰他的不是宋高宗趙構,而是初出茅廬的岳飛,校場比武一槍結果了柴桂的性命。柴桂之所以能在宋朝橫行無忌,也是因為手持免死金牌的緣故,加上宋朝皇帝對免死制度的嚴格遵守,才造成了小梁王這號人物。

在宋朝這一姓氏比免死鐵券還管用,即使犯了謀逆大罪皇上也不敢殺

雖然上面說的都是小說中的人物,但卻真實反映了宋朝對於免死制度的嚴格許諾。為何宋朝皇帝這麼講信用呢?

都知道宋朝的江山是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從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柴綜訓手裡搶來的,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柴榮生前對趙匡胤非常器重,那時的趙匡胤絕無反叛之心,但到了柴榮兒子繼位時就不同了,幼子臨朝易生變故,你不反別人也會反,所以趙匡胤在部下的慫恿下,最終黃袍加身。

在宋朝這一姓氏比免死鐵券還管用,即使犯了謀逆大罪皇上也不敢殺

雖然當了皇帝,但趙匡胤對於柴榮還是充滿了愧疚感的,於是命人在一塊石碑上刻了三條訓令,藏於太廟大殿之中。至於訓令的內容也是嚴格保密的,只有在新皇帝登基前,才讓一個不識字的宮人引領,由新皇帝獨自進入密室跪讀訓令,這三條訓令後來被稱為“勒石三戒”,成為宋朝皇帝的祖訓。

直到靖康之變,太廟被金兵劫掠,勒石三戒的謎底才向世人揭開。只見石碑高八尺、寬四尺,上刻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在宋朝這一姓氏比免死鐵券還管用,即使犯了謀逆大罪皇上也不敢殺

宋朝歷代皇帝都做到了嚴格遵守勒石三戒,其實對於柴進、柴桂這類,已經是謀逆罪了,按照規定,只要不鬧市斬首,獄中賜死是不違反祖訓的。但宋朝皇帝非常忌諱第三條,所以對柴氏後人所犯的謀逆罪也會網開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